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到过铅山杨村吗?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湖南永州零陵县县丞。那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并以“正心诚意”之学相勉励,杨万里终身信服其教导,并把自己读书的房子取名为“诚斋”。
其后,张浚入相,将杨万里荐于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浙江临安府教授,未赴任,父亲死居丧后改任隆兴府江西奉新县知县,颇有政声。时值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交相推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后杨万里迁太常博士,不久升太常寺丞兼吏部侍右郎官,又转将作少监,出任漳州知州,淳熙四年(1177年)四月十日,出知常州。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春末,离常州返归故里吉水。这年秋天,他儿子杨寿佺去世。
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离吉水赴任广东。
查《全宋诗》第二十八部杨万里全集,淳熙六年(1179),诗人写了一首五言律诗,题目为《四月四日午,初出浙东界,入信州永丰界》,永丰,因为江西已经有一个永丰县,遂改名广丰。
外面千峰合,中间一径通。
日光自摇水,天静本无风。
村酒渟春绿,林花倦午红。
莫欺山堠子,知我入江东。
山堠,古代大道旁记里程的小堡。这首诗前六句赞美了进入江西之后,满眼都是清幽静谧的美景,以此与官场的喧闹成对比,末后两句字面意思是:山堠不容欺骗啊,它是知道我离开家乡千里迢迢去江东做官的。实际上是自责辜负家乡美景而入仕。
退一万步而言,即使走旱路,从浙东进入江西后首先到达的就是玉山县,杨万里经过玉山一个叫东三塘的地方,一口气写了五首七绝,其中第四首暴露了他的行踪:
身行衢信两中间,
夹路尖峰面面寒。
只道秋山似春笋,
不知春笋似秋山。
行走在浙东衢州和江西信州之间的杨万里乘着小轿,“笋舆拾得小凉天,旋与开窗急卷帘。”到了江西,诗人急迫地卷起轿帘,欣赏着路边的风景。
杨万里从江苏来到浙东,踏入了江西地界,归心似箭,于是在上饶乘船沿信江顺流而下,经过弋阳、贵溪、余干直达鄱阳湖,然后进入赣江,逆流而上,到达吉水,这是最便捷的水路通道,在古代,水路交通是最廉价、便捷的交通,不可能舍水路走旱路。
在上饶租用了一艘船,杨万里在船上写了一首诗:
山江口
下却诸滩水渐平,
舟行已远上饶城。
酒家便有江乡景,
绿柳梢头树玉瓶。
江口,极有可能是“河口”的笔误。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杨万里确定是走水路回乡的,绝对不可能在河口镇下船,绕个大弯改旱路去铅山县杨村。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杨万里的那首《过杨村》 。
过杨村
石桥两畔好人烟,
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阴中新酒店,
蒲萄架底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
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
为谁辛苦不归田。
这首诗也是前六句写景,最后两句发出感慨:正当这般清明和畅的季节,我还奔波在外,这到底是为谁辛苦而还不退隐归田呢?熟悉铅山地形地理的都知道,这首诗的地貌特征与铅山县杨村乡差距很大,例如“川”,一般指平原地带,“麦际天”,杨村的土壤性质并不适宜种麦子,而且麦田还一望无际,杨村是丘陵地带,山地居多,水田居多,没有“际天”(一眼望不到头,天和地遥遥相接)的景观。
杨村,这样的地名不可能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全国这样的地名绝对不会少。我查了一下《全宋诗》,第二十二部有汪莘《腊日晚过杨村写望》,第三十一部有张嵲《过杨村溪》 。由此可见,杨万里“过杨村”,不能确定就是经过铅山县的杨村乡。
最早把杨万里《过杨村》注释为“今江西省铅山县杨村”的是原山东大学教授刘乃昌所编《宋诗三百首评注》(山东齐鲁书社2004.01出版,第243-244页)
杨万里是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诗词作品高产,流传于世的有四千多首,《全宋诗》是以诗题第一字排列的,诗的创作年代并无说明。查杨万里年谱,也不可能查到每首诗的写作背景,刘乃昌教授认为杨万里从常州任上回老家吉水,确实途经铅山,于是注“过杨村”为“铅山县杨村”。他不是铅山人,对铅山的山川地理交通不熟悉,或许刘乃昌教授的这一考证还待商榷,不能作为定论。
本人才疏学浅,斗胆质疑权威,如有不当,欢迎拍砖。
【图片摄于铅山县杨村乡】
第912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