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概述德安府
概述德安府
雪岸
(一)
安陆,春秋为陨子国、楚灭陨为陨邑。秦为南郡安陆县。汉置江夏郡治安陆。南齐,安陆郡属司州。梁,安陆郡,天监三年,置南司州治此。魏,尽有安陆郡地,因改南司州为安州,置总管府。后周,改安州为郧州,仍置总管府。陈,复郧州为安州。隋,废郡置郧州总管府。后仍置安陆郡。唐,改安州置总管府,寻为大都督府,后罢都府,改为安陆郡。乾元初复置安州。贞元中置安黄节度观察使,治安州。五代,梁于安州置宣威军节度使,后唐改安远军,晋罢为防御州,后复为安远军。周,复罢军为州。
宋初,仍周制,为安州。960年(建隆元年)复为安远军节度使,隶京湖南北路。开宝三年(970年)废吉阳县入安陆县。天圣六年(1028年)改隶京西路。庆历元年(1041年)还隶京湖南北路。熙宁二年(1069年)省云梦县为镇并入安陆县。元祐元年(1086年)析安陆复置云梦县。南渡后无应山。
宋宣和元年(1119年),以神宗尝为安州观察使,升州为府,德安府属荆湖北路,领安陆、应城、孝感、应山、云梦5县。至此,由安州变为德安府,开创了德安府的历史。当然,期间也几经变化。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安陆为德安府汉阳镇抚使治所。绍兴三年(1133)年德安府仍隶荆湖北路,治安陆。咸淳七年((1271年)德安府徙治汉阳城头山,领安陆、云梦、应城、孝昌、应山,隶京东路。后应山改隶随州。安陆县随之侨置。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德安府仍还旧治。初隶荆湖北道宣慰司。1281年罢宣慰司,德安府直隶鄂州行省,为散府。1293年改隶黄州路,又隶河南行省。以随州及所领二县来属,领安陆、云梦、应城、孝感、随、应山县六,随州一。后复隶湖北宣慰司。
明,洪武元年(1367年)安陆县属德安府,隶湖广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降德安府为州,并安陆孝昌二县隶黄州府。11月属武昌府。1380年5月,仍升为府,仍治安陆,隶湖广布政使武昌道。1391年改属河南布政使司,未几还属湖广布政使司。万历三十六年(1508年),移荆西道驻此,改隶荆西道,领安陆、云梦、孝感、应城、应山;随州一。
清,德安府初仍明制,领县如旧,隶湖北布政司荆安德道。雍正七年(1729年),改孝感属汉阳府。德安府领随州一;安陆、云梦、应城、应山县四,府治安陆。嘉靖十八年(1539年)置荆西道,改德安府属之,徙黄陂兵,设守御所于府治安陆。康熙三年(1664年)属湖北布政使司,隶汉黄德道,领州县五,安陆为府治。
晚清,安陆并存府县两级政权。德安府属湖北布下司,隶黄德道。安陆为德安府首县。
1912年(民国元年)沿袭清制。1913年属湖北省江汉道。1928年裁道,安陆属湖北省直辖。
从设立到结束,其间虽几经变化,德安府经历了长达800余年的历史。
,
(二)
德安府合郡封疆,东西广485里,南北袤389里。东至黄州府黄陂县180里,西至安陆府京山县120里,南至汉阳府汉川县300里,北至河南信阳州憾这关180里。雍正七年,孝感改隶汉阳,东西计减300有奇。东北至孝感县界150里,南至汉川县刘家隔120里,西至京山平坝镇90里。北达京师2480里,南至省会320里(《一统志》、《明史地里志》作,南至布政司400里。)《安陆志》作,北至京2470里。东至省会:由云梦、孝感、黄陂280里;由应城、汉川290里。水路至省370里。由府河120里至云梦隔蒲潭。又40里至应城长江埠,80里出汉阳涢口,120里至汉口。
《方舆纪要》,安陆为府治重地,欲固中原,必以重兵镇安陆。安陆北接随、唐,东黄、南鄂;西接荆、郢,呼吸可通。南北多事之秋,每为棋劫之地,故府治治此。安陆县治附郭:东西广145里,南北袤70里,东30里达新店铺入孝感县界,又70里至孝感县治。南30里达高冈铺入云梦县界,又30里至云梦县治。西南40里入应城县界,又40里至应城县治。西90里达平坝镇入京山县界,又60里至京山县治。西北30里达界牌铺入随州界,又100里至随州治。东北40里达接官厅入应山县界,又50里至应山县治。
(三)
安陆在德安府时期的职官情况是:
宋:任安远军节度使、观察留后、承宣使副使20人。另。任司马幕职支使5人;任制置使、镇抚使、三关使、团练使4人。另,任知德安府事21人、任通判、诸曹、教授、兵马都监13人;任监税都巡检4人;任镇寨官1人。
元:任德安府知府5人。另,任同知判官、推官教授4人。
明:任分巡荆西道11人;任德安府知府72人。另,任同知64人:任通判60人:任推官60人:任经历56人;任知事(隆庆时裁)23人:任照磨32人:任检校8人;任教授45人;任训导72人;任守御所67人。
清:任分巡荆安德道4人;任知府114人。另,任同知101人;任通判62人;任推官5人;任经历55人;任教授51人;任府训导53人;任司狱(道光元年裁)19人;任照磨(康熙初裁)5人;任德安营参将64人;会营守备47人;任德安守御所(卫职)19人;任德安卫掌印守备25人。
安陆职官情况是:
宋:任知县4人。另,任县尉2人;元:任县尹2人;明:任知县59人。另。任教谕24人;任训导27人任县丞1人;任巡检1人;任典史38人;清(至清道光《安陆县志》止):任知县153人。另,任教谕34人;任训导33人;任典史56人。据《安陆县治》(1993年版),晚清时期历任安陆知县49人。
其中,根据《德安府志》、清道光《安陆县志》记载,名宦是:
宋:毛雝美、陈规、岳飞、范彭、胡照、汤璹、周颉、吴猎、项安世。
元:铁哥朮、李仲章、何槐孙。
明:张宽、罗性、王叔英、史中、李蕃、夏子谦、饶政、林越、范理、周铎、和鸾、林俊、黄巩、胡世宁、马龠、李重、连镶、陈嘉庆、许鉴、汤绍恩、韦商臣、李逢、徐贡元、郑禧、蔡可教、马文炜、蒋希孔、蒋桐、王子顺、王炳璿、冯暔、张惟芳、夏民怀、杨楷、朱之臣、郭维贤、庞应宾、杨以忠、梁见孟、葛寅亮、郑二阳、程策、李行志、吴震元、赵振业、程世培、王国治、张如芝、任大仰、樊邦正、章旷、濮有容。
清:李承尹、张翙、、赵琪、、张成志、、洪吉臣、宋尔祁、樊维域、应人文、高联捷、王暐、邓志和、杨天宠、杜棐、杜若甫、朱藩、施廷龙、张务讷、贾钟琪、保成、马见龙、韩悦曾、陈嘉谟、张若本、罗暹春、罗时暄、茹敦和、王沛膏、刘景龄、双庆、张开云、陶起庠、徐步云。
(四)
在此,还应简述安陆在德安府时期值得一述的几件事。
其一,兴学重教。宋以后郡县皆立学校,安陆为郡治,故两学(儒学、书院)并建。德安府儒学,宋庆历六年(1043年)建而未就。嘉祐间(1056-1063年)建于南门外东偏。熙宁元年(1068年)重修。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建于城中鼓楼清风街(三皇台前)。嘉靖三十一年(1512年)迁建于治东,与府学并。与此同时,还修建了社学(一在府署前,明正统间(1436-1449年)建。一在南门城内东。一在南城外文笔峰下,即江汉书院故址)、义学(道光六年即1826年设。一在南门内街,一在马坊街)。
尤其是先后兴建的五大书院引人注目:(1)长庚书院,皇庆元年(1312年)建于城西三十里白兆山之麓,乃李白题桃花岩处。(2)江汉书院,在城南文笔峰下。元初大儒安陆人赵复年青时曾讲学于此。1260年后几年间,赵复从燕京回老家,复建此书院。(3)吉阳书院,在郡北吉阳山兀吉峰北,明代何迁建。(4)碧霞书院 城北石柱山上,万历丁巳,提学葛寅亮建。(5)汉东书院,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建于碧霞台。咸丰七年(1857年)重兴汉东书院。同治元年(1862年)重建于白玉石街。知府罗暹春曾在《捐增汉东书院膏火记》云:省府州县各得自为书院,安陆附府,即汉东应城之书院曰蒲阳,随州之书院曰摛珠,而两地士子更以得就汉东为荣,云梦、应山之书院无闻焉。
其二,由于德安府尤其是府治安陆所处的战略位置,在德安府时时期,特别是改朝换代时期,战争频仍,留下了惊心动魄的战事。进一步说明安陆是兵家必争之地。
绍兴二年(1132年)4月,襄邓镇抚使桑仲被其副手霍明火并。霍明逃往德安。桑仲亲信副都统制李横闻信后,聚众五、六千人,于7月26日起围城2月余,多次攻城或在近城四郊焚劫。陈规等帅府兵与之鏖战,首次使用了”火炮药“制造的”长竿火枪“。用以喷火烧灼敌人,焚毁其攻城器械“天桥”。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管形火器。
绍兴四年(1134年)7月,岳飞收复郢、襄等6郡后,移镇德安。8月,以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
开禧二年(1206年)11月17日,金兵十万人围德安府城,知府李师严“懦不解事,通判王允初招募枣阳溃卒2110人,配合府城居民,齐心合力,百计守御。次年3月初连日出击。4日,金兵受到重大杀伤后始退,围城108天始解。因此,安陆被称为“英雄城”。
此后,元太子阔端、元阿术军、农民义军领袖徐寿辉所部邹普胜倪文俊、朱元璋将领常遇春、李自成义军、太平军英王陈玉成、捻军赖文光等先后攻克德安府治安陆,或在此发生过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