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死后,真实的潘仁美结局如何?像在背锅,害死杨家将另有其人
杨家将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从古至今,杨门忠义令人敬佩不已,其保家卫国的事迹千古传唱。
北宋年间,杨老令公带着七个儿子出兵征战,最后却是“七子去,六子回”,杨老令公与六个儿子受奸人迫害,全部战死疆场,令人痛惜不已。杨家满门英烈,后世将他们的故事演绎成了戏曲评书,而在这些戏曲评书中,害死他们的凶手不是别人,正是当时杨老令公的主将潘仁美,而潘仁美的原型正是北宋大臣潘美。
因为这些戏曲演义,潘美被世人认为是害死杨老令公的凶手,但是实际真是如此吗?
一、北宋开国名臣
要想知道历史的真相,我们得先了解潘美这个人的真实面目。
潘美乃是北宋开国名臣,宋太祖赵匡胤所倚重的股肱之臣。据宋史记载,潘美此人少年时就胸怀大志,曾经和朋友说应着眼于功业,不应碌碌无为。而从小就有远大抱负的潘美,在长大之后更是展示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
在后周时期,潘美就是柴荣的侍从,跟随在柴荣身旁,耳濡目染,学到了不少领兵方法。等到柴荣登上帝位后,潘美已经可以领兵一方,为后周立下汗马功劳。在陈桥兵变之后,潘美因为平常就与赵匡胤交好,便选择了追随他,而赵匡胤素来知道潘美此人的才能,也放心地让潘美替他征战四方。
在那个北宋初立,国家尚未一统的动荡时期,潘美率兵平定叛乱、攻灭南汉、平定江南、征伐北汉,为北宋打下了一份稳定基业。也正是因为如此,潘美在死后得以“配飨太宗庙庭”,并于宋理宗年间,入列昭勋阁,成为为宋朝二十四功臣之一。
而潘美此人不仅军事才能卓绝,为人还十分仁义。在陈桥兵变之后,后周皇室退隐,柴荣后人无人看顾。在这时,潘美念及当年柴荣的知遇之恩,向赵匡胤进谏,将柴荣的儿子收为义子,并且扶养成人。
在当时,后周已属前朝,柴荣之子便是前朝皇子,与他们牵扯不清,极容易被赵匡胤猜忌,但潘美却还是如此做了,这般知恩图报的仁义之举令人无比动容。但这般功勋卓著、胸襟宽广的开国功臣,为何会被后世认为是害死杨老令公的奸臣贼子呢?要想还原这件事的真面目,我们得从历史记载中寻找答案。
二、潘美是“奸臣”?
杨老令公本名杨业,原先乃是北汉著名将领,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人送外号“无敌”。在此期间,北汉与北宋交战无数,杨业自然也曾带兵攻伐过北宋。北宋将北汉灭亡后,杨业据城苦守,誓不投降。赵匡胤便派人去劝降杨业,在当时北汉已亡,举国皆降的背景下,杨业迫于无奈,只能归顺。
在归顺北宋之后,杨业到了潘美手底下任职。在公元980年,辽国发动10万大军攻打北宋,杨业与潘美相互配合,潘美从正面迎敌,吸引辽军注意力,杨业率领数千轻骑绕到了辽军的后方,两人一前一后发起强攻,让辽军自乱阵脚,从而大败辽军。这一战,两人一同领兵,展现出了极高的领兵水平。自此之后,辽军更是一听到是杨业,便即刻远遁,不敢与之为敌。
但杨业和潘美的命运,在公元984年迎来了转折。
这一年,宋太宗决定征讨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一战在历史上被称为“雍熙北伐”。杨业当时乃是宋朝大军的副将,而主将正是潘美。在这场战事中,杨业被迫主动出击,结果却在陈家谷全军覆没。战斗中,杨业被辽国俘虏,拒不投降,最终绝食而亡,壮烈牺牲。那么为何杨业之死会和潘美牵扯上关系呢?其实是因为在正史之中记载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宋史·杨业传》中记载:“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这段史实说明当时有戍边的主将嫉妒杨业的声望,经常向宋朝皇帝上书污蔑杨业,而当时杨业的主将正是潘美。
第二件是杨业死前说的一句话:“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至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这句话表明杨业在死之前,认为自己之所以会沦落到这个地步,是因为“奸臣所迫”。这个奸臣到底是谁,杨业并没有说,但是后世也将其指向了当时杨业的主将潘美。
根据这两件事,似乎已经坐实了潘美陷害杨业的事实。因为历史记载有主将污蔑杨业,而潘美既是主将,也是杨业的上司;并且在雍熙北伐中,杨业乃是宋军的副将,当时军中可以命令他出兵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潘美。正是因为这两件事,才让后世认为是潘美陷害了杨业,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潘美有没有被误会的可能呢?
三、被冤枉了千年的“忠臣”
关于“潘美是不是陷害杨业的'奸臣’”这个问题,还需先来还原一下杨业被迫出兵的始末。
当时,在辽军势大,宋军被迫退守代州之时,主将潘美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就是在这一次会议后,杨业决定冒险出兵。那么在这次会议上,杨业遭遇到了什么?究竟是谁让他“被迫出兵”?
《宋史》记载,当时杨业先跟潘美汇报:“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但是之后回应杨业的并非是潘美,而是监军王侁。王侁一上来就给杨业扣上了一个大帽子:“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王侁将杨业暂避辽军锋芒的提议,扣上了想逃跑或者投降的帽子,甚至是有其它的想法。
这句话无疑是把杨业逼上了绝境,因为杨业本身就是北汉降将,是一个有“前科”的人,而一旦被坐实了这个行为,杨业就再也别想抬头做人了。
正所谓杀人诛心,这句话就是在诛杨业的心。如果杨业坚持不出兵,那么他就将成为想要投降或别有异心的“贰臣”。所以即使他认为此时不适合出兵,最后也还是必须率兵出击。果不其然,杨业一出兵,便被人数众多的辽军困在了陈家谷,而这时,他的同僚们却弃他而去,最终酿成了悲剧。
从这段史实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逼迫杨业的奸臣,并不是潘美,而是监军王侁。在宋朝军制中,监军乃是皇帝派到军中的代言人,他说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代表着皇帝,因此潘美身为主将也是无可奈何。所以潘美并非是那个陷害杨业的人,他顶多是个背锅的,后世冤枉他太过。
但是身为主将,在这种紧急会议中保持沉默,本身也是一种过错。所以历史记载,在杨业死后,“上闻业死甚痛惜,辛亥诏削美三任”。潘美因为杨业的死,被宋太宗连降三级,付出了应有的代价。而那位最应该为杨业的死负责的监军王侁也最终被免去职务,判处流放。
文/乐宇
参考资料:
1、《潘美陷害杨业考辨》,闻立鼎
2、《从宋史到《杨家将演义》 —试析北宋开国名臣潘美形象的变迁》,王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