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人炒股都在亏钱?这四个心理误区影响很大
最近很多人都在感叹今年股票不好做,大部分今年的收益率都已经是负的了。其实今年上证指数还是打平的,沪深300也就跌了两个点。所有人都知道,散户亏钱的原因是追涨杀跌。但这种行为模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就是因为近期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而忽视了更长时期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规律。比如说,我认识一个投资人,研究能力很强,看票也很准,但就是拿不住,为什么?
他一般看好一个公司,就开始大仓位买入,结果经常买入后公司就开始下跌,然后因为“三根阴线改变信仰”,便开始怀疑自己的逻辑是否正确。连着震荡两三周,实在受不了,稍微涨了一点马上就卖了,就这样被甩下了“高速列车”。问题出在哪儿?
股价单日的涨跌可能是随机游走的,逻辑印验的前提是时间足够长。他还没等到逻辑印验就下了车,因为股价的短期波动动摇了长期的逻辑。
二 ,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的意思是,对自己持有的公司就特别偏好,会自动过滤那些利空公司的信息,而筛选出对公司利好的信息。久而久之,对股票便产生了一种类似于信仰的情感,感性战胜了理性。
在各种炒股论坛上,这样的现象相当明显。比如很多隆基和中环的投资者,就好像势不两立一样,在各种论坛上掀起骂战。微博上粉丝互骂也就算了,炒股也炒出了饭圈的感觉。和近因效应比起来,禀赋效应的坏处可能更甚。前者顶多让你错过了一些机会,但不至于亏太多钱。而禀赋效应则会使人迷信,跌再多也不卖。
三, 锚定效应
第一印象很重要,很多人在投资过程中,也喜欢锚定最初的印象,或者说认知。比如说银行股,06~07年的PB普遍在四五倍,PE普遍在二三十倍左右。这便在经历过那段时间的很多老股民心里,形成了一个认知。
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反弹,最高点银行股也只回到了两三倍PB,十几倍PE。但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这个估值仍然很“便宜”,结果套牢了一大帮人。结果到现在,银行股也就一倍PB上下。实际上,14年过后才进入股市的投资者,反而能欣然接受这样的设定,就是因为他们进股市的时候,银行股就只有一倍PB。
四 ,处置效应
如果现在你急需用钱,非要你卖出投资组合的一只股票,你会卖盈利的股票还是亏损的股票?绝大多数人会卖出盈利的股票。再设想另一个场景,投资组合里盈亏各半,你会怎么操作?很多投资者都会把一些盈利的股票卖了,好去摊薄亏钱的票的成本。
为什么?因为厌恶亏损。但你有没有想过,你有没有可能反而卖出了一笔“好”的投资,保留了一笔“坏”的投资。至少从过往的股价表现来看,是这样的。卖出了一只“强势股”,保留了一只“弱势股”。即使在牛市当中,也有可能亏钱。
这四个心理误区,相互交织,便是有一万种方式让散户亏钱。它们之所以如此强大,形影不离,就是它们是顺应人性的,而投资往往是反人性的。巴菲特的“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做投资的都知道,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并且知行合一呢?下次做决策时,记得不要掉进了这四个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