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0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在三月二十六日到达江宁行宫之后,拿出了随身携带的《金陵十景图册》,这件描绘南京“栖霞山”一带旖旎风光的佳构,是五年前乾隆重臣董诰所进献,虽然董诰进呈乾隆的书画颇多,但这件始终是乾隆受到珍藏、反复把玩的至宝。1755年,董诰进呈之时,乾隆赞叹连连,欣然御笔题诗;而五年后,面对江南的秀美山水,乾隆忍不住再次挥毫。于是,名臣董诰所作、乾隆御笔双题的《金陵十景图册》就这样诞生了,其笔酣墨畅,神采焕然,君臣二人诗情画意相互辉映,堪称联璧。董诰,出生于浙江富阳的“江南才子”。是正儿八经的“官二代”,亦是“画二代”,他的父亲董邦达一生仕途通达,官至尚书,同时又是丹青妙手,时常给皇帝进献“臣字款”画幅。董诰“禀承家学,雅秀绝尘”,参加科举差点就成了探花,一路做到文华殿大学士,深得乾隆、嘉庆两代皇帝器重。乾隆甚至晚年时一度让董诰为自己“代笔”。石渠宝笈》续编行将成书之际,年过八旬的弘历在《快雪时晴帖》册中题写道:“予八十有三,不用眼镜。今岁诗字多,艰于细书,命董诰代写,亦佳话也!御识”。第一开是气势磅礴的全景式呈现,但见栖霞山雄峙长江南岸,漫山遍野苍翠葱郁,清澈幽碧的涧流汩汩,古刹栖霞寺伫立于山峦环抱之中。远方万里长江东流,岸坡丘岭相接,意境辽阔,气象万千。第二开所绘“玲峰池”位于栖霞山中峰腰间。史载当时“孤亭屼峍,与石梁遥对。群山万壑中,一泓湛然,可鉴毫发”。画家笔下的峰峦起伏,树木蓊郁,亭阁伫立,右侧即为王冠峰,远近烟岚缥缈,澄怀味象,秀色可餐。第三开所绘“紫峰阁”位于栖霞山中峰之麓。这里“群峦环绕,皆轩翔耸拔”,远观秀峙如锥。石壁间的山泉飞泻,峰下一泓清水粼粼闪烁,岸边寺庙屋舍林立,杂树翠竹互映,小桥流水敞轩。第四开“万松山房”,所绘景致位于栖霞山主峰的半山腰。栖霞山麓多生松柏,“此尤蓊蔚”。每当山风谡谡吹过,万壑苍松鸣涛,绿荫丛中还有崇台杰阁。从中可见,此间“最为幽胜”。第五开“天开岩”,位于山峰右下侧,因为周围岩石突兀奇峭,“中通一线,仄境森沉”,宛若天开一般,故而得名。南唐徐铉、北宋张稚圭、晚明杨时乔等名士皆在此留有题刻。映入眼帘的山岩矗立如屏,“真有巨擘灵山之势”。第六开“幽居庵”,亦位于该山峰右下侧,毗邻西峰。但见该庵数楹量笏,周围苍松、翠竹掩映,山泉淙淙流淌,宛若世外仙境。“洞壑深幽,以此为最”。第七开“叠浪崖”,处于西峰一侧。但见层崖岞崿,远远望去呈高低起伏之状,恍惚“大海潮汐,波澜万叠”。崖下有见山楼及回廊,还有小桥涧水,甚为清幽,是“西峰最胜之处”。第八开“珍珠泉”,所绘景致位于栖霞山桃花涧旁。珍珠泉名冠栖霞诸泉之首,也是“金陵二十四名泉”之一。但见泉自石间涌出,历涧而下,“白珠点点上浮,晶莹可玩”。右侧即为般若台,原系明初僧人智旷构筑,一度较富盛名。第九开“彩虹明镜”,所绘景致堪称“栖霞山第一胜境”。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驾皇上南巡而凿,以蓄桃花涧等上游来水。“就水为亭,仿佛明圣湖边风景”,还有怪石堆叠,间以扶栏曲桥相连。湖畔杨柳轻拂,一泓明镜清幽,为栖霞山平添了几许灵秀之气。
第十开“德云庵”,所绘景致处于西峰之麓、临近桃花涧。但见德云庵畔幽篁环绕,清荫弥漫,涧水屈曲环流,潺潺而过。前冈挺立九株松,“飞翠盘空,参云翳日”,环境幽雅宜人。
节选自雅昌艺术网,原文标题《拍卖前瞻 | 一颗石渠遗珠 乾隆两次提起御笔》作者:梁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