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缺乏存在感的巴松,成为协奏曲的主角
音乐会现场,周俣辰演奏巴松协奏曲《却是归鸿不能语》
文 | 纪晨
4月25日,巴松协奏曲《却是归鸿不能语》在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师新作品音乐会上首演。该作品由作曲家温展力创作,巴松演奏家周俣辰演奏,指挥家林大叶指挥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协奏。这部为巴松而作的新作品,引起了音乐界关注,许多观众也都表示了对作品的喜爱。周俣辰说,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有更多作曲家愿意为巴松创作新作品。
巴松协奏曲《却是归鸿不能语》首演现场
缺乏存在感的巴松
大部分人对巴松这件乐器都很陌生,甚至很多古典乐迷也少有机会听到巴松的声音。业内人士提到巴松,大多也只是认为它是交响乐团中必不可少的低音乐器,很少有人把巴松当成一件可以独奏的乐器。其实,巴松在巴洛克时期就已成为一件成熟的乐器,甚至进入交响乐团编制的时间早于单簧管,却始终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纵观西方音乐史,哪怕单与其他木管乐器相比,巴松作品也少之又少,为巴松而作的中国作品就更加凤毛麟角。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旧式巴松的音域、强弱变化都非常有限,因而只能作为“配角”出现在交响乐团中,肩负低音的使命。而现代巴松,经过了上百年的不断改良,音域更宽,已经完全可以成为一件独奏乐器。但由于巴松的声音不像其他乐器那样具有穿透力,在与乐队的合作中,它的声音很容易被乐队“吃掉”。想要写好巴松作品,对作曲家的个人能力是一个大考验,尤其考验对乐队的把控力。也正因如此,自作曲家金湘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巴松写下巴松协奏曲《幻》后,国内几乎很少有作曲家为巴松创作协奏曲。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巴松副教授、中国巴松学会常务理事,周俣辰一直期待国内青年一代作曲家,能够为巴松创作一首新的协奏曲。
为巴松写一部作品
温展力(左)与周俣辰
同在中国音乐学院任教的温展力和周俣辰已相识多年。周俣辰很欣赏温展力的才华,两人在艺术追求上也很相近,于是周俣辰向温展力邀约,希望温展力能为巴松写一部作品。这次邀约后,几年中温展力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主题更适合巴松。
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喜欢借景抒情,文人也喜欢借归鸿言志,于是温展力想到了迁徙的候鸟,想用巴松来展现候鸟迁徙的过程。在确定了想法后,温展力找到周俣辰,请他从巴松的最低音一个一个音吹至最高音,通过反复地听寻找不同音区音色上的变化、演奏不同音时在乐器上带来不同的震动,思考作品中主要的声部、旋律要放在哪个音区。这次“听音”,也让温展力心里更踏实了,“其实与同是双簧族乐器的双簧管相比,现代巴松的音域更宽,能够展现三个八度以上,不同音区的音色变化很大,声音也带有一种厚重感。演奏家们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因此巴松的表现力还是很强的。”
2019年年底,温展力开始进入创作阶段,2020年春天作品完成。在今年4月25日的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新作品音乐会上,巴松协奏曲《却是归鸿不能语》完成首演。音乐会后,很多巴松演奏家们都表达了对作品的喜爱。
让观众与作品共鸣
乐曲《却是归鸿不能语》仿若一幅描写候鸟迁徙归途的长卷。长卷中既有鸟儿的一飞冲天、扶摇直上,又有展翅翱翔、腾云驾雾,有爪踏春泥、翩跹而舞,也有惊弓之鸟、风声鹤唳,更有那归鸿不语、燕雀不知的鸿鹄之志。
谈及这部作品的创作难点,温展力表示:“从作曲的角度来说,在音高安排上低音区的比重过大会违反泛音列共鸣的原理,所以要平衡好各声部之间的关系。在和声学中,讲究'下宽上密’,但对低音乐器巴松而言,繁复的乐句容易造成'下密上宽’,带来听觉上的浑浊。”于是,温展力十分注意音区、音色的安排,当巴松在低音区时,乐队尽量安排在高音区。其中一段,作曲家想要展现出巴松中高音区温暖的声音,他选用弦乐为其伴奏。为了突出这一效果,在这之前乐队很大一部分段落都不使用弦乐拉奏,只用拨奏来配合管乐器,支撑巴松花腔式的华彩。之后当巴松的主旋律再出现时,就给听者带来犹如身体陷入松软沙发一般的舒适感,从此记住巴松温暖的声音,甚至对巴松的声音念念不忘。
临近结尾处,一些观众从音乐中听到了坚持、振奋和不易,有的观众还不由自主地留下了眼泪。温展力解释,这是因为他利用了巴松震动的特点。巴松在中高音区时能够带动管乐木头震动,这种震动伴随着音高产生共振,听起来和哭声有些相似,他抓住了这个特点。加上候鸟精神是一种大众相对来说更容易理解的情感,“就如同每年的春运,包括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人们就如同候鸟一样,在归家的路途中带着心里的期盼,一路上可能会经历各种状况,最终回到家中。”通过技术和情感上的双重把握,作品在结尾处给观众留下无尽的想象与期待。
周俣辰在演奏中也进行了二度创作,在很多音的强弱上融入了自己的想法,使得整部作品更具张力。温展力说:“演奏新作品,需要演奏家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很少有演奏家在新作品首演时就能够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周俣辰的二度创作,来自于对这部作品的重视。他每周都会拿出一到两天时间邀请作曲家来听他的练习,两人不断沟通如何让作品更好地展示出巴松的特点。在温展力看来,“通过这次合作,我也对巴松的演奏技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我本身来说也是一个提高。”
虽然这是一首周俣辰向温展力邀约的作品,但他希望有更多巴松演奏家愿意演奏这部作品。在温展力的同意下,周俣辰已经把这部作品的乐谱、钢琴伴奏谱、乐队总谱发给了其他巴松演奏家。同时周俣辰也提出,希望这首《却是归鸿不能语》可以有难易不同的版本,便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们练习、演出使用。
温展力和周俣辰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让更多人关注到这部作品,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巴松新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