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秦收买内应混乱六国,以赵王重用男宠来看,乱政根源在于自身

赵悼襄王正式即位之年,魏公子牟恰好经过赵国。公子牟,又称魏牟或中山公子牟,不仅是魏国公子,更是当时享誉东周的贤达之士。为此,赵悼襄王不惜亲自前往出迎,以表赵国好贤之意。

回到朝中后,赵悼襄王面前还摆着一块丝织布——这是准备用来做帽子的。顾不上处置这些布料,赵悼襄王先向公子牟致意:“公子竟不辞辛劳光临寡人之国,希望能聆听您治理天下的道理!”

公子牟也毫不客气,立刻说出一句让赵悼襄王有些难堪的话来:“如果君王重视国家能像您面前的布料一般,那么君王之国就一定能大治了!”

赵悼襄王脸色一变,非常不高兴:“先王不知寡人不成器,将国家交给我打理;可我怎么敢像您说的这样轻视国家呢?”

见赵悼襄王生气,公子牟赶忙解释:“君王请不必发怒,请听我解释。既然有这么一块布料,君王为什么不让您面前的郎中去做帽子?”

赵悼襄王回道:“郎中当然不知道做帽子!”

“帽子做坏了,对您的国家有何危害?可君王却必定要等工匠来才肯做帽子。然而对于治理国家的'工匠’,您却没有这么慎重。赵国沦为人烟稀少的废墟,先王得不到祭祀,君王不把国家交给'工匠’治理,却交给了年轻英俊的宠臣。君王先辈可是让犀首驾驭马车,让马服君做车右,以此与秦国对抗,连秦人都要避赵国锋芒。现在君王竟让建信君坐在辇车上与强秦争胜负,下臣担心秦国会折断大王车上的护栏!”建信君,史料中并未留下名姓,但因长得漂亮而成了悼襄王宠臣,是左右赵国政坛的关键人物。

赵悼襄王即位后,赵国已经历了长平之败的重大挫折,正走向下坡路。这时赵悼襄王重用男宠,其后果会是如何?他爷爷赵惠文王执政时能重用贤人,所以那时赵国还能与秦国一争胜负。赵悼襄王对衣帽之物,知道要找专业的工匠来做;可治理国家时,却只信任自己的男宠——魏公子牟这是在暗讽赵悼襄王“明于细而暗于大”了。

魏公子牟的劝谏,赵悼襄王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坚信自己眼光,不会看错人,对建信君始终信任如一。

建信君成了赵王红人,自然附之者众。一时间,建信君手下也积累了不少亲信。为保住建信君地位,有人就劝他:“您之所以能事奉君王,是因容貌漂亮;而葺(qí)能事奉君王,是因为他有智谋。容貌年老后就必然会衰减,智谋却随着年长反而增加。如此一来,将来您肯定会不如葺。”

葺是赵悼襄王时的另一位赵国大夫,以智谋闻名。听手下人这么一说,建信君深以为然,急迫地反问:“那该怎么办?”

手下人回答:“两匹马并排竞赛,五里之后就都疲倦了;单独骑马而行,马匹却不会轻易疲倦,这是因为可选择的道路很多。您让葺独揽朝政,在内治理国家大事,对外刺探诸侯情报,那么他必定无暇向君王汇报全部的事情。您趁机借大王之命来重责他,那么葺一定无法支撑长久!”将国家大事都交给政敌去处理,然后频繁揪出他的小错来责罚他,给他穿小鞋,迟早会将他折腾走。

建信君一听,大为叹服,当场就对进言之人拜了数拜。下来后,建信君就建议赵悼襄王重用葺,却不停找他错处而重重地责罚。不到一年,葺就再也承受不起,惊慌地逃离了赵国。

为保住自身地位,建信君不惜迫害赵国贤能之士,可见赵悼襄王确实是没能找对那位治理国家的“工匠”!也难怪魏公子牟到访赵国后,会劝赵王赶紧换人了。

不过,如果建信君本人有足够能力,即便他赶走了别的能干大臣,赵国情势也不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偏偏建信君能力不足却自视甚高,甚至连秦国“仲父”吕不韦也极为蔑视。

曾有一次,吕不韦安插人到赵国做官,建信君虽然不情愿,可迫于秦国实力,依然不得不安排他做丞相的属官。但背地里,他却对吕不韦极为不满:“文信侯对我,实在是太过无礼了!”为此,赵人希写委婉地批评他:“如今您不能以权变之策对待文信侯,却责备他缺乏礼仪,下臣私下认为这是不可取的!”

公元前239年,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充自己封地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为此,吕不韦还派人联合燕国,准备对赵国实行东西夹击。然而,十二岁少年甘罗欲建奇功,便请求先行访问赵国,想劝说赵人主动献出城池。

此时,赵国其实就只有两条路:要么屈服于秦献出城池,要么奋起反抗遭遇兵祸。

主政的建信君显得异常愤慨,坚持要合纵,然后出兵去收复河间之地!可赵国如果能来对抗秦、燕二国的夹击,长平之战还会被坑杀四十万大军吗?

鉴于建信君身份,赵人生怕赵悼襄王真被他说服去攻打河间,纷纷上门来劝谏。劝谏之人中,就有晋国郤氏的后人苦成常。苦成(今山西运城东北),是春秋晋国卿士郤犨的封邑,其后人以此称为苦成氏。虽然在晋厉公手下“三郤”被灭,但苦成氏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名门望族。

见建信君不知好歹,苦成常前来劝说道:“天下各国都参与合纵,可世人们都认为赵国应该是最憎恨秦国,为什么?魏人杀死了吕辽却被天下人讥笑;如今赵国要收复河间,与魏国杀吕辽有何差别?就算是舍弃河间,与秦国虚与委蛇,文信侯犹且知道赵国想合纵!合纵如果能够成功,还需要担心不能收复河间吗?合纵如果不能成功,收复河间又有什么好处?”

先前,魏人主动杀死了亲近秦国的大夫吕辽以表合纵之心,结果秦军趁势攻打魏国附庸卫国,攻下了比阳(今河南唐县),对魏都大梁实现了战略性包围。合纵还没成功却丢失了大片土地,这让魏国成了天下人的笑柄。可即便前车之鉴犹在,建信君依然公开宣扬要合纵、还提出要收复河间——这是准备引火自焚吗?

最终,在众多大臣劝谏之下,赵悼襄王还是不敢冒险,主动献上五座城池与秦议和,转而派兵去攻打燕国去了。建信君所谓“收复河间”的合纵大计,也成了赵人眼中的笑柄。某种程度上,建信君所谓“收复河间”,不过是为了跟吕不韦作对,顺便邀宠于赵悼襄王,其实他自己根本就没信心去实施这一计划。

建信君无治国之才,还妒贤嫉能,完全是一位恃宠而骄的小人。即便建信君本性已充分暴露,可赵悼襄王却始终对他信任如故。建信君能有今天的地位,多亏有了赵悼襄王的提携。照理来说,建信君至少应忠于赵国而无二心。建信君狂热地支持“收复河间”,看起来也确实像是一位爱国之士。

可一旦情势有变,建信君的“忠心”也迅速发生了变化。

眼见秦国东扩势头越来越猛,建信君身边人劝说他:“猎人设置索套以捕野兽,困住了一头猛虎。猛虎大怒,挣断脚掌后得以逃生。老虎本性并非不爱惜脚掌,可它不会为了小小脚掌而伤害七尺之躯,这就是权衡利弊的结果。对赵王来说,您的身体还不如小小脚掌,希望您认真考虑此事。”

公元前236年,已从吕不韦手中夺回大权的秦始皇突派大军,一路围攻邺郡(今河南安阳北部及河北临漳西南一带),另一路进攻阏于(或在今山西和顺西北),秦军的鼓铎之声在赵国宫殿北堂之上都能听到。一旦秦军攻占了阏于和邺,赵都邯郸就彻底失去了屏障,从此门户大开。情势如此,身为赵王红人的建信君也不得不考虑退路,背地里投靠了秦国。

面对秦军凌厉的攻势,赵人希卑对赵悼襄王说:“秦国攻打赵国,照理不应这么急促,这必然是有内应在召集秦兵,一定有大臣想要和秦国连横。大王要是想知道这人是谁,明天召集群臣探访一下——谁先主张连横,那么他就是那个内应!”

被秦军打得焦头烂额的赵悼襄王依计行事,结果第二天召集群臣商议时,首先跳出来提出连横之人,竟然就是他最为宠爱的建信君!数年前还强势主张合纵的建信君,此时却高谈连横,赵悼襄王心里一下就全明白了——想起即位当年魏公子牟的话,他顿时懊悔莫及。

可这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外部秦军攻势如潮,内部男宠建信君又背叛了自己,赵悼襄王一时气急,不久后就卧床不起,一命呜呼了……。

七年后,秦将王翦再度大举伐赵,彻底消灭了赵国。

史料记载,秦灭六国过程中,曾经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收买列国之人做内应,以混乱六国朝纲。也因如此,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秦胜六国手段不够光明,多少有些胜之不武。

然而,如果赵悼襄王可以任贤用能,建信君还有机会混乱赵国、还有机会被秦人收买吗?

身为赵国被灭前倒数第二位国君,赵国覆灭其实不能全怪赵悼襄王。赵孝成王时期,赵国已遭遇长平大败,国力已然衰微。但赵悼襄王重用建信君,无疑加速了赵国的没落。建信君长相漂亮、会阿谀奉承,却无真实才干,还嫉贤妒能。虽然如此,最初建信君并没投靠秦国,这从他与吕不韦的交恶就可看出。后来秦人能收买建信君,不过是他见风使舵的本性使然。可赵国政局的混乱,在赵悼襄王重用建信君之初就已埋下了祸根。

所以,与其说是秦人收买内应混乱了六国,还不如说是六国混乱了自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