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选粹 | 周天红:制茶
制茶
——周天红
有茶树,能采茶,制茶就成了一门手艺。哪家哪户不制茶呢?家家户户都有茶山茶坡,少的有三五亩,多的有十几亩,要是胆子大的,种着几十亩上百亩的茶园。单靠家里那三五个人手,不要说制茶了,就是采茶还采不过来呢。再说,采茶可比不得制茶。采茶是力气活粗活,只要肯吃苦,成天埋起头在坡上忙活,茶叶就能大背篓小背筐地采回家。制茶就不一样了,光靠下苦力,不讲技术,那是干不出好活的。
炒青、揉青、杀青、晒青,在放牛坪,要说是背一背制茶的流程和口诀,不要说大人了,就是三五岁的娃都能来上几句。茶的主产地嘛,都是闻着茶的味道熏大的,谁还不能说说关于茶叶的那点事儿。可真要说到制茶,村里人不由自主地就会转过头把大拇指往村西头指。陶九爷就住在村西头。
陶九爷是放牛坪一带方圆几十里地界制茶的高手。用村里人的话说,陶九爷才是制茶的祖师爷。村里的茶叶,都是陶九爷一手带起来的。
早些年,陶九爷跟着村子里一大帮人出门逃荒,半夜里走散了。一个半大的娃,一头栽倒在了五峰山上五峰寺的庙门前。老和尚一碗茶水救了陶九爷的命。陶九爷的命硬呀,再吃上庙里的一碗茶泡饭,就能站起来走路了。老和尚一看,这娃,不但与佛门有缘,还与茶有缘,就留下了陶九爷。老和尚教会了陶九爷一些念经诵佛的佛家之事,还手把手地传授了种茶、制茶、喝茶的一些心得。放牛坪的茶叶产业,就是这样起源的。
二叔喝着茶,细细地说着放牛坪村子里茶叶的来龙去脉,听得肖大海入神了。从小,肖大海就爱种茶制茶,更爱听有关茶叶的故事。好几次上学放学,肖大海都呆在后山的茶厂里,看着师傅门制茶,逃学了,气得二叔用茶枝条抽他的屁股都抽成光杆杆了。不狠狠地教育不行呀。早年,肖大海的父亲同二叔一路出门帮人制茶,大清早的,茶厂子门墙垮了。肖大海的父亲一把把二叔推开,一根门柱子不偏不正,刚好落在他的后脊梁上。救命恩人的娃呢,二叔不管着,哪能行呀。肖大海种茶制茶的那点手艺,都是二叔一手一手教的。
肖大海早不制茶了,他是村子里有名的卖茶人,茶老板嘛。村子里那个茶厂子,就是肖大海一手起家发展壮大起来的。肖大海不制茶,仍然喜欢听着二叔讲茶的故事。年少时的好些个夜晚,肖大海就是靠着二叔讲茶的故事,才慢慢进入梦乡。
陶九爷走在放牛坪的高坡上,抬头看看山间云雾,抽抽鼻子闻闻空气,再抓上小半把泥土轻轻地闻上一闻,站起身来,抹一把长长的白胡子,笑笑说,该是摘茶叶的时候了。村子里便响动起来,收拾背篓箩筐的,抬簸箕晒架子的,打扫晒坝院坝的,太阳还刚从西山头露头呢,就一家一户忙开了。村头村尾热闹,坡上岭下都是人,大人娃儿都挤着往山上忙活。陶九爷走到哪家的坡上,摘一片茶叶放在鼻尖闻闻,再放进嘴里轻轻地嚼嚼,说上一句,好茶呀。保准了,那家今年的茶叶,又是一个好卖头,买茶的人挤着上门要货。陶九爷要是坐镇指挥帮哪家制茶,那就更不用说了,茶叶的买卖,还不挤破门框子。陶九爷就是村子里茶叶的风向标。
陶九爷制茶的手艺,那真称得上是手艺。陶九爷制出来的茶,叶色正宗,汤色柔和,香浓入鼻,入口回味,一壶茶,一屋子都是纯正的香。村子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爱上那么一口。山外来的客人,喝着陶九爷的茶,听着山里人那些山呀水呀茶的故事,太阳偏西都不想回去。走路的翻山越岭要进山里来,城里的开车要进山里来,收茶的更是开着大车要进山里来,陶九爷的茶,好喝,好销,那是有味道的茶。
肖大海说,这么些年,我看陶九爷制茶的手艺,也没什么特别的呀。手法,技法,温度,时间,就是个凭经验的活儿,要是一个人熟练久了,也能把握住。
二叔说,你娃,只看到点皮毛。
肖大海纳闷,这些年下来,自己对茶叶的研究,也不算少的功夫了,经过自己手里的茶叶,要堆几道岭呢,还是让二叔看不上眼。二叔也说得对,肖大海确实不是制茶的好手,他制出的茶,不要说招待客人了,就是自己都不想喝。可是肖大海有肖大海的本事呀,能把茶厂经营成那个样,在放牛坪一带也是响当当的。
二叔说,你那茶厂还能经营几天呢?二叔一句话,把肖大海打闷了。这些日子,肖大海正为茶厂的事苦着脸。好好的一个茶厂,看着看着就要倒闭了。肖大海成天苦着个苦瓜脸,晕头转向的,理不出个头绪。
二叔说,娃呀,你知道陶九爷制茶的绝活儿门子在哪里吗?
肖大海摇了摇头,赶紧把茶给二叔满上。
二叔说,净身呀。
肖大海说,净身?
当然要净身呀,二叔说。这是陶九爷的师傅就是那个五峰寺的老和尚教他的。制茶前,要好好洗个澡,要把手脚洗干净,才能制出好茶叶。
二叔看了肖大海一眼,接着说,你那个茶厂,厂子里的人,进进出出时,也该洗个澡,净一下身了。大家的厂子,成了大家拿的厂子,不倒闭,才怪了。
二叔问了句,娃呀,你在厂子里,你是厂长,你是头儿呢,你净身了吗?
二叔一句话,把肖大海问住了。
好久,俩人都不再说话。
二叔把一杯茶递到肖大海面前。肖大海突然站起来,一口喝了个杯见底儿。别说,那杯茶还真起作用,喝了茶,肖大海的脑袋一下就清醒多了。
一杯好茶呀。
文字来源:周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