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潜艇单挑三艘驱逐舰,一波鱼雷打得日军取消番号
#武器装备#
(温馨提示:本文约4100字,配图14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受到疫情影响,汤姆·汉克斯的新作《灰猎犬》只能以在线发行的方式面世,尽管如此还是在军迷圈里引起热议。总的来说,《灰猎犬》对于二战大西洋战场反潜战斗的刻画还是相当到位的,加上汉克斯老道的演技,算是一部诚意之作,不过其中某些细节还是让军迷们有所诟病,最突出的就是德军潜艇的作战方式,为了营造紧张气氛和增强戏剧冲突,居然设定潜艇主动挑衅驱逐舰。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潜艇在机动性上的天然劣势,通常会尽量避免与驱逐舰正面交战,毕竟潜艇的水下航速仅有数节,跑不过驱逐舰,受氧气限制也不可能无限潜航,水面交战更无胜算,所以还是能避则避。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潜艇遇到驱逐舰也未必总像耗子碰到猫那般,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如果驱逐舰疏于戒备,也可能被潜艇偷袭得手,在二战中就有一艘潜艇单挑三艘驱逐舰还能全身而退的真实战例。
■汉克斯新片《灰猎犬》中,德军潜艇在护航船队附近浮出水面,准备发起攻击。
北方猎场
这次战斗还要从著名的中途岛海战谈起。1942年6月,日本海军在发动中途岛海战的同时,也在阿留申群岛方向展开行动,力图分散美军兵力,最后的结果周所众知,情报泄露导致日军惨败,唯一让日本人找回点安慰的就是趁机夺取了阿留申群岛西部的两个弹丸小岛——基斯卡岛和阿图岛。别看这两座岛地处偏僻、苦寒荒芜,却是正儿八经的美国领土,经过宣传机器的鼓吹很有激励民心士气的作用,因此日军大本营确立了长期固守两岛的方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军在1942年6、7月间派遣大批舰船向阿图岛和基斯卡岛运送部队、武器和建筑材料,以建立防守必备的基础设施和防御力量,一时间千岛群岛和阿留申群岛之间的海上航运非常繁忙,为美军潜艇部队提供了一处目标丰富的猎场。
■1938年试航时的“千代田”号水上飞机母舰,该舰后来改装为航母,于1944年10月被击沉。
在中途岛海战发生时,美国海军在北太平洋地区的潜艇力量很薄弱,仅有6艘老旧的S级潜艇,因此在海战后尼米兹特意从夏威夷抽调了7艘新锐的大型远洋潜艇增援阿拉斯加,重点打击日军的航运,其中包括“黑鲈”号。这是一艘服役仅三个月的小鲨鱼级潜艇,排水量达2400吨,水面航速为21节,水下航速达9节,以2节低速潜航时能在水下坚持两昼夜,续航力为11000海里/10节,潜深可达90米,装备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首六尾四,备雷24枚),还有1门76毫米甲板炮,编制艇员为60人,包括6名军官和54名士兵。“黑鲈”号于1942年3月20日服役,在首任艇长霍华德·吉尔摩海军上尉指挥下于6月下旬从珍珠港起航前往阿留申群岛,开始了首次战斗巡航,于6月30日抵达作战海域。
■1941年12月30日正处在舾装状态的“黑鲈”号潜艇,为小鲨鱼级,属于美军主战艇型。
就在“黑鲈”号开赴阿拉斯加前线的同时,一支日军运输船队在6月28日从横须贺起航驶向基斯卡岛,这支船队包括水上飞机母舰“千代田”号和运输船“阿根廷丸”号,运送派往基斯卡岛的海军陆战队和设营队,还有大量的武器和建筑材料,其中包括6架二式水上战斗机和6艘甲标的袖珍潜艇,由第18驱逐队的3艘驱逐舰“不知火”、“霞”和“霰”号担任护航,驱逐队司令宫坂义登海军大佐登临“不知火”号坐镇指挥。“不知火”号属于阳炎级,“霞”和“霰”号属于朝潮级,三舰性能相近,均装备127毫米舰炮6门和2座四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航速34~35节,属于一线驱逐舰,攻击力强悍,但反潜能力偏弱,这也是日本驱逐舰的通病。第18驱逐舰的第四艘驱逐舰“阳炎”号护送另一艘运输船航行,与主力分开行动,事后看来真是躲过一劫。
晨雾雷击
以“千代田”号为首的运输船队在出港后不久就被美军“鹦鹉螺”号潜艇发现并遭到雷击,但没有命中,日军反潜舰艇立即出动展开搜索,并击伤了“鹦鹉螺”号。日军船队继续北行,于7月4日晚间抵达基斯卡岛,并在港湾外的临时锚地停泊。7月5日清晨,“千代田”和“阿根廷丸”号驶入港湾内开始卸载物资和人员,而3艘驱逐舰继续停泊在原地。当天正值阿留申地区常见的浓雾天气,能见度不佳,如絮似纱的雾气阻碍了日舰瞭望哨的视线,也为一个水下杀手的接近提供了隐蔽,这就是“黑鲈”号。
■1942年2月21日处于试航阶段的“黑鲈”号,右上角为该艇艇徽。
吉尔摩上尉指挥“黑鲈”号已经在基斯卡岛外海徘徊了数日,搜寻有价值的攻击目标,但不时出现的日军巡逻飞机迫使潜艇下潜规避。7月5日早晨,“黑鲈”号航行至基斯卡湾以东大约6海里处,了望哨透过晨雾隐隐约约地看到岸边停泊的船影。吉尔摩艇长立即发出战斗警报,下潜至潜望镜深度,从水下接近锚地。随着距离的缩短,3艘日军驱逐舰的侧影在潜望镜视野中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它们的火炮和鱼雷发射管都处在舰体中线位置,烟囱里也没有烟气冒出,甲板上只有少数水兵在走动,表明正处在锚泊状态,并未察觉危险临近。
■处于锚泊状态的日军驱逐舰,在7月5日早上第18驱逐队的3艘驱逐舰也是同样的状态。
吉尔摩大喜过望,这种静止不动、形同死靶的目标对于任何潜艇军官而言都是最理想的射击状态,复杂的航速航向预判和射击航线计算全都可以省略了,只要射线校准、定深准确、鱼雷正常运转,可以说是十拿九稳。吉尔摩大致观察了日舰的停泊位置,将潜艇移动到一个合适的射击阵位上,使三个目标都处在艇首鱼雷管的射击扇面内,从潜望镜中望去,舰影彼此重叠,吉尔摩决心同时攻击三舰。在确定射击方位角后,“黑鲈”号依次向“不知火”、“霞”和“霰”号各发射了一枚鱼雷,可能因为“霰”号的位置不佳,吉尔摩又对其补射了一枚。
■美军潜艇艇长使用潜望镜观察海面情况,在7月5日当天,吉尔摩从潜望镜中看到3艘静止不动的日军驱逐舰。
当地时间上午6时56分,基斯卡岛外锚地的平静突然被数声爆炸所打破,在短时间内第18驱逐队的3艘驱逐舰连续被鱼雷击中,顿时命悬一线。“黑鲈”号发射的4枚鱼雷有3枚中的,恰好每舰一枚。对于吉尔摩来说这是非常走运的一次攻击,因为战争初期美军鱼雷存在设计缺陷,可靠性很差,引信容易失灵,时常中而未爆,而“黑鲈”号的鱼雷均成功引爆,给目标造成了可观的伤害。“不知火”号的中雷位置在舰体中部,破坏了轮机舱,丧失了航行能力,舰体近乎断裂,幸运的是只有3人死亡。“霞”号被击中一号主炮塔下方,爆炸几乎将舰首切断,舰体进水倾斜并引发火灾,有10人死亡。“霰”号受伤最为严重,一枚鱼雷击中舰体中后部,炸断了推进轴,当场瘫痪。
■日本海军“不知火”号驱逐舰,舰首侧面的数字18表明该舰属于第18驱逐队。
“霰”号在三艘遇袭日舰中唯一做出了反击动作,训练有素的水兵迅速操纵舰炮和发射管指向鱼雷来袭方向,舰炮向海面盲目开火,期望干扰潜艇瞄准,而鱼雷兵则以鱼雷尾迹为基准发射了2枚鱼雷。这招反击相当狠辣,鱼雷直奔“黑鲈”号所在方位而去,恰好分别从潜艇的左右两舷通过,险些命中。然而,在“霰”号做出更多的反击之前,舰体在突如其来的爆炸中断成两截,很快沉入海底,推断可能是后部弹药库发生殉爆。“霰”号遭受了惨重的人员伤亡,有104人毙命,仅42人幸存。短短几分钟工夫,第18驱逐队所属舰只一沉两伤,战力折损四分之三!在确认鱼雷命中后,“黑鲈”号不敢恋战,很快深潜向外海撤退。
■“不知火”号在基斯卡岛遭鱼雷攻击后被切断的舰体截面,摄于维修复原时期。
在基斯卡湾外锚地的惨剧发生前一天,在阿图岛海域巡航的美军“梭尾螺”号潜艇击沉了第21驱逐队的“子日”号驱逐舰,日本海军在不到24小时内竟然因为潜艇攻击将4艘驱逐舰从一线作战舰艇中抹去。如此重大的损失对日军震动颇大,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中将接到来自各方的报告,均对反潜警戒不力抱怨连天,然而日军舰艇在反潜能力上的短板却非短期所能弥补。
交战后续
在袭击过后,日军急忙组织人员对重创的“不知火”和“霞”号展开救助,搭救落水人员,将伤员送往“千代田”号上救治。经过伤情勘察,两舰即无法自航,也难以长距离拖航,只能就近在基斯卡港湾内利用之前因空袭搁浅的运输船残骸为掩护,进行应急抢修。7月20日,“长波”号驱逐舰装载着用于两舰维修的资材驶离横须贺,一支来自横须贺海军工厂的救难队也同舰前往,于27日抵达基斯卡。
■“不知火”号在舞鹤海军工厂船坞内维修时的照片,可见失去了一号烟囱前方的舰体。
经过修理,“霞”号于7月28日恢复到可以拖航的状态,随后由多艘舰船轮流拖曳,以8节航速向本土返航,于8月13日抵达舞鹤,进入当地海军工厂的船坞开始近一年的修复工程,直到1943年7月才修复完毕,重返舰队。“不知火”号伤势更重,维修难度很大,日军原计划将前后舰体切断,分别以浮箱固定,留在基斯卡岛充当浮动炮台,然而包括一号炮塔和舰桥在内的前部舰体在切断后就倾覆沉没了,于是救难队改变方案,全力修补75米长的后部舰体,使其恢复拖曳状态,于8月15日从基斯卡返航,于9月3日抵达舞鹤,与“霞”号同样进入船坞修复,直到1943年11月才回归前线。
■“不知火”号在舞鹤修理时的另一幅照片,显示了舰尾的状态,该舰直到1943年11月才修复完毕。
鉴于第18驱逐队所属各舰伤沉过半,日本海军于8月15日将该驱逐队解散,仅存的“阳炎”号编入第15驱逐队。作为驱逐队司令的宫坂义登大佐自知难辞其咎,试图以短剑自裁谢罪,被旁人救下,送往“千代田”号养伤,随后被解职并于1943年3月转入预备役,从此告别海军生涯。各舰舰长的仕途倒未受影响,纷纷调往其他舰上任职。换而言之,“黑鲈”号的这波鱼雷齐射击沉了1艘驱逐舰,使2艘驱逐舰脱离舰队修理超过一年时间,不仅消耗了造船资源,还迫使日本海军取消部队番号,让一位司令官乌纱落地,可谓一举多得。
■吉尔摩海军少校因为在基斯卡岛的成功攻击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
立下功勋的“黑鲈”号在阿留申海域再未发现其他目标,于是在荷兰港短暂休整后返回夏威夷,艇长吉尔摩因为这次成功的攻击而荣获海军十字勋章,并晋升少校军衔。“黑鲈”号之后开赴南太平洋前线作战,1943年2月7日与一艘日军炮艇发生水面交战,艇首被撞歪,吉尔摩艇长在指挥塔上被日军机枪火力打成重伤,危急时刻他不顾自身安危,下达了著名的命令:“Take her down!”让潜艇及时下潜脱离危险,他自己留在甲板上壮烈捐躯!吉尔摩因为自我牺牲的英勇举动而被追授荣誉勋章,同时也是二战时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第一位荣誉勋章获得者。“黑鲈”号在修复艇首后继续在其他艇长指挥下奋战在前线,于1944年11月在菲律宾海域沉没前,总共进行了11次战斗巡航,累积击沉击伤17艘日军舰船。
■1943年2月吉尔摩牺牲后被追授荣誉勋章,图为他的遗孀将荣誉勋章佩戴在儿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