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土越国王陵,占地160万平米,文物价值堪比秦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向来是我国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人们提及丧葬之时,总有些许害怕沾染晦气的忌惮,可丧葬文化也的确是属于传统文化的。自远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属于自己独有的丧葬文化。
丧葬礼仪最初源自《周礼》之中,历朝历代虽偶有变换,但大抵都万变不离其宗。丧葬,丧葬,在我国,丧葬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生者对于亡者的礼节,我们通过那些记载在礼法之上的条文章例来约束培养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保持对亡者的追忆和敬畏。
古人视死如生,我们从历朝历代恢弘的王朝古墓里自然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丧葬之事的极端重视。西汉文学家刘汉感概空前绝后的秦始皇陵,以天然山峰为依建陵的唐太宗昭陵,虎踞龙盘紫金山下风水宝地里的明太祖孝陵,顺治皇帝鞢落定穴所开辟的宏大清东陵……
对皇陵之处的慎重选择,不仅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还是对国运昌隆的希冀。可历经千百万年,皇陵的墓葬规模还是未有能够超越秦始皇陵的。而唯一能够拿来与其相提并论的,也只有上个世纪90年代末考古发现的印山越国王陵了。常言道:“北有秦宫,南有印山”。通过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便也足够让我们想象印山越国王陵里的恢弘规模了。
1998年,深眠于地底近两千五百年的印山越国王陵重见天日,总共占地160万平米,其中文物价值堪比秦陵,人们惊异于构筑其的巨大方木,也让专家叹为观止。
浙江绍兴木栅村和县里林场的交界之处,有一座扁平似方印的小山。虽然看着极其普通,但史书上记载,古时以它为中心的那一片土地之上都是茂密的林木,是越国规模庞大的伐木场,而构建印山越王陵墓的巨大方木正是取材于此。
时光如水般向前流逝,谁能够想象在千百年的今天,绍兴荒芜的土地之上是一片森林密布。越王之所以将自己的陵墓选择在印山的密林深处,恐怕也是不想被盗墓贼打扰墓室安稳的,可是那些稀世的珍宝异物还是将盗墓贼们给吸引了过来。虽然它数次被盗,部分木结构也被恶意破坏,但好在整体结构保持得还算完整,特别是那个以整根独木雕成的独木之棺,可谓是人间不可多得的无价之宝。
而古墓之中留有的罕见随葬饰品也为我们缓缓掀开了越国王族的神秘面纱,再加上那个长达七十米充当层层陵墓屏障的罕见椭圆形封土墩,使得当时每个参观过越国王陵的专家都感叹其本身作为一个文物的恢弘珍贵。
现在的人们说起这些繁琐细碎的丧葬文化,免不了叹上几句封建迷信,可历经岁月时代变迁的丧葬文化却也早已汇入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大江大河里,潜移默化地扎根在中国对于逝者的追忆与敬畏心理之中。好好地将逝者安葬,好好地与逝者道别,是为了好好地珍惜与生者朝朝暮暮的寻常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