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2021年第1期红色喜气封面献给了中国红火的电子商务

2021年《经济学人》2021年第1期的封面,是个大红的喜庆之色。过去的一年,虽然在全世界都在遭受病毒的肆虐,但中国经济却取得了耀眼的成绩,尤其在线上网购方面,一片热闹景象。

本期的封面文章就指出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该在中国寻找灵感。

在过去的10个月,西方的购物方式正进行一场五十年未有之大变革。疫情导致了线上消费的激增,也使实体店的转型速度加快了5年左右。

华尔街的投资者们仍然乐观地以为西方零售站在时代前沿。

然而,世界真的应该把目光投向东方,中国的市场要大得多,也更具有创造力。中国的未来可期。

中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领先并不是新鲜事了。在2013年,它的市场规模就超过了美国。

阿里巴巴在2014年上市时,是全球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如今,中国的电子零售市场规模达到了2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的总和。

除此庞大的规模之外,它现在还在几个关键领域都摆脱了历史的束缚,走在了西方前列。

首先,它更具活力。在过去的几年里,新的竞争者不断涌现,包括美团和拼多多。

竞争激烈的一个迹象是,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市场份额已经从上市时的81%下降到今天的55%。

竞争也使得电子商务公司和其他科技公司打破了不同类服务行业之间的界限,在中国,在线购物平台现在已经整合了电子支付、团购、社交媒体、游戏、实时新闻、短视频和名人直播。

而这种界限在西方仍然普遍存在。

那么,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是否会走向全球?

估计比较难,就像几十年来的情况一样,西方习惯低估中国。

西方的互联网企业长期以来各自专精一块:Visa专注于支付业务,亚马逊专注于电子商务,Facebook专注于社交媒体,谷歌专注于搜索。

西方的电子商务已不太可能成为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购物模式。中国模式只需要一个"超级应用"就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

跨国公司高管也开始来亚洲了解最新的数字营销、品牌和物流技术。

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已经在西方零售业的核心地带显现,部分因为疫情影响影响,巨头们开始打破以往互不涉足的壁垒,跨界融合经营,更加多样化的发展。

西方对中国的创新总有着一种思维定势:从电子产品到太阳能电池板,中国制造业的进步要么被无视,要么被视为抄袭,然后被轻描淡写,最后在世界范围内勉强予以认可。

如今,中国消费者的品味和习惯正在影响全球。现在应该学习接受中国了。

杂志之后的《中国大商场》对封面文章也进行了更深入的介绍。

* 作者简介:王不留(微信: wbliu85),凌晨四点开启奔跑人生的小卒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