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写好乡村振兴的“人才篇章”
人才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要以引才的诚意、育才的良方、用才的胆识吸引各类人才扎根农村,续写好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春天故事”。
拓宽渠道诚心“引”,汇聚“一潭甘泉”。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历史证明,越是坚持五湖四海,越是求贤若渴,人才就越多,社会发展就越快。制定政策引“专才”。人才匮乏、素质不高是制约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仅靠乡村现有人力资源难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要推动优惠政策集成化,出台乡村人才扶持政策,建立奖励机制,以政策红利叠加形成“人才洼地”,吸引更多懂农业、懂技术、懂市场、懂治理、懂产业的专业人才,支持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聚焦发展引“实才”。依托“一村一品”产业布局,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坚持需求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引才计划,搭建乡村需求与人才需要信息对接“金桥”,按照全域统筹、全域规划思路,合理布局优势项目人才配置,克服唯学历倾向,让人才引而为用,而不是为了考核、政绩引才来充“门面”、当“花瓶”,提升引才实效。开拓视野引“精才”。要开拓视野,扩大引才“朋友圈”,不避内外,既要主动走出去招才引智,把本土大学生、高校毕业生引回来,又要打好“乡情牌”,吸引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家、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激发他们反哺家乡的情感和意愿。要创新引才机制,特别是对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等方面急需紧缺人才,开通引才“绿色通道”,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理念,采取“候鸟式人才”“节假日人才”“周末人才”等方式柔性引才,让人才为我所用。
对症下药精心“育”,涵养“一河清流”。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树木要长得枝繁叶茂,离不开细心的管护;人才要想快速成长,也离不开精心的培育。强化政治引领“育”。要坚持专业培训和党性教育相结合,将理想信念、道德品行、职业操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人才对党和国家全面振兴乡村目标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坚定人才扎根乡村建功立业、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健全组织体系“育”。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人才培育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组织,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治理相融原则,跨地域组建联合党组织,带动乡村人才培育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保障一体化,解除人才发展后顾之忧。加大从人才中发展党员力度,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确保各类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为乡村振兴出力,实现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围绕人才需求“育”。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原则,充分考虑人才在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年龄阶段、认知特点、发展愿景等方面的差异,分区域、分阶段、分对象制定培养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点餐+派餐”“理论+实践”“上挂+下派”“老带新”等方式,从农业实用技术、产业规划管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技术推广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让农村涌现出一大批乡村工匠、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和职业经理人。
不拘一格放心“用”,激发“一池活水”。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招揽人才不是终点,引以致用,最大限度合理发挥人才作用,推动发展才是终极目标。要适岗而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根据人才专业领域、成长经历、服务志愿等情况,结合乡村发展实际需求、缓急程度实行双向选择,让人才所用即所需、所做即所长,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促进人才和事业紧密融合、互促互进。要有岗能用。探索实行“岗编适度分离、县引乡管村用”模式,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打破编制壁垒和身份界限,推行农村发展顾问聘任制和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集体经济负责人,让人才有职能任、有事可干、干有所为。要利岗善用。善于给岗位、交任务、压担子,把引进人才推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线,通过轮岗锻炼、多岗历练,让更多的管理人才担任村干部、更多的致富带头人担任村集体经济负责人、更多的优秀人才进乡镇领导班子,将人才培养成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守好“三农”战略后院的“领头雁”。
人才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兴。全面激发人才活力和内生动力,才能为推动新农业新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四川省华蓥市委组织部部长,原载《中国人才》杂志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