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耳目一新的古代精英教育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武皇帝 建元二年 前139年

初,景帝以太子太傅石奋及四子皆二千石,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万石君无文学,而恭谨无与比。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

子孙有过失,不责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谢罪,改之,乃许。 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皆以孝谨闻乎郡国。


【译文】当初,景帝任命太子太傅石奋和他的四个儿子都为二千石官员(大概相当于省部级),景帝于是聚集石奋父子的官阶,称他为“万石君”。万石君没有才学,唯独恭敬谨慎无人可比。当小吏的子孙回来看望他,万石君一定会穿上朝服接见,不直呼其名,以示优礼和尊重。

子孙犯了错,从不直接责备,而是因此坐在厢房,对着桌子绝食;随后孩子们纷纷指责犯错误的人,族中老人领着犯错儿孙肉袒谢罪,并承诺改正,万石君才答应吃饭。成年的子孙在身边,就算是闲居也一定得带帽子。他主持丧事,非常的悲哀伤悼。子孙遵循他的教育,都以孝顺谨慎闻名于各地。


【解析】一、关于石奋

刘邦项羽、彭越韩信,都已归于尘土。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再牛逼的英雄好汉,也敌不过时间。而石奋,就是早年间跟着刘邦一起混的小老弟,掐指一算,现在是前139年,灭秦之战开始于前209年,楚汉战争结束于前202年,都已经是60-70年前的事了。

70年后,追思先贤,将星陨落,还能围着火炉,给儿孙辈们讲讲当年往事,讲讲项王是如何叱咤风云、高皇帝是如何君临天下的,只有石奋了。

老革命石奋虽然叫“完蛋君”,但汉初日月轮转,风向变幻无常,他并没有完蛋,反而很滋润。“万石君”石奋,没什么才华,之前的历史中也是籍籍无名,是刘邦根本排不上号的小兄弟,如今,往昔英雄已是逝者,靠熬资历也该熬出来了。

多年的小弟熬成了老大哥,已经是家门显赫,子孙绵延。四个儿子皆为省部级官员,小儿子石庆更是在汉武帝朝官至丞相。只要找个好单位,好好锻炼身体,温良恭俭让,总有一天,会有你的舞台的。

最关键的是,石氏一族,没有人死于权力斗争,都得到了善终。朝堂之上,多少人眼看着他起高楼,宴宾客,又眼看着他楼塌了。得以善终,这是非常难得的,同时也是和石奋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好的教育,会影响几代人。

二、人生的追求就是飘啊飘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大概率事件,要想让儿孙辈更胜自己,就得让他们多在外面的世界闯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然而,不经历风雨,岂能看见彩虹。

石奋本身没有才学,官场晋升全靠跟对人加熬日子,你要他教育出来几个经天纬地的旷世奇才,这实在是难为他了。他能教给子孙的就是他的立身之道,恭谨无比。

恭谨,说起来容易,要保持一辈子可就太难了,穷时卑微,恭谨易行,达时高亢,再想天天保持恭谨的状态就难了,这个时候容易飘了,飞黄腾达后开始飘了的人太多了,最终放飞自我,走向败亡。

人生在世,追求的不就是那种飘啊飘的感觉吗?抽烟是飘啊飘,喝酒是飘啊飘,性也是飘啊飘,有钱的感觉飘啊飘,有权力了飘啊飘,有学术成就了飘啊飘,为人民做贡献了飘啊飘,为国家做贡献了飘啊飘,把子女教育成才了飘啊飘。

飘其实就是骄傲,一辈子不干点让自己骄傲的事,如果飘不起来,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岂不是混混沌沌,要他何用?只是,每个人的飘点不一样,这涉及到价值观,飘点有高有低,其实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高低,有的人目光远大,所以飘点高,很难飘起来。

比如说王莽,恭谨了那么久,一朝权在手,到飘点了,不是飘了?有的人比较容易满足,飘点就比较低。

依我看,石奋的飘点就是能够坚定的执行自己的价值观。当一个人开始飘了,往往就说明他已经基本满足于现状,不再有野心了。

三、石奋教儿的启示

子孙有过失,不责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谢罪,改之,乃许。

看到这一段,我真是相见恨晚,多少人沉迷于网游等等其他不良爱好,身边比比皆是,最终荒废学业,上一个不如人意的大学,找一份不如人意的工作,娶一个不如人意的妻子,最终就这样过完不如人意的一生。青少年的心智是不成熟的,无法用长远的目光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作为父母长辈,往往有责任和义务去管教他们,为了他的未来。

但青少年,大道理是很难听进去的,听进去了也是这边耳朵进,那边耳朵出,出门就把道理忘在家里,靠大道理,往往抵不住声色犬马的诱惑。要讲大道理,有时候他比你好会讲。可光知道道理是无法过好这一生的,还得靠自制力来执行贯彻下去。

同时,青少年又处于叛逆期,讲道理不听,又打不得骂不得,往往是越打越骂越倔强,只会适得其反,往往会做出一些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情来。

石奋的教育方法不错,子孙犯了错,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讲道理又不听,怎么办?石奋给出的答案是绝食。这个方法妙在哪里?

1.不伤孩子自尊

孩子犯错,如果贸然打他骂他责备他,往往会激起他强烈的逆反心理,青少年时期的孩子,逆反心理是最强的,最爱面子,往往觉得一点屁大的事都关系到自己的尊严。而绝食并没有直接的惩罚孩子,惩罚的是自己,没有伤到孩子自尊。

2.利用孝心规劝孩子

依我看,大多数年轻的孩子还是很孝顺的,只是有很多孩子羞于表达感情。他们非常的内敛,往往把感情藏在内心深处。依靠惩罚自己来规劝孩子,其实就是利用孩子的孝心来规劝孩子。

比如说他喜欢打游戏,沉迷于网络,各种方法都试过了,仍然没有改变,怎么办?绝食吧,按照科学理论,人一两天不吃饭是没有问题的,可父母因为孩子犯错而一天不吃饭,会给孩子造成相当大的心理负担。

只要发现孩子打游戏就绝食,他在打游戏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想,打完游戏,我妈又该绝食一两天了。这是多大的心理负担?他还有心思,忍心玩下去吗?

如果每次都还有心思玩下去,那这个孩子就太没有良心了,这就是自己在孝顺这件事上教育的失败,孝顺这个东西,靠的是身体力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那绝食就只能权当减肥了。

3.用人民战争纠正孩子

人民战争,永远是最有效的手段,家长因为孩子沉迷游戏而绝食的消息传开了,以后不会再有小伙伴会叫你家娃出去浪费青春了。小娃娃自然就能远小人,亲贤臣,在正确的路上,越走越远。

(0)

相关推荐

  •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洗尽浮华之后的极度恭谨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洗尽浮华之后的极度恭谨 当初,汉景帝因为太子太傅石奋及其四个儿子,都有二千石的官秩,父子五人加一起就是一万石,于是称石奋为"万石君". 石奋这个人没有文才学问, ...

  • 言传身教让皇帝敬畏,把古板做到极致,看西汉石奋是如何为人处世

    谈秦说汉(137)言传身教让皇帝敬畏,把古板做到极致,看西汉石奋是如何为人处世 古人说,一辈子的虚伪也同等于虔诚.一个人一辈子时时刻刻谨守清规戒律从不逾越真的很难,但西汉时期的石奋做到了.石奋谨言慎行 ...

  • 万石张叔列传(一)

    读更多美文,敬请关注黄河歌者:微信公众号huanghegezhe,<简书>搜索"黄河歌者".每天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一家中先后出现五个两千石以上的高官,所以皇帝特赐号 ...

  • 英国贫困区一公立中学55人上牛剑,多过伊顿!私立精英教育不香了?真实情况是……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华闻派"(ukwutuobang)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邮件至editor@thechineseweekly.com 据英媒报道,位于东伦 ...

  • 没有台词也能惊艳世界,本片让人耳目一新

    电影是一种视听语言,"视"大家都能理解,因为电影是一种视频形式嘛,然而关于"听"很多人便只讲台词不讲环境音,甚至一度认为电影如果没有了台词,就会显得干瘪无味.毫 ...

  • 这十首奇葩诗词,让人耳目一新!

    前言:逆挽诗的最大特点是作者在它的开头,故意以极其普通的语句下笔.给人造成一种平淡无奇.甚至是大失所望的感觉,可到诗后,尤其是结尾,却以出人意料的飞来之笔和逆转成奇蜂之势,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诗歌境界 ...

  • 义务教育本就不是精英教育

    我是一个教书匠,教书本领强~ 每天分享1个学习.教育.生活的干货 这是灰灰龙的第86篇原创文章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有家长说: 老师,你怎么讲这么难?为什么和校内讲的东西还不同步? 第一个问题, ...

  • 赏析 | 这十首奇葩诗词,让人耳目一新!

    古诗词里,有这样一种诗歌类型,叫作"逆挽诗". 它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在它的开头,故意以极其普通的语句下笔,给人造成一种平淡无奇.甚至是大失所望的感觉. 交易担保 红松学习课堂 周易 ...

  • 水墨淋漓,清新淡雅,使人耳目一新的山水画

    郑叔方创作的中国画,水墨淋漓,清新淡雅,并吸收其它画种的表现手法,使人耳目一新.国画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善于吸收版画.油画的表现技法,使作品既保持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又使画面意境深远,富有新意. 郑叔 ...

  • 钩针编织披肩式短外套,让人耳目一新

    这款肩部看起来很像披肩,但实际上它是一件短外套.从肩部到手腕的简约线条,再到大型的镂空花样,都是非常新颖的设计. 只不过是换成蓝色的渐变线​ ​ ,却让整体的感觉耳目一新. 材料与工具:和麻纳卡ERZ ...

  • 诗词赏析 | 这十首奇葩诗词,让人耳目一新!

    古诗词里,有这样一种诗歌类型,叫作"逆挽诗". 它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在它的开头,故意以极其普通的语句下笔,给人造成一种平淡无奇.甚至是大失所望的感觉. 可到诗后,尤其是结尾,却以出 ...

  • 他笔下的月色,让人耳目一新

    陶冷月,原名善镛,字咏韶,号镛.宏斋.五柳后人.柯梦道人,江苏苏州人.二.三十年代历任长沙雅礼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河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又与谢公展.吕凤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