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是词人与雨声的邂逅,雨中曲是词人的心曲,也是词人人生之路的写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形象地引用了宋代词人的名句: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形象的引用惟妙惟肖地传达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三种境界。

如果说王国维是在用文字表情达意的话,那么还有一人,却将听雨的声音与听雨的画面融进文字中,表达出了与王国维三种境界同样的含义。这个人就是宋末元初的词人蒋捷,这首词就是《虞美人·听雨》,原词如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听雨》·词意图

蒋捷是很有名的一个词人,他因为《一剪梅》中的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还得到了一个“樱桃进士”的雅号。

蒋捷的这首《虞美人》,以时间渐进式的顺序,用三个极具动感的画面概括了词人一生,这三个画面就是少年时听雨、壮年时听雨和暮年时听雨的三个场景。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描写的是词人少年时听雨的场景。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人,咸淳十年中进士。蒋捷的先世为宜兴豪门世家,他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可以说他的少年时期是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

那时的他是翩翩少年,酒宴歌舞、飞鹰走马的是他生活的常态。所以他少年时就在歌楼上听雨,歌楼中那浪漫的盏盏红烛盏盏,富有情致的罗帐,给人营造的是一种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视觉效果,让人觉得词人是在表现一种富足安适的生活状态。

蒋捷画像

这时的听雨是在歌楼上,红烛和罗帐的环境渲染,再加上一个“昏”字,形象、逼真地把词人少年时的生活状态勾画了出来。这样的生活不正是《花间词》中描绘的“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的真实写照吗?

其实不然,如果只是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去理解,那么对词意的把握就是不准确的,没有达到词人所要表达的对人生状态的深刻理解。

蒋捷《竹山词》·书影

这样的画面展现出来的也不是一个翩翩公子在歌楼听雨的奢华生活的表象,他所希望揭示的应该是透过奢华表象而表现出来的那种生命的活力,表现生命的蓬勃、朝气与希望。

所以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词人在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塑造了一位翩翩少年在歌楼听雨的形象,而是通过这个听雨少年的形象,用表面的奢华生活来揭示生命的张力与活力,也就是生命中的那种朝气蓬勃的向上的状态。

蒋捷出身豪门世家,从小就过着十分富裕的生活,所以才有“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青春时光。

蒋捷的《虞美人》以少年听雨的方式开头,并不是为了高调显示他的出身、他的家世,他的奢华生活,而是为了与后面的境况形成强烈的对比。

尽管这样的生活充斥着词人的少年时代,但与忧愁悲苦是没有任何关联的,词人着力渲染的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少年时光为铺垫,为的是衬托出后面听雨的凄凉场景。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描写的是词人壮年时听雨的场景。如果说蒋捷在第一幅听雨的画面中,词人着力表现的是未遭受任何挫折与痛苦的单纯生命的萌动与美好,要表现对少年时代的生命活力的话,那么接下来第二幅画面中,听雨的场景来到了客船上,词人着力表现的是中年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的生活状态。

蒋捷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生于巨族,家风淳厚,从小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强烈的入世情怀。正当他高中进士,展现自己的才华,施展自己的抱负时,时代却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已经由宋入元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对蒋捷来说无疑是命运的转折,他的一纸进士文凭在这时候已然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入元后,蒋捷拒绝了入仕的机会,一直这寓居飘零的生活。“壮年听雨客舟中”借由“客舟”表达出词人颠沛流离、漂泊无根的凄苦生活。而重要的是“断雁叫西风”,词人以雁自喻,表达了自己犹如一只失群的孤雁,无论如何哀鸣,也无人能理解自己内心的凄苦。

少年时期的他过的是“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欢快生活,而南宋成为过去时的现实却成了压垮词人美梦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后,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成为了词人的人生常态,于是他过上了如同词中描述的“听雨客舟中”这样不安稳的漂泊生活,可以说,蒋捷的后半生一直处于这种漂泊流离状态。

壮年的蒋捷,飘零寓居,有一种人生如寄的孤寂与感伤,他的人生也面临着新的烦恼和艰辛,只有无奈地作出选择,选择一种现实中被放逐,心灵上也被放逐的生存状态。

泛舟江湖,客船听雨,不仅是词人对生命的磨砺,更是词人对人生的一种探索,这是人生的境界,至此才走向宽阔,虽然在人生的道路上烦恼与忧愁会时时相伴,但这种出走还是值得的,因为这是词人自己选择的道路。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是词人暮年听雨时的场景。

由少年到中年 再到晚年,这一路走来,词人蒋捷已经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独自坐在僧庐下聆听夜雨声。凄凉的晚景,萧索的处境,悲凉的心境, 在这听雨的场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词人经历了繁华的少年时光,也经历了繁华落尽的中年沧桑,更是经历了形格势禁、独处僧庐的孤独与寂寞。他心中的痛苦、压抑和无助是可想而知,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沉浮荣辱的人生际遇让词人蒋捷充满苦痛和无奈。

但也正是由于这样一种不同的生命历程,使得词人对人生和生命有了高度的认知和深刻的体验。

回顾自己走过的一生,少年时的繁华犹如过眼云烟,短暂而美好,但穷困潦倒、漂泊流离才是真正陪伴词人走过大半生的人生常态。

经过这样的比照,词人不由得发出“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样的饱含着沧桑与无奈的感叹。

暮年的听雨场景,词人剔除了华丽的辞藻与生僻的字义,落其华而实,用明白如话的字眼徐徐道来。

透过画面,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位风浊残年的老人,在僧庐里坐着,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这是一幅清冷的画面,此人没有写愁,而愁情却早已弥漫在了读者的心头。

同为听雨,少年时代轻歌曼舞,词人不知愁滋味;壮年时世事沧海桑田,词人不得不以客舟为家,漂泊漫游于江南水乡;暮年仍游历江湖,寄居僧舍,孤寂潦倒,无限悲凉,却是欲说还休。

细品境界的《虞美人》一词,词人以个人际遇为切入点,呈现出了三幅具有典型画面特征的场景。这是词人一生三个阶段的生活体验,也是精神探寻的三种境界。

三幅具有典型画面特征的场景用听雨这一事件贯穿其中。而听雨时的地点与方位又非常巧妙地融合在听雨的场景中,展示了词人极高的艺术手法。

词人先截取的是一幅歌楼上红烛罗帐的旖旎画面,展现了他青春年少时的欢乐时光。“少年听雨歌楼上”,正值青春年华的词人蒋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对快乐的追寻正是词人一生中最美好最惬意的时光,因而对此时听雨的情景,词人用了一个“上”字,正好与词人此时的生活情境契合。

在而立之时科考中进士,正还没来得及展现才华、施展抱负之时,历史的影像册早已翻开了新的一页,他成为了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缩影。

飘零寓居、泛舟江湖,客船中听雨是词人截取的第二幅画面。这也成为了词人壮年时期的生活常态,词人正值壮年,却无法有所作为,在孤舟中漂泊他乡,当年“红烛昏罗帐”的美好时光已逝去。

飘零寓居的生活,让词人惟有感时伤怀。词人看到迷蒙的云雾与辽阔的江面相接,失群孤雁从天边传来凄厉的哀鸣,他在客船中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感受着冷雨夜的冷清与凄凉,心境是何等的愁苦悲凉。

蒋捷此时的人生是彷徨与孤独的,但此时的处境与暮年相比,还未到达极端孤寂的境地,因而对此时听雨的情景,词人用一“中”字,也是贴合词的意境与词人的心境的。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风雨之中细细追寻。僧庐下听夜雨是词人截取的第三幅画面,展现的是一个鬓发斑白的老者在僧庐下倾听夜雨的画面。

词人由少年的浪漫,壮年的流离,写到暮年尝尽悲欢离合,两鬓染霜,寄居僧庐。少年的欢乐早已消亡,壮年的愁恨也已远去,剩下的只有当前处境的孤寂和心境的萧索。

两鬓霜花,年华逝去而壮志空成,客居僧庐中的词人更觉孤寂,他的情感到达了痛苦的极点,悲欢离合的无情,词人早已用其一生体味到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的词人,不仅两鬓霜花,而且是形单影只,大半生飘零寓居的岁月,到如今的寄人篱下,他已经尝遍了人生悲欢离合的滋味,词人此时的处境是孤寂的。

词人走过的人生足迹,经历过的心路历程,感受过的情感体验,最终都凝聚在这样一位僧庐听雨的风烛残年的词人的形象中,此时的他心如止水,他平静的心再也泛不起涟漪,因而他能够彻夜不眠地听着檐前滴滴答答的雨声一直滴到天明。

词人为什么彻夜难眠呢?因为他内心的忧愁和痛苦并没有得到解脱,他也做不到完全放下的心态,词人只是将表达愁情的方式换成了僧庐听雨而已。

这另一种形式的愁苦,是情感的内敛与深化。因而对此时听雨的情景,词人用了一个“下”字,是非常妥帖的,这也与词人风烛残年、每况愈下的境遇和心态是一致的。

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夜雨声,表面上却似乎无动于衷,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作结语,似乎表现了词人一切皆空、万念俱灰的淡漠。

但透过语言表层,这“一任阶前”的背后是词人无法听任、无法言说、也难以去怀的表现。淡淡的一句“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实则深寓着悲壮,隐藏着极其强烈的感情和更深层的痛苦,这是掩藏在词人心灵深处的痛苦。

一夜听雨至天明,这是心有所思夜不能寐者的痛苦,点点滴滴的雨不仅打在阶前,更敲打在词人的心头。

纵观全词,词人无非是在摹写自己所经历的三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年到壮年再到老年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不同的生活和不同的心情。

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不幸的人生际遇让词人蒋捷充满痛苦和无奈。但也正是由于这样一种不同的生命历程,使得词人对人生和生命有了高度的认知和深刻的体验。

蒋捷不同生命时期的听雨场景,雨中曲是他不同时期的心声,这三次听雨的场景其实也是词人用心路历程与情感体验挥洒出来的三幅绘声绘色的画面,更是对人生的体悟。换句话说,这首词中的三次听雨的感悟其实也是对人生三种境界的体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