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张黎:第三期第七次第六小组论文研磨

第三期第七次第六小组论文研磨

中山市东区柏苑小学/张黎

本次研磨活动我们小组组长卓老请假了,由我临时组织研讨。前面黄媚和张娜两位老师开展的讲座对我很有启发,一位讲解如何开展专业阅读,如何将阅读转化为写作的推手;一位从自身实际出发,强调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听完两位老师的讲座,我不禁反省自己对待每次小组研磨的论文的态度,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我何德何能对小组老师的论文指手画脚?

我们按照提交顺序进行研讨,最先提交的是何亚男老师的《巧妙构思多“方”联“动”,强化名著高效阅读》,他的论文由三部分构成:“一、思维导图助力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二、课堂教学节奏张弛有度,学生充分浸入探究环节”“三、注重名著阅读的过程管理,强化学生深度阅读”。我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方”是什么?“动”指什么?从总标题来看,“方”“动”是为了“高效阅读”,而从下面的第一个一级标题来看,“方”是为了“动”,存在逻辑矛盾。另,主标题“强化”一词太过生硬,有点强制的味道,建议换成“促进”。我们经过研讨,一致认可将此课再上一遍,积累学生素材,在第一部分直接放入学生课堂手绘的思维导图,增加佐证;第二部分的探究不够深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八个探究要素至少要体现几个,不是教师布置一个任务或活动就叫探究,没有深层的探究不是真探究。许静洁老师还从“张弛有度”上提出自己的思考,“张”在哪里?“弛”在哪里?怎样“张弛有度”?似乎作者没有讲清楚。

何亚男老师很认真地对我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小学科学发明创造课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如摘要太长,举例不够深入,没有很好地阐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小发明、小创造上的具体应用等,许静洁老师也细心地挑出了论文里的一些语病和错字。小组成员也一致达成共识,用一个具体的例子穿插进去,会更有说服力。

杨宇燕老师的《提升关键能力 提高“语句复位”备考效度》很有前瞻性,准备等高考试卷出来后用今年的高考题取代论文中广二模的例题,这样就是一篇有热度的论文,发表率高。这又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就是论文写在前面,这个技巧我要好好学习。我跟杨老师商讨将题目改成《基于关键能力的“语句复位”备考策略研究》,不一定十分恰当和吸引人,但应该还是比之前那个题目好的。她的论文分为三部分:“一、加强阅读语感的培养,习得信息获取能力”“二、训练语言情境的关联,提高逻辑思辨能力”“三、借助语言表达的组织,培养信息整合能力”。我根据她前面介绍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三个关键能力群,和她商讨一级标题的修改如下:“一、加强阅读语感的培养,习得知识获取能力”“二、建立语言情境的关联,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三、借助语言信息的整合,培养思维认知能力”。

许静洁老师的论文进步很大,从本学期我们第一次研磨,到现在已经是第三次研磨了,感觉每次都在不动声色地前行,有自己的节奏,一点点改变。我们都非常欣赏她的二级标题:“(一)赏美食为切入点,点燃学习兴趣面”“(二)说顺序为分析点,学习群文知识面”“(三)析特色为中心点,实践说明顺序面”。她的二级标题较好地诠释了总标题《“以点带面”,提升学生读、说、写能力》。杨宇燕老师建议加摘要内容,将论文里许老师自己写的下水作文放在附件里,不占正文篇幅,然后拓展最后一部分的“课后反思”,补充参考文献。何亚男老师还介绍了“读秀”网站平台,可以在里面搜到一些术语的权威出处,我们又学到了不少。

最后小伙伴们也拿出了卓汉雄老师的论文《利用冲突引发学习》,我看到大家在打印的论文上的涂涂画画,都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位老师的论文。因为卓老师这次没有参加研讨,大家商议将自己的修改意见拍照或文字信息发给卓老师。

每一次论文研磨让我们对待自己的论文会更加用心,因为如果随意应付的论文却得到小伙伴们的认真研读和修改会有愧疚感,同样,小伙伴们认真付出心血的论文如果潦草翻过在研磨时毫无根据的乱说一通也是极其不尊重人的。我想,定期论文研磨可能更多是一种仪式,就像藏人朝圣一样,看不到什么实际效果,但是一次次从内到外的修行,改变也是从内到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