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伤寒:太阴病
日期:2021年01月11日
感悟:古老医学进入现代医学体系的唯一理由就是治病有效,若非如此,那就是欺骗。
《伤寒论》太阴病篇幅最短,条文八条,方三首,是《伤寒论》六经病中条文最少的一篇。《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可以看出,太阴病是以腹满、腹泻、腹痛、呕吐、纳差、口不渴等为主症的症候群,其病机为“藏有寒”,治疗“当温之”,用药是“宜服四逆辈”。《医宗金鉴》:“四逆辈者,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汤而言也。”所谓“四逆辈”这类方剂既包括以“四逆”为名的四逆汤、也包括不以“四逆”为名的理中、建中类方剂,凡用于脾家虚寒见诸于提纲症状表现者,均可属于“四逆辈”。一般认为,轻症脾胃虚寒者用理中汤,重症由脾及肾伴肾阳虚者用四逆汤。
《伤寒论》只涉及到脾脏,但众所周知太阴包括肺、脾两脏,会给人造成太阴病只有脾家的错觉。其实,《伤寒论》将肺病已经归于太阳病兼其变证章节,此外,在《金匮要略》中也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等病症专篇。即便是太阴病症,在《金匮要略》中也不乏论述,如腹满寒疝宿食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太阴病篇不同于其他章节既有经证又有腑证,如太阳的膀胱、小肠,少阳的胆、三焦,阳明的胃、大肠,少阴的肾、心,厥阴的肝、心包。另外,太阴病也并非无实证,《伤寒论》279条讲“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以桂枝加芍药汤对应表证误下气血凝滞、用桂枝加大黄汤对应病势更甚的腐秽有余,都是太阴脾实证的明证。可见,仲景也曾是用心良苦了。
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
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马克·奥勒留《沉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