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想到卖二手书,完全是因为我们小区刚刚组建了一个“二手好物交流群”,一大帮被称为败家娘们儿的人(不排除也有一小撮败家老爷们儿),成天在里面转让各种东西,五花八门,无所不包,从LV包到烫头卡,从小孩儿自行车到小婴儿奶瓶……此群有一个严肃的规定,所有东西必须在原价基础上打折卖,且不允许发广告、链接、投票等无关信息。于是,每个人都在很认真的卖着二手货。不甘心只做看客,我也跃跃欲试,想要参与其中。看看家中可以拿出去卖、必须拿出去卖的东西,只有我的一堆书了。据说囤书是一种病,而且病人坚决不想治疗。我囤书的原因很简单:自己喜欢。我坚信买书决定比买衣服有价值。衣服穿过之后就扔了,但是书籍看过之后可以作为传家宝传给孩子们。尽管我说服自己一部分书籍可以转让,要让书籍在流动中发挥价值;尽管我安慰自己说你买回来的那些书孩子都不喜欢,还是把选择的权利和空间都让给他自己吧;尽管我的书架已经没有更富裕的空间囤书了,连厕所里的书架也已经满员;尽管尽管尽管,我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开始了二手书买卖。
微店第一天开张,成交三笔!交易额27元!我兴高采烈的向吴老板汇报成绩。他问我:这些书你花多少钱买?
我说不到两百块吧。
吴老板脸色难看,说自己头疼,怀疑自己要得抑郁症了。
《活着为了讲述》这本书是我新买的,挺贵,41元,当当网几乎没有什么折扣。为了尽快收回阅读成本,我想读完之后就放到微店上转让。这本书从一开始就被预定了二手书的命运。结果,这本书读的我愁肠百转。首先是不敢在喜欢的句子下面随意画波浪线了,也不敢任性的写点评了,怕买家说被乱涂乱画的厉害,影响二次销售。其次,每读完一章,就好像又进行了一场告别,离分手的日子又近了一步(尽管我知道它一时半会儿卖不出去),非常难受;当然,读的也更加投入了,笔记也做得更勤奋了,恨不得把这本书从头到尾全抄下来。想到以后再也不会见面,总得把该记住的都记住。这些进入流转市场的二手书,未必是主人不喜欢的,现在高企的房价让囤书成为一件特别奢侈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真不想卖掉自己辛辛苦苦买回来、又真真切切读了一遍的书,尤其是,有一些书的扉页上,还写着自己的购买记录。我的店里有不少书就是这样子的,买家极有可能碰到不但盖了我的人名章、部分章节还被画了波浪线的书。介意的人永远介意,喜欢的人则会心有戚戚焉。有一位妈妈说,二手书的流转,其实是传递了温暖与力量,我是极为赞同这种说法的。我更觉得,每一本书籍的转让,就像自己的女儿嫁人,希望它能遇到一个好人家,得到好的照顾,也希望它能在新的家庭里发挥自己的价值。人们习惯为新东西愉快的付款,对二手的则嗤之以鼻。当然啦,古董除外。比如市场上有专门的二手书市场,这类市场上的二手书,可不是我们普通人所想象的二手书,这些书多半是古书、非常有年代感或特殊价值的书籍,这些书可以卖的很贵,甚至有价无市。名人读过的书可以变为值得疯抢的古董,普通人读过的人只能变为造纸厂的低价原材料吗?真是不甘心啊。即便是二手书,也要卖出二手书的特色,卖出二手书的气势,卖出二手书的故事。所以,我卖二手书的原则是:定价方面随心所欲,看心情,看我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以及难舍程度,有些书虽然被放在了二手书微店上,但保不齐价格会标的高高在上,希望它永远别被卖掉,哈哈哈哈。除了定价唯心主义之外,我也会很积极的同时进行买赠活动。比如,凡是买我的二手书的人,可以获赠五张本人亲自拍摄的地铁广告系列明信片(可以当书签使用),还可以获赠一张用A4纸打印出来的前任读此书后所写下的读书笔记。如此如此,顿觉自己是世界上最温情的二手书商人之一:排名第一的当然是查令十字街的马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