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声】【383】耳疾
“轰…”只听得眼前身穿白大褂的检查医生熟练地操作着手里的机器,坐在大屏幕后面耳朵里塞着测评设备的老妈听着他的指挥,规规矩矩地摇头或摆手。
不一会儿,听力测试报告从打印机里蹭蹭蹭钻出来。——突发性耳聋!我们似乎都还来不及惊叹技术设备的先进就已然有了担忧:耳聋,毕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面前的主治大夫看出了忧虑,温柔体贴,轻声细语地讲解着病情,临末给出了让处置意见——补救性治疗。千叮万嘱地告诉我们: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就诊。如若在病发前三天内,老妈的耳朵一定不用如此受累。
前三天…细回想老妈的耳朵听不清,似乎真的有很长一段时间。
大约是在年前,起初只是一阵轰鸣,伴随着眩晕,大家纷纷推测——大概也许是上火了,或是操劳过度。是啊,人人都有“久病成医”的习惯,我们也总习惯于自我感觉和推测。联系到那时候,恰逢节前的准备阶段,老妈的睡眠似乎总是很少,更是容易引发联想。消炎药,安神汤能想到的总要试一试。渐渐的轰鸣声似乎更严重,老妈似乎也更加烦躁起来,小诊所里把把脉,开几剂消炎的药物,再辅助输液治疗。大约又是五六天光景,并不见效。一拖再拖,带着耳朵里从来不曾消散的轰隆隆的声音,不知不觉也就过了年。忙忙碌碌走亲访友的日子里,老妈总是不自觉的要说一说,提一提。旁人总是感慨几句安慰些许,也并没什么良方妙计。日子长了,无奈总是要惹出眼泪的。是啊,我们似乎从来也不曾感同身受。
去医院检查检查吧!老两口终于下定了决心。医院,在他们的脑海里,总也是最后不得不去的最坏的打算。想想也有讳疾忌医的心理,也有另一层难言之隐罢——也难怪,你看眼前那颐指气使的大夫,不紧不慢的大概听一听,简单看一看,随口问一问,似乎是望闻问切也走过一遍,轻松松地摆摆手,洋洋洒洒开出几行药物治疗,大约也是家里吃的消炎药一类,还有滴剂,喷剂,一齐上阵,两个疗程下来,再不济就把理疗机器搬上场:一个小鼓槌,在耳朵里叮叮咚咚的敲几声,一根软管别扭地放在鼻子里的充气练习,有几次憋的实在难受竟然从眼睛的泪腺里喷出气来,吓得我们惊慌四起,然后问问那个做理疗的“大夫”竟也不知所以…大医院的“正规”让我们大开眼界许多,大夫那听听看看问问,全在乎于个人的技术,但他说的做的似乎一般人也能说个一二三四,你眼前总能想到挂一个牌匾行走江湖的郎中的,玄乎其玄,却也基本没有大用。
那段日子,怕病,更怕医院…
病急乱投医。民间流行的,熟知的总能信几分。无意听到了耳鼻喉专科医院的设备如何先进,大夫如何技术高超,恨不能分分钟就到了眼跟前去。百闻不如一见。听力检查设备是一流的,耳内镜让你把耳朵里弯弯曲曲的小角落看得一清二楚,检查技术是一流的,大夫检查是专业的,讲解是清楚明白的。
许久未见老妈的笑颜,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希望是要有的,养病是得慢慢来的。愿老妈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