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633】读书吧,少年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们的大救星……”这首歌我们从小就在唱,上个世纪红遍大江南北。领袖毛泽东的诗词我们更是耳熟能详,大气磅礴、豪情壮志,无不增加我们对于伟大之人物的敬仰、崇拜和感怀。近几日在读过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后,更是对这位领袖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赶紧搜索了相关资料,顺带追了电视剧,迫切地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他的人生,他的思想。
年少时就打得一把好算盘,再守得住家门口的十几亩田地,把父亲一辈子苦心经营的韶山贩米营生认真打理一下,守住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娶妻生子,开枝散叶,也算得衣食无忧,安稳度日。这是父亲给他做好的打算。
但那一场大饥荒,让他看到了百姓苍生的艰难困苦,在心底里滋生起的善念让他有了很多的纠结与挣扎。表哥文运昌带来的西药让这个刚刚去磕头碰脑求来香灰救母亲的少年开始思考:现在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想要搞清楚弄明白,唯有一个办法——读书!
第一步,走出去,到更大的“世界”去!
不想一辈子打算盘记账,不想困在韶山的小山村里,想出去,想读书,想开开眼界。
17岁,他留下字条: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
意气风发,只身一人来到了东山学堂。在这个新式学堂里,他和七八岁的娃娃们做同班同学,从一年级读起。校长怕他丑,可他只想着不懂就学,没什么丑不丑。他抓住一切机会学习,阅读别人淘汰的旧报纸,废寝忘食,求知若渴。他的心里明白:世道不同了,越往后,越是新学的天下,旧的制度只会越来越行不通。只要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也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仅仅五个月时间,他升入长沙湘乡驻省中学就读,他来到了省城,来到了更大更广阔的天地。他坚持读报看书,坚持踏实学习提高自己。
在得知袁世凯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他愤笔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国,在我学子。”他决心挽救民族危亡,入伍参军,成为了湖南革命新军一员。
持续不断地接纳新思想,洞察新形势的他,那时候尚未明确多么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但“言必行行必果”,脚踏实地,从我做起的优秀品质从此伴随了他的一生。
湖南图书馆里的那一幅世界地图再一次给了他冲击:曾经在韶山,觉得银田寺好大好大,后来到了东山,才知道,只有到了长沙,才算见过大世面,后来跟整个世界比起来,长沙就是比米粒还要小的点,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才能让自己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拥有更睿智的思想。
第二步,知识武装头脑,思想指导人生。
那一刻,他明白——继续学习,继续读书,是他必须要做的选择。
他来到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继续学习。
他遇到了恩师杨昌济先生,开始思考“为什么选择当老师”,在先生的开学发言中,产生了更多的人生思考。在经历各种尝试之后想要找到自己适合做什么,却发现无论是警察、法官,还是一个成功的商人,都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根本问题在哪呢?
想弄清楚问题,就必须看清楚国家民族面临着怎样的局面,亟待解决怎样的问题,而这些都需要一个人真正地立身处世地扎根进去,坚定不移的探索,寻找解决之道,他想的一定不是自己能得到多少好处,而是于他人于社会能有正面的作用,在绝处逢生之地寻找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实践获得真知,这是个人存在的价值,更是社会发展的法则。
所有这些,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用学习到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用实践检验真知。
第三步,集有志青年之合力,共图大业。
他利用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书记员的职务之便利,广泛阅读书籍,努力吸收李大钊、陈独秀等优秀的革命家知识分子的思想精髓,学习到最新颖的思想,吸收了最新鲜的知识。
他担任历史教师的时候,组织湖南师生爱国运动,组织学生联合会,声援背景五四爱国运动,他开办湘江评论,用扎实的理论、缜密的逻辑,犀利的笔锋开展起了湖南的革命运动。
无数次地尝试后他终于明白:改革于此时之中国已经无力回天,唯有联合民众、彻底的进行自下而上的革命,才能救百姓于水火,救中国。
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理论上和行动上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他的人生中,也有过迷茫,也有过压抑痛苦,但是更多的日子里,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巩固自己的信仰,用积极乐观的心态、踏实勤奋的学习不断实现着自己的远大的志向,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思维活跃且清晰坚定,他运用超人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精妙的谋略,带领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我们对他的这种敬仰,源于其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源于其带领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更源于他这些所有无可匹敌的个人品质。而我们所看到的伟大之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定是知识,一定是踏实读书的坚定!
读书吧,少年!
奋进吧,少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