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精荟》:疏肝调经:香附的功效与应用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广东、河南、四川等地。常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晒干。生用或醋炒用。
一、香附的功效:
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三焦经。功效能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其特点药性平和,无论寒热皆可应用;李时珍称其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常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草纲目》:“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胕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本草正义》:“香附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
《玉楸药解》:“开郁止痛,治肝家诸证。”
《本草备要》:“性平气香,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主一切气。利三焦,解六郁,止诸痛。治多怒多忧,痰饮痞满,胕肿腹胀,饮食积聚,霍乱吐泻,肾气脚气,痈疽疮疡,吐血便血,崩中带下,月候不调,胎产百病。能推陈致新,故诸书皆云益气。”
二、香附的配伍应用:
1.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作痛、脘腹胀痛及疝痛等证。香附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性平而不寒不热,尤善疏肝理气,行气止痛。治肝郁胁痛,常配伍柴胡、白芍、枳壳、川芎等,即柴胡疏肝散。
若治肝气犯胃,中焦气行不畅,常配伍木香、佛手等药。
若治寒凝气滞,胃脘疼痛,常与高良姜配伍,即良附丸。
若治寒疝腹痛,常配伍小茴香、乌药等药。
若治六郁,即痰郁、火郁、气郁、血郁、湿郁、食郁等证,常配伍苍术、川芎、神曲、栀子等,即越鞠丸。
若治偏正头痛,常配伍川芎共研末,以茶调服。
2.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及乳房胀痛等证。香附为妇科常用之药,尤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诸证。常配伍当归、川芎、白芍、柴胡等疏肝行滞、调和气血之药。
若治妇人乳房结块,经前作胀,常配伍柴胡、当归、瓜蒌、青橘叶等行气和营、疏肝散结之药。
若治痈疽由郁怒得者,可以香附一味为末服用,即独胜丸。
李时珍言:“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得木香则疏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川芎、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连则清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补骨脂则引气归元,得厚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发汗散邪,得三棱、莪术则消积磨块,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仙药也。”
三、香附的用法用量:
香附常入煎剂,也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几克即十余克。
香附炮制方法颇多,制法不同,功效也有所区别。
汪昂言:“去毛用。生用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旁彻腰膝。童便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炒黑又能止血。”
四、香附的应用注意:
香附性善疏肝,故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本草经疏》:“凡月事先期者,血热也,法当凉血,禁用此药。”
《本草汇言》:“独用、多用、久用,耗气损血。”
李中梓言:“乃治标之剂,惟气实血未大虚者宜之。不然恐损气而燥血,愈致其疾矣。”
黄元御言:“肝以风木之气,升达不遂,则生风燥,香附降伏之性,最不相宜,香燥之气,亦正相反。庸工香附诸方,造作谬妄不通。”
~
——中医实战笔记20.8.31夜
#中医实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