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孩子愤怒时,出现打骂妈妈的现象,妈妈应该怎样做表示界限感?

当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就别再用“说服教育”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本质问题是亲子地位不平衡。

没有亲子界限感的家庭教不好孩子

“界限感”(指两个人亲近地保持距离,才是恰当的交际方式。)这个词用得非常好,也是现在许多家庭所缺少的。

从心理学上而言,生命的永恒主题之一是分离:

  • 分娩时:母子身体的分离;

  • 分娩后~3岁:与妈妈心理的分离;

  • 3岁~死亡:与家庭的分离;

换句话说,从孩子出生那一刻,我们就和孩子分离成两个独立的人,有着自然的亲子关联,但许多家长把这种关联当成了“从属关联”,即:孩子是我的物品,或者我是孩子的物品;

这会带来什么影响?--造成亲子界限感模糊或者失衡。

我们不会和自己的所拥有的物品存在界限感的问题:

例如手机是我们的所有物,我们对其有绝对支配权,也没有必要去和手机谈“尊重”;

家长需要和孩子设立界限感:

孩子并非我们身体的延伸,他有自己的意志,面对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懂得设立界限,懂得相互尊重;

当一个家庭中,亲子界限感失衡,那么就会带来两种问题:

孩子视父母为自己的所有物:操纵父母,随意打骂,以自我为中心;

父母视孩子为自己的所有物:溺爱或暴力教育;

如上,亲子关系是一种自然关联,而不是从属关联;

打妈妈的孩子,不是缺乏规矩,要严厉制止

在有情绪的时候会攻击妈妈的孩子,并不是缺乏规矩。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立规矩”的形式,试图纠正孩子的行为。但这种方式对于打骂妈妈的孩子是无效的。本质问题还是亲子地位失衡:孩子认为自己的地位高于父母,对父母拥有支配权。

直白点:我的玩具,凭什么跟我叫板立规矩?

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被攻击的对象最首先要做的不是说教,而是严厉的制止孩子的行为:你这样做让我不舒服,我不喜欢你这样对待我。

制止过后,不是惩罚

情绪就好像一辆车,当我们拥有了车子后,事实上我们可以随时开上马路,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格(无证驾驶)或者是有驾照但是不遵循相应法律法规,那么我们就会为自己和社会带来危险。

当孩子随意的发泄他的情绪的时候,就像一个无证驾驶的人,只以自己喜好为中心,完全不尊重社会。我们需要给孩子一张“驾照”。

许多家长会采取这样的措施:你打我,我就打回来,目的是通过让孩子知道被打是什么感受,也同时在宣示自己的“主权”。

这种做法在不同的家庭中会有不同的结果:

  • 孩子认为攻击妈妈会让妈妈不爱自己了,故而停下;
  • 孩子随着父母的反击,攻击得更加剧烈;
  • 孩子因为力量悬殊而暂时停止,下次再犯;
  • “踢猫效应”:向比自己弱的对象施暴;
无论上述哪种,其实都是并不是“治标”的结果,只是把孩子逼向了另一个方向(什么方向取决于孩子的认知),不可控性非常高。

给孩子一张正儿八经的“驾照”

当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家长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 严肃的制止孩子的行为

在《超级育儿师》中有这样一期节目:广州一位30岁的爸爸被3岁的儿子没有任何理由的攻击、吐口水。

当孩子再次攻击父亲的时候,育儿师兰海直接按住了孩子的双手,并非常严肃的告诉孩子:“你不可以这样!”

严肃不等于镇压,制止不等于打骂。就如兰海对待这个孩子一般,握住孩子的双手,不让他继续攻击,同时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在面对孩子的攻击的时候,不可取的方式有两种:打回来,退缩。

不支持打回来的原因上文已述,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打回来同样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示范;

而退缩,则让孩子的目的达成:宣示父母为他的物品,亲子地位进一步失衡;

  • 静待孩子的情绪稍微平静
孩子的情绪需要宣泄,在制止孩子继续攻击的行为之后,家长需要让孩子发泄他的情绪,通过哭或者大喊。静待他的情绪峰值过去。
当孩子的攻击行为被制止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值会到达另一个峰值,反抗得更加厉害,喊叫得更加大声。不要试图在此时进行教育,暴怒中的人,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 同理化,说出孩子的感受
在孩子稍微平静一些后(通过孩子的哭喊声就可以分辨出,这是每一位妈妈都自带的技能),向孩子说出他的感受:“宝宝很生气对吗?”
当我们说出孩子的感受的时候,与单纯的制止或者反击相比,孩子会感觉到我们在尊重他,而不是单纯的镇压他。
  • 以身作则,正确引导
进入到“同理化,说出孩子的感受”之后,孩子的情绪会平静很多,他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此时家长需要给孩子一个引导,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为什么生气,他希望达到怎么样的目的,可以怎么做(给孩子建议),并让孩子立刻实践起来。
当家长这样做的时候,是在引导孩子如何发泄自己的情绪,同时教会孩子如何处理让自己愤怒的问题。

淅爸有话说:人与人之间要相处得好,需要懂得互相尊重,而尊重意味着给予对方爱的同时,懂得保持距离,亲子关系亦然。

没有爱的界限,会让孩子拒绝家庭;没有界限的爱,会让亲子彼此间黏在一起,产生更多的问题;

淅爸是一枚育儿师、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育儿路上,与你同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