醒己语录十三(鼎然文章摘编)

1、生活的质量取决于自己简单而知足的心,正如幸福是简单化地活着一样。人在追求本有的幸福,时常遭遇更多坎坷和挫折。因为想获得幸福甚至更加充足充沛充满向往式的生活,就越加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苦难。
 
2、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获取快乐的心始终不放。好好修证自己,最起码活的比较自在安然

3、没有一个实体灭的苦乃至灭苦的人。倘若你灭苦,如同自己去灭自己的影子一样。

4、让自己的人生不要有太多的遗憾,才活得踏实和刚强。这时的你总会无情地撕去自己曾经虚假的面孔、虚伪的心理、造作的行为,装疯卖傻的幼稚情调。你才真正感受到了第一次属于最真的自己是那么的安宁、那么的畅快,那么的自在。

5、虚空很大,因为心大。心大如何表现?面临苦恼是否透得过?逢遇忧伤是否看得透?处于孤独是否明的清?人心不安,不安在哪里?虚空很小,因为自己很大,大的是心有贪婪,愚痴滋养。欲想安心,反倒不安。不安的心总是想着权贵、恋着财色,依着奢望。

6、只有真正洞察到了自己的愚痴,苦才会显现。而这样的愚痴就是有所求取、有所出离、有所解脱,有所成佛。

7、心,本来不在观与不观。因为真心,至始至终的恒常。

8、人很苦,却不知道觉!苦是虚构的,觉是恒明的。看破实相不是让你看破苦而是浮现原本的觉。
 
9、 佛言灭苦、断苦、离苦,出苦。并不是让大家认知一个实体可灭的苦乃至可断的苦乃至可离可出的苦。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灭苦的人本身是无常缔造的产物即色的因缘聚合。一个由色身而产生因缘假合的四大乃至由受想行识产生触受的心识假合,有一个实体的我?同一个我?相上的我吗?当然没有。既然没有一个实体的我,请问:谁在灭苦?谁又认为是在灭苦?一个无常去灭另一个无常以求达到另一个无常,这样颠倒的灭苦禅修为什么不去警觉?为什么不去灭这样颠倒的苦呢?

10、 没进步,才是你最大的进步啊。为什么?因为你的所谓进步,其实是趋向自我贪取哦,与性是背离的。修行,需要你清晰洞察自心,修行不是索取,修行是逐渐放下自我的进程。

11、佛说无常,并没有在说一个实体的无常。因为众生不觉,认假为真。认为有一个可以灭苦的方法乃至灭苦后有一个可以解脱的境界。请问:这样所谓“佛法”你去修么?拿着自己本有的手去制造一个另类的手还以为是真实的?倘若在因地不明苦的实相不知无常实义不懂变易法真实,那么你的所谓学佛注定是趋向有漏的。

12、 佛,是心的显现。心,是性的显露。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是用心来觉悟的,他的一切言语行为思想,是完全与本性相应成体的。这样的修行人,在世俗人心目中,显得极其普通和平常。正因为这样的平常心,才可以缔造出完美的智慧。

13、只有心的彻底明白才不放逸、只有心的彻底明晰才是放下,只有心的彻底普照才是灭苦。

14、我们借助法理是让你真正识得自性本有的清净和自在,而不是把这样的法理当作让你自在的根本。

15、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

16、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应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善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
 
17、虽然妄心造就了人的高低和贫贱。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若执着在自认为自己所修的所谓佛法是毕竟无二的毕竟无漏的,那么你的这种执取心就是无明的产物。即便你修的再神乎其神还是出离不了无明的戏弄。这就好比你即便得到巨富,你的智商仍然是劣质的。何故?从本以来,你能有什么?又能有什么?又能不有什么?

18、当你经历了、在经历中去感知自己、在感知中去觉悟自心、在觉悟中去感受他人、在感受中去理解他人、在理解中去善待自己、在善待中去关爱他人、在关爱中去禅思真相、在禅思中去觉知一切,在觉知中去消融一切、在消融中去平等一切、在平等中去学会一切、在一切中莫要动摇,在动摇中毕竟寂灭。于此寂灭,清朗启用。至此,你才会发现,其实众生平等,在于用中是否平等而运。这样的运,总是与智慧相应的。而这样的智慧,恰恰离不开烦恼和愚痴。

19、人,为什么苦?在于欲贪。欲贪的存在是五受阴幻化而来,所以苦本身也是幻化。当我们知道并为之醒悟,苦的存在依旧。这种苦我们还需要灭么?

20、 削落苦恼,善生智慧,就是剃度;断欲去爱,正慧发生既是出家;正入自性,相应无想就是皈依;心不放逸无所动摇就是佛陀。

21.所谓因地不正,就是有所贪求、有所抓取,有所希求

22. 盖一座摩天大厦,需要长时间夯实地基,也就是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打地基。同样的道理,深入禅定的前提必须是彻达根本,通透教义,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深入经藏。经藏是通往禅定,彻达根本最捷径的渠道。

23. 若不识根本,不明法义,犹如扛着锄头去找地,永远找不到。甚至走入淤泥沼泽以为耕地而愚痴行径,结果必定灭亡。

24.通透经藏的目的不是为了通透经藏,而是如实修行。也就是你明理的目的不是到处空谈和鼓吹,而是如实修行,深入禅定彻消心妄。

25.通透经藏,能够如实修行,还需要深入禅定,建立圆觉。

26.修行是没有捷径的,从根本起修,因地无所希求,非常重要。假如你在禅定中动一妄念,你必“死”无疑。为何?你的念头主宰你的生死和轮转,这是连修行人都无法逃脱的魔障,何况一个小小的世俗你呢!

27.所谓无形无相,不是说就是没有形态,没有体相。而是说广大周圆,明净平等的意思。

28.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性,苦于不好好于禅定中如实降伏自心妄爱。于其动心,遍生万念。于其万念,妄起诸相,相互交织,永无停歇。由此则延续无量因果造相,轮回恐慌,沉沦其中,无限折磨。纵然有再好的悟性,再聪慧的思绪,也是徒劳。

29. 生活造就了你的觉力,佛法滋养了你的智体。请在烦恼中大觉,禅定中寂明,人生中直心做事。远离宗教迷信,在生活中如实修行佛陀一切根本教义。为自己也为他人,平等彰显如来本智。

一个没有深入禅定的人,其世间意识必然浮动于尘。自身所带业习,也必然混杂运行。纵然有再好的悟性,即使能够暂时彻悟如来正觉。苦于业习的纠缠,终不得自在。这就像浑浊的水时常流动,纵然眼睛多么明净,水中畅游的鱼儿,也终不可见。而佛陀时常禅定,于禅定中通圆本觉,明净显现,平等流露。也自然于六根清净妙明,毕竟自在明照,无所挂碍。而禅定,乃是一切诸佛出生之处,也是一切菩萨妙明显现之所。更是一切众生终究回归的本源。这种禅定,是毕竟离相,毕竟圆净,毕竟寂灭。是任何外道杂修者所无法实入。因此,这样的禅定,也惟独这样的禅定,才可以平等流露出一切自性功德,无所不见,毕竟无住。我们称这样的禅定,为如来涅槃真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