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研方式转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转型呼唤教师发展转型,如果没有教师发展的转型,教育的转型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学校应转变教师教研方式,通过精心引导和管理,为广大教师创建一个学习、实践、交流、互助、竞争的专业发展平台,引领教师在自我反思、名师助长、同伴互助中成长。

一、教学反思: 增强教师自觉研究的意识

“教学反思”是随着新课程而产生的,也是这几年不断被凸显的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它被解释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中国有句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强调的是内省。但仅仅知道反思的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反思”在现实中的含义要丰富得多,反思教学做起来也并非易事,但反思与实践的结合对教师教学智慧提升的作用不可估量。反思能力是当代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科研型教师最主要的因素。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课后加以反思,就能不断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尽可能地扬长避短。那么我们如何进行反思呢?所谓反思就是借助逻辑推理的技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行为及情境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过程。其内容包括反思教学情境中的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反思教学实践的假设和结果,反思教学实践有效规范性标准等。一线教师反思的重点是自己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重点领域。课堂因教学而设,教学以课堂而言,各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因素的组合及运行都会在课堂教学中展现。教师反思方法有:

1. 写教学后记。反思教学中成功之处,记录下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也可反思教学中不足之处,系统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2. 二次备课。教师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二次备课有助于老师从正反两方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专业水平。

3. 写听课心得。即从别人的课堂中学习成功的做法。听课前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设计教学,带着有准备的头脑去听课,听课再反思,比较差异,写下心得,这样的听课收获会更多。

二、 校本教研: 创设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校本教研是一种基于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方式。学校应拓展校本教研途径,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个发展空间。

1. 套餐式。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托。从某种意义说,教师专业发展速度的快慢,教师之间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差距能否缩小,都取决于教研组活动这份套餐。加强教研组建设和发展,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性工程。教研组活动要规范化、专题化、系列化,要做到“三有”,即学期有主题,每月有专题,每人有课题。新学期初,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和课题研究内容,作为校本教学研究的学期主题,每月专题。通过“三课“(课例研究、课堂观察、同题异构课)等形式开展系列校本教研活动,将“聚焦课堂”作为校本教研的工作重心。

2. 自助式。即让教师自主选择专业社团参与研究。学校根据教师需要和实际情况成立专业社团,并开出教师专业社团菜单,供教师选择。如我校按管理类、学科类、科研类,成立的教师专业社团有爱心班主任社团、科研探航工作室、教海拾贝工作室、心理辅导工作室、英语创意工作室等等,教师自愿选择报名参加,每个社团由一名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负责。专业社团每月活动一次,定时间、定地点,事先确定主题,做到研究专题化。因为参与社团的老师在同一层面上,因此可以在高度互动的活动中学习]分享、释疑,解决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问题和困惑。在研讨中每一个教师都是闪亮登场的主角,是问题的发起者,更是问题的解决者,在实战中助推专业成长。

3. 点餐式。教师只有充分发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敢于承认自己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与同事的合作与帮助,才能取得专业发展。每学年开始,学校都要为新教师举行专门的结对仪式。每学期,要开设骨干教师挂牌课,举行师徒展示课或师徒“同题异构”课,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在传帮的过程中,形成了学研共同体。同时,学校还开展结拜名师活动,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期。

4. 配送式。每学期,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尤其是为青年老师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接触高规格展示课或教学研讨活动,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对外出学习培训者,学习归来要及时总结别人的优秀经验,在教研时或工作例会上进行传达,做好二次培训工作。开展校际交流。让实验小学的骨干老师,不定期来校进行有效课堂交流,接受他校的课改辐射。与兄弟学校开展“同题研课”的观摩交流,送教“民工子弟”。邀请名师、专家来校上课、作讲座。

(来源:中国论文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