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禅的真传师父是谁?为什么杨露禅敬武当张三丰为太极拳宗师?
杨家称陈长兴为师,为啥杨式太极与陈式太极不一样?为啥杨家世代尊张三丰祖师?
在河北永年和杨门一直有这个说法:杨露禅初学于陈长兴,得真传道家陈荫昌,为何杨家太极与陈家太极截然不同?虽杨家称陈长兴为师!为何露禅公坚持尊武当张三丰祖师?!
实杨露禅虽然三下陈家沟,学于陈长兴仅得皮毛,而后又寻明师终得道长陈荫昌指点才得到武当道家太极真传!杨家自古忠孝之门,露禅公仍不废前师也。但杨露禅的真传师父武当道长陈荫昌并不为人知。下面不妨先将陈荫昌道长传承略述于下:
武当太极拳张三丰祖师张松溪(道号丹崖子,太极南派,活动于浙东四明山,)赵太斌(道号丹云山樵)王九成(真正的剑仙道士)颜昔圣(道号定丹叟,湖南人)吕四娘(号丹霞客)李大年(号金丹赤子)陈荫昌道长(道号丹云旅者)张野鹤(号还丹子)。
又一支:
武当太极拳张三丰祖师邱玄靖赵太斌、何九天;赵太斌元虚子道人陈玄明道长莲池道人李凤祥道长尚道明道长(号无极子)陈荫昌道长(道号丹云旅者)。
陈荫昌道长功深博学弟子众多,主要有:
(一)传杨露禅
(二)传明了道人,
(三)传张鹤亭(道号野鹤道人,又号云避月侠及自然道人,此人隐世之深,神秘之极),张野鹤传有九个弟子,出山的只有宋唯一(号飞丹九儿),宋唯一又传虚无子道人(崂山匡道长的师兄虚无子)。
明朝万历年间,何九天(号九华老人),云游天下到九华山定居。何九天自幼学习武当派秘学,后来成了自然门的祖师。
张三丰祖师的传承道派,有王屋山邋遢派、自然派、三丰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十七支,.......'
道士陈荫昌祖师于九华山闭关练丹时,得颜昔圣道长与尚道明道长二位高人的真传。在武当丹派的历代传承中,素来不乏高人圣手,陈荫昌祖师亦是身负绝世之学。
清朝大名鼎鼎的杨露禅仍陈荫昌祖师之高徒。得武当三丰派太极拳真传。所以在河北永年杨门内一直有这个说法:杨露禅初学于陈长兴,得真传道家陈荫昌,可以看出杨式太极拳与武当太极拳风格相像,因此造就杨家太极与陈家太极(炮锤拳)截然不同。虽杨露禅称陈长兴为师!但露禅公坚持尊武当太极祖师张三丰。这就是杨家太极拳传人几百年来一直供奉太极祖师张三丰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杨露禅坚持推崇、敬武当张三丰为太极拳宗师?
杨式太极拳、杨家祖辈几代以及传人坚持推崇敬重本门太极拳的先祖—张三丰。无论是在杨家祖传《三十二目古拳谱》中,还是在其它杨氏太极拳著述里都有明确的表达。
杨露禅真实传承关糸:武当张三丰--武当刘古泉--山西王宗岳--赵堡镇蒋发(赵堡太极拳第一代)--邢喜怀(赵堡太极拳第二代)--张楚臣(赵堡太极拳第三代)--陈敬桕(赵堡太极拳第四代)--张宗禹(赵堡太极拳第五代)...、同时传陈家沟陈继夏--传陈家沟陈秉旺---传陈家沟陈长兴--传陈家沟陈耕耘(耕耘..传延熙..传发科..传照奎..传小旺、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陈长兴--传陈家沟陈耕耘同时传永年杨露禅(杨式太极第一代)...;现在挺陈派之人有意隐瞒这段真实由蒋发所传赵堡太极拳传至陈长兴的历史,必须照告知天下练太极拳的人们,是蒋发所传的赵堡太极拳传到陈长兴后再传杨露禅的真实传承关糸。
杨露禅是我国著名太极拳宗师,祖籍邯郸永年阎门寨村。他创编的杨式太极拳,近200年来风靡世界,广为流传,为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他是邯郸这片热土上,继赵武灵王和荀子之后,又一位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杨露禅的影响涉及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有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1.4亿人习练太极拳,其中1.1亿人练杨式太极拳;在中国,根据杨式太极拳改编的国家简化太极拳成为全民健身的规范套路。在层次上,从国家首脑到普通百姓,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人士,都有练杨式太极拳的;民国时期,蒋介石、蔡元培、耿毅等众多政要名人都为杨式太极拳题词赋诗;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邓小平也都大力号召练习简化太极拳,刘少奇、宋庆龄、温家宝乃至越南的胡志明等领导人还亲自学练简化杨式太极拳。在深度上,杨式太极拳更是深入到人民群众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单就与生活现实联系的紧密度来讲,杨露禅应处于邯郸著名历史人物的首位。
在太极拳界和史学界,对杨露禅的研究,因历史资料的匮乏,曾出现过一些暂时难以辨清的遗疑问题。譬如,杨露禅除太极拳外是否还会其它武术技艺,是否识字,享年几何,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异同等等。
金恩忠的《国术名人录》,其中有一篇是介绍杨露禅的,题目为《永年杨露禅》,书中这样写道:
“杨福魁,字露禅,直隶永年人,幼嗜技击,生性慈祥,尚侠好义,知名南北,曾拜河南温县陈沟村陈长兴为师,精习太极拳剑,为近代北方治太极者冠,其子侄辈,亦精技击,如班侯健侯等,皆能传露禅之衣钵,今上海习太极者,多为班侯再传弟子,海上武术名家陈微明,许禹生即其薪传也,杨露禅门弟子亦众,如李瑞东,即江湖人称之鼻子李,杨聪明识书,以格致参入技击,故太极已入于不见不闻之化境,能贴壁悬空,自握其发,而能将自身提起,斯乃炉火纯青之功候也,凡习练太极者皆知之,杨一生事迹,笔难尽述,年九十七,一日,命班侯健侯,召集徒子徒孙辈,聚会一堂,杨高坐堂内,徒众分立两侧,杨一一唤至面前,嘱咐勉励,后将太极拳之大意,一一详解之,徒众正静听之际,杨忽微微一笑,曰,老夫欲解脱矣,立即玉筋双垂,端坐而近(“近”字应为“逝”之误——笔者),今北平太极专家杨澄甫,即杨氏嫡嗣,知名全国云。”
因此文写于80多年前,文白相间,行文习性于今略显生隔。为更好地理解文意,不妨按照今日语言重新表述如下:
“杨福魁,字露禅,河北永年县人。他自幼喜好武术技击,虽是习武之人却性格和善,心地仁慈。
他素有侠义之心,常作行侠仗义之事,喜好广交朋友,所以远近闻名。早年曾跋涉八百余里赴河南省温县的陈家沟,拜那里的陈长兴为师,学习太极拳及太极剑等技艺,并且掌握了该术的精髓。
在中国北方,杨露禅是太极拳功夫最深的了。他的儿子、侄子及其他后人们都是太极拳技击的高手,比如二儿子杨班侯、三儿子杨健侯等人,都能很好地继承杨露禅太极拳功夫。当前在上海一带练习太极拳的人中间,有很多是杨班侯的学生弟子,像活跃在江沪浙地区的著名武术家陈微明、许禹生等,都是杨班侯亲手教出来的。
杨露禅这一门的学生弟子非常多,比如李瑞东,就是在江湖上名气很大的鼻子李(李瑞东[1851—1917] 名树勋,字文侯,号瑞东,武清城关填人。因鼻子扁平,人称“鼻子李”。)
杨露禅天资聪颖,又有文化,知书达理。他把中国古代认识论方法与太极技击技术结合起来,用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和道家修心方法来探究太极拳的根本原理,致使自身的太极功夫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竟能够做到不见其动未闻其声却如迅雷般制敌于死地,这可是出神入化的最高境界。
他还能把自己的身子像壁虎一样紧紧贴在墙壁的半空,不会掉下来。还能用手抓住自己的头发,将身体提起双脚离地,这可都是太极里最顶级的功夫啊。他的这类武功奇事,凡是修炼太极拳的人都知道。杨先生一生这样的传奇故事特别多,仅用笔来记述是写也写不完的。
在杨露禅97岁那年的一天,让儿子杨班侯、杨健侯召集门徒后代,在自家的厅堂里聚会到一起。杨老先生高高端坐在上方,孩儿及徒子徒孙站立在两旁,听候训话。
杨露禅把在场的每个人都分别叫到身边,针对他们各自不同的情况作了勉励和嘱咐。完后,他又当着大家的面,把家传太极拳的主要内涵一一作了讲解和传授。
面对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众人屏住呼吸,洗耳恭听,生怕漏掉一个字。当大家正在听得入迷之际,忽见杨露禅微微一笑,说,老汉我该卸掉身上的担子,从此就可以解脱了。话音刚落,只见他双臂下垂,端坐着就去世了。
今天活跃在北平的太极拳专家杨澄甫,就是杨露禅的嫡孙,杨健侯之子,他是全国知名的武术家。”
《国术名人录》作者金恩忠,字泽臣,又名金警钟,号疯癫客。1903年生于燕京武术世家,祖传少林拳法和斛斗术,少年时随朱冠朋学潭腿、卸骨法,后拜北京名拳师杨德山习练少林六合拳,为求深造又拜在殷德魁门下习人祖门(三皇门)性功罗汉拳;金氏一生浸透武道,1926年前后访问嵩山少林寺,得到当时临院方丈,武术界人称“金罗汉”的妙兴大师亲授武功,系统学习了少林寺棒及内外功秘法。
金恩忠将所学“少林罗汉功”和“外丹练功图”总结提炼出一门外坚内壮、抗打排身的练气护体功法——浑元一气功。据传金氏其功可臂卷铁板,指弯钢条,全身上下,抗坚避锐,开砖碎石,浑身不畏击;更有双臂套绳,左右各以十名壮汉用力拖拉,分争不开的鹰翼功及迎面骨开砖的硬功绝技。为让后学者传承,金氏将这种少林真传武功秘法编著成《浑元一气功图解》一书出版。他文武兼能,撰写的武学文章和著作甚多,主要有《国术名人录》、《刚柔拳图解》、《少林七十二艺练法》以及《浑元一气功图解》等。
1929年,金恩忠任东北边防军第一旅武术总教练,兼中华刺枪术教练班主任,还兼劈刺体操教育班教官,曾获张学良亲颁“尚武精神奖章”。
《国术名人录》原书为民国时期的刊本,入录者皆为各武术学派的嫡系传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全书共收录清代后期和民国前期全国各地著名武术家108名,其中主要包括杨露禅、马永贞、郭云深、董海川、霍元甲、孙禄堂、李景林、李瑞东、韩慕侠等一批声名显赫的武术大家。
金恩忠是当时著名的武术专家,他自幼习武,文武兼修,在修炼高深的武术技艺的同时,认真研究探讨武术理论和武林历史。由于特殊的身份及地位,他能够比一般人接触到更多武林人物和武术资料。加之该书的写作年代和历史背景,他所撰写的著述更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在这篇《永年杨露禅》中,金恩忠除了向我们传递了一些不同于其它的太极拳研究信息外,还印证和充实了一些已有的历史传说。这些信息和史实,目前虽然还无法从更多的资料中得到佐证,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今天太极拳研究的史料内容。
首先,关于杨露禅习武的历史,证实他在阎门寨老家时就开始了习武生涯。
金恩忠在文章开始说,杨露禅“幼嗜技击”。按照杨家老辈人的说法,杨露禅幼年在家生活,少年时期才从老家阎门寨到达广府,随在外的父亲谋生。
笔者通过在阎门寨村民中的调查了解得知,该村自古就有习武的传统。阎门寨流传的不是太极拳,而是大洪拳,又称太祖长拳,杨露禅小时候便学会了洪拳。时至今日,阎门寨村民间还传说,村里在明清时期就有一个姓郑的武术家,功夫高超远近闻名。
在杨式太极拳拳势名称及用法中,很大部分与洪拳相同或相近。有人还说,杨式太极拳仿像大洪拳的地方甚至比仿像陈氏太极拳的地方还要多。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杨式太极拳与大洪拳的历史渊源关系,也证实了有关杨露禅在阎门寨习练大洪拳的历史传说。
其次,关于杨露禅有文化的说法,在此处也得到印证。
以往人们的看法是,杨露禅因家境贫寒,未曾读书,没有文化。甚至太极拳界曾经有过“武禹襄有文化,是文太极,武式太极有理论;杨露禅没文化,是武太极,杨氏太极拳无理论”的说法。
但从杨家老人的口中得知,杨露禅是有文化的。因为杨的父亲是广府滏阳河漕运货栈的账房和经纪人,家庭的经济状况尚能具备让孩子读一点书的条件。杨父本人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具有教幼年杨露禅读书识字的能力。
1993年,杨露禅玄孙、杨澄甫次子杨振基向社会公布了祖传的太极拳秘籍《三十二目古拳谱》(四十篇),并说明是先祖杨露禅传下来的。该谱是作为杨家门里的祖传衣钵而代代传至今日,从而推翻了认为“杨式太极拳无理论”的说法。
据说,杨露禅晚年曾将师傅陈长兴传给他的太极拳古谱抄写一式两份,杨班侯、杨健侯各得一份。杨班侯的那份传给了全佑,全佑复传给了自己的后代,至今保留在吴家后人手中,成为吴氏太极拳的传家宝典。
而传给杨健侯的那份,则由杨澄甫晚年交给夫人侯助清。侯夫人晚年跟随四子杨振国生活,住在邯郸市棉二家属院。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杨振基到河北省体工队工作,并抽调至中共华北局机关教授太极拳。临行前,侯夫人亲手将那份古谱交给杨振基。此后,该谱长期保留在杨振基手中。杨振基逝世后,现由其夫人裴秀荣保存。
金恩忠在文章中说“杨聪明识书”,则从侧面证实了杨振基有关《三十二目古拳谱》为其先祖杨露禅传于后世说法的可能性。
第三,金恩忠讲,杨露禅“以格致参入技击,故太极已入于不见不闻之化境”。此说准确地概括了杨式太极拳与其它太极拳种的不同之处,那就是“以格致参入”、“ 已入于不见不闻之化境”。
杨露禅在陈氏拳和大洪拳基础上,结合道家修炼方法进行综合改造,创编出一套不同于其它内家拳的新拳法——杨式太极拳。因此,杨家祖辈几代以及他们的传人,都认可自己所练太极拳的道家渊源,并坚持推崇敬重本门太极拳的先祖——张三丰。这些,无论是在杨家祖传《三十二目古拳谱》中,还是在其它杨氏太极拳著述里都有明确的表达。
“以格致参入技击”,讲求心修,格物致知,应物自然,无为而为,诸事顺遂,舍己从人,不战而胜,“入于不见不闻之化境”,是对太极拳精髓的最准确的表述。
世人常常疑惑,杨露禅明明是从陈家沟学来的拳,可杨式太极拳为何与陈式太极拳却有很大的差别?按照各自的拳架及练法来比较,二者似乎没有多少相似之处。其缘由何在,我们今天或许能够从金先生的文字中看出些许端倪。
第四,关于杨露禅的存世年龄,此处出现不同的说法。
金恩忠文中说,杨露禅于“年九十七”岁时去世。这就和我们现今普遍认同的说法有很大的差异。无论是国家和地方、官方或个人撰写的资料里,都明确地记载杨露禅生于1799年,卒于1872年,享年73岁,包括杨家后代的著作里也认可这一说法。
然而,在杨露禅的嫡孙,杨健侯之子杨澄甫的《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序言里,白纸黑字地写着“余幼时,见先大夫露禅公……”,明确地告知,他曾亲眼见过自己的祖父。然而,按照当前流行说法,杨澄甫出生时,杨露禅早已去世11年,他不可能见到杨露禅。
按照金恩忠的记载,杨露禅是97岁去世的,那么就是1896年,杨澄甫当时13岁,是完全有可能聆听其祖父教诲的。
这里澄清了一桩历史公案,也证实了杨澄甫所言的真实性,反过来证明了当前流行说法的可商榷处。
还有一点是,金恩忠谈杨露禅“能贴壁悬空,自握其发,而能将自身提起”,“提发悬空”的传说固然违背了科学原理,不足为信,然而“以身贴壁”在很多门类功夫中都可见到。杨露禅的贴壁功夫证实了杨家太极拳里有轻功技术的传说。
在永年的太极拳传说里,记载着杨班侯轻功翻越广府城墙的故事。另外杨家内部也有关于轻功的说法,但可惜后世已不得见。所幸,这些都在金恩忠的文章里得到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