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商人乔致庸,为抗击鸦片战争捐款十万,六条家规创下乔家神话
晚清商人乔致庸,是商业世界里的一个传奇人物。
他以一介书生之身,撬动资本力量,创造致富神话;他有仁有义,为抗击鸦片战争,毫不犹豫捐款十万两白银;他改变富不过三代的传言,以六条家规奠定乔家致富神话,此后乔家子孙,各个豪杰,没有懦夫。
一、风雨飘摇,大胆创新
乔致庸本来是个书生,参加中举是他的梦想,可惜他生活在一个风雨动荡的时代。
1988年,太平天国占领江南,他的大哥死在战乱之下,家族生意危在旦夕。
当时的乔家,还没有多么雄浑的力量,所有的财产都靠着祖孙三代积累下来的。他大哥的孩子还年幼,38岁的乔致庸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梦想,开始管理家族生意。
可是,场面近乎无解。
乔家的生意是茶,而茶的主要来源在江南。
处于太平天国控制下的江南,几乎不再可能有机会运茶。
放下书本后的乔致庸,仔细分析了局面,然后得出结论:“恢复茶路不急,此时最重要的是稳住包头的生意。”
可话虽如此,包头的状况更加难以解决。大伙计欺负小伙计,工资又低,家族资金链还濒临断绝。
这个时候,乔致庸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顶身股”,这是最早的员工持股计划。
乔致庸说:一个学徒,在工作满三年可以成为正式职工,成为正式职工后工作满三年,没有犯错,经过掌柜等人的审核,便可以分到“干股”。
这种“干股”不能买卖,但可以分红,只要乔家的生意好,分红的价格就会高。
就这样,这个计划不仅稳住了人心,而且激发了乔家员工的干劲,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候。
后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乔家因为人心所向,生意呈现一个爆炸式增长的阶段。包头到现在都流传着一句俗语“先后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这句话,说的便是乔致庸。
二、重义轻财,有国才有家
乔家在乔致庸的手上走向了一个巅峰。
和一般的商人不同,乔致庸的格局很大。放下书本后,他重新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梦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在这个梦想的激励下,他创办了好几家票号,让异地取现变成了现实。同时,他将自己的小心谨慎发扬到了极致,乔家的票号没有出现过一次错误兑现的情况。
因为这些票据有密码,所以哪怕被土匪抢走,损失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乔致庸的格局大不仅仅体现在生意上,更多的是他的一种价值观,比如他一直坚定地相信有国才有家,所以在回馈国家方面,他从来不曾吝啬。
左宗棠收复新疆,清政府没有给多少钱,他便来找乔致庸借钱。乔致庸听说是军费,二话不说便借给了他。
实话说,这些钱与其说借,不如说给,因为拿出去的钱,乔致庸知道不会有机会拿回来。
后来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听说晋商多富裕,便来筹钱。当时的富人大多数捂紧钱包,生怕被官员打上主意,唯有乔致庸,不仅不躲避,反而迎了过去,大手一挥,十万两白银便捐了出去。
在乔致庸看来,有国才有家。40年前,英国用大炮轰炸我们,在组建军队方面捐钱,是商人回馈国家的义务,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在乔致庸的带领下,不少富商也开始拿钱出来。
三、六条家规,致富神话
富不过三代,这是一句老古话。但这句话,在乔家并没有得到验证。
乔致庸在很早的时候便想到了这件事,所以,他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了六条家规:不准吸毒、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酗酒。
这几条家规,在当时看来其实很不可理喻,可如今来看,不得不佩服乔致庸的大格局。
这六条家规,并不是摆设,在乔家,任何人违背了这条家规,都必须跪在大院的正中央,然后背诵《朱子格言》,最后只有真正感受到自己的错误才能磕头起来,否则就得一直跪下去。
在这样严苛的家规之下,乔家的后人每一个都自立自强,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成为接班人。
也正因为如此,乔家逐渐成长为商业届中的传奇家族。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好的教育,并不是棍棒和严厉,而是长辈的言传身教。乔家因为有乔致庸,走上了传奇之路,而乔家的后人,有前辈的以身作则,才守得住万贯家产。
后来的乔家,不可避免走向了衰亡之路,可它的衰亡,却称得上是最体面的落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乔家放出去的贷款颗粒无收,元气大伤。
民国混战,家大业大的乔家成为日军哄抢的对象。
可这些,都没有打倒乔家,因为人心所向。
1949年,乔家票号才正式宣告关闭,1955年,包头乔家最后几家生意被改造,宣告乔家传奇正式终结。
后来,“土改”,乔家后人全部搬出豪宅“乔家大院”,工作人员想要让村民住进去,可面对近在眼前的豪宅,土家堡的村民不为所动。
工作人员几次动员也无济于事,直到后来,有个村民才袒露心声——“我们这里的人,世代受乔家的恩惠,如今乔家蒙羞,我们不能落井下石,这样有愧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