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这首诗比较冷门, 但其中的意境非常优美!
《和子由四首·送春》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一首七言律诗。大约写于北宋熙宁八年,当时苏轼正在密州任上。这首诗是苏轼的一首伤春之作,寄托了他心灰意懒的感伤之情。虽然和苏轼那些被人熟知的诗词相比较,这首略显冷门,但其中意境非常优美,别有一番深情在其中。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馀晖。”梦里的春光究竟我还能否追寻?我想要通过作诗吟句留住这夕阳的光辉。苏轼这首诗的首联,可以说是语意双关,既是惜春,又是伤时。逝去的春光无法追回,虚度的青春更是无法挽回。
实际上苏轼写这首诗时,已经将近四十岁,并且接连遭遇了家庭变故和政治排挤。青年苏轼的那种雄心壮志便如这梦一样逝去了,加上自己如今被迫离开朝廷,更是无法施展抱负,只好作诗吟句来消磨时光,这对于苏轼来说,十分痛苦的。首联两句便感慨万端,留下了很多潜台词。
颔联紧承首联,写出了诗人的心灰意懒。前一句写自己,像一个喝醉酒的病人在异乡,只想去睡觉。后一句写黄蜂,虽然花蜜已经成熟了,但蜜蜂却懒得飞去采蜜。一个“惟”字,一个“亦”字,加强了诗人的心灰意懒之情。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颈联化用了杜牧《题禅院》中的“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句意。芍药花和樱桃花都已凋谢,落在了地上,我也有了白发,如今已经泯除一切心机,把一切失意都忘记。和颔联同样的是一句写景,一句抒情,美妙绝伦。
尾联“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进一步抒情,苏轼想要借弟弟苏辙正在读的《法界观》一览,希望可以洗去在人世间的事非。《法界观》是佛家华严宗的书,苏轼想用它的圆融无碍之说,来超然物外。可惜的是苏轼好像一生都没有逃过人间的烦恼。不过谁又能真正逃过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