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四大名旦与山东博山的不解之缘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名旦”自1950年至1960年间,先后光临山东博山,留下一段佳话。下面笔者按亲闻亲见四大名旦来博山的顺序,介绍一下当时的演出盛况。
程砚秋博山留美谈
1950年6月6日,程砚秋率领“秋声旅行剧团”来到博山,下榻于博山区鱼市街的“卫生浴池” 旅馆。随来的主要角色有:名须生于世文、张春彦,其徒弟李丹林,武生钟鸣岐,名净苏连汉等。从6月7日晚在博山解放大戏院演出,至6月11日共演出5场,均系晚场。程砚秋的演出剧目依次是:《红鬃烈马》、《窦娥冤》、《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
程砚秋开演第一天的剧目是《红鬃烈马》,他饰演王宝钏。一出场挑开门帘,观众从鼓板中企盼的程砚秋终于露面了。大家一看,啊,原来是一个大汉扮成的中年古装妇女出场。这年程砚秋已56岁,个子大,身体胖,与原来想象的美丽名旦不一样了,台下引起一阵轻微哄笑唏嘘之声。台上的程先生依然做他的戏。霎时,观众即被他那轻盈贴体的举止和柔婉高雅、如泣如诉的优美唱腔所吸引折服,场内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在《武家坡》尾声,王宝钏看到“军爷”不怀好意,唱到“抓把沙土迷他眼,急忙回到寒窑前”时,即来了一个“抓土、转身、抖袖”的身段,像一阵风似地奔向下场门,这些轻捷优美的舞台动作,“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没有扎实过硬的功夫是不行的。王宝钏进寒窑后又一个“转身下蹲关门”动作,干脆利索,美不胜收,全场顿时响起一阵热烈掌声。当演到《大登殿》时,每句发自肺腑、荡气回肠的唱腔都引起了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原来那拙丑的胖妇人形象不见了,一个秋菊凌霜的形象摆在观众面前。可见他的技艺之精湛绝妙,令观众大开眼界。
演出时剧团人手不足,遂请在博山演出的刘俊文剧团助演,另有博山票友、善演丑角的石毓恩(当地人称石龙子)先生。演出第二天,程砚秋饰《窦娥冤》中窦娥时,团里无更合适人选演禁婆,程特请石毓恩配演“禁婆”。博山票友能为京城名角配戏,既表现了专业演员与业余票友鱼水交融的关系,也说明博山京剧票友人才济济。此事被博山票友传为美谈。
《别窑》程砚秋饰王宝钏,俞振飞饰薛平贵
荀慧生两次来博
荀慧生剧团又名留香社,来博山演出过两次。第一次是1952年5月间,在博山新建二路西首私营“胜利戏院”登台演出。其主要配角有:花旦何佩华、孙荣惠,名角朱斌仙等。此行演出达十余场,剧目均为荀派名剧,包括《钗头凤》、《红娘》、《花田错》、《元宵迷》、《丹青引》等。其《丹青引》系当场做画,显示出艺术家的娴熟画技,令人耳目一新。第二次来博是1957年4月,演出地点在博山人民剧场,剧目和演员与第一次大致相同。
荀派戏以《红娘》为代表剧目,笔者观看了这出戏。虽然这年荀先生已52岁,体态显胖,但饰演豪爽仗义、活泼天真的“红娘”,却惟妙惟肖,神态动人。他不仅演得像,而且情调高雅,分寸掌握恰当。如“耍棋盘”一场,“红娘”边歌边舞,情趣横生,唱腔如珠落玉盘,清脆嘹亮,台步轻捷飘逸,体态自然洒脱,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拷红”一节,他以委婉而正义感十分强烈的唱段,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说服了寡信刁滑的崔氏,使其无可奈何地应允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把红娘这个侠肝义胆、热情仗义、嫉恶如仇的可爱少女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钗头凤》荀慧生饰唐蕙仙
尚小云技惊四座
1954年8月,尚小云剧团来博山演出,演出地点在博山人民剧场。随团来的配角演员有:小生尚富霞、老生方英培、花旦田荣芬等。演出尚派剧目有《乾坤福寿镜》、《汉明妃》、《梁夫人擂鼓战金兵》、《峨嵋酒家》等。
尚小云饰演的女主角多为英姿飒爽、刚健婀娜的女性。第一场演的是《乾坤福寿镜》,剧中唱腔十分精彩,但是给笔者感受最深的是“失子惊疯”一折的做工。尚小云演的胡氏夫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失去了心爱的幼子,惊痛之下骤然疯迷。其表演过程依人物心理变化细腻交代,先吃惊后发呆,由呆痴失去理智而疯迷。他以水袖的抖、撩、摆、甩等30多种舞蹈动作,衬托面部表情变化, 把内心极度痛苦、精神失常的女性刻画得十分逼真,淋漓尽致。在《汉明妃》中王昭君“出塞”一场,王昭君已是头插雉翎,项挂白狐尾,内穿剑衣,外披大披风,手执马鞭,待嫁匈奴的王妃了。为了演好这位舍国离家、千里远行、登山涉水的巾帼英雄,充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尚小云设计了边唱边舞的跑圆场动作,有拧腰翻身、掏翎子、甩披风等难度大的动作,配以马童的筋斗翻跳亮相,表现出王昭君舍家为国,不惧塞北风沙寒冷,矢志出塞和亲的坚毅性格。
尚小云技惊四座,用扎实的武功和刚劲优美的唱腔尽显大师风范,博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
交易担保 视频供销社 查思娜演唱京剧《汉明妃》选段 小程序
《乾坤福寿镜》尚小云饰胡氏
梅兰芳博山压轴
1960年11月9日,梅兰芳京剧团来到博山。其演出阵容之强、角色之全、水平之高、轰动之大, 是博山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剧团成员有梅兰芳的女儿梅葆玥,小儿子梅葆玖,名须生李宗义,名花旦李慧芳,名小生姜妙香,名丑叶盛章,花面刘连荣、王泉奎等。梅兰芳上场演出的是《贵妃醉酒》、《凤还巢》、《奇双会》、《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
笔者有幸欣赏到梅兰芳演出的《霸王别姬》。这出戏是他的代表作。笔者过去只听到过梅先生的唱片,万没想到能亲眼看到和亲耳听到“原汁原味”的梅派艺术,大有“闻韶乐,余音绕梁三日不去”的感觉。最精彩的是“帐中舞剑”,虞姬看到身陷重围、慷慨悲歌的项羽,内心十分痛苦,但又强作笑颜,置酒宽慰。为了给项羽“解愁”,她舞剑助兴,边舞边唱。那段“劝君王饮酒听虞歌”[二六]板,堪称京剧唱腔中的“精金美玉”,不仅是在“劝”,而且有哲理在其中。唱完之后,《夜深沉》曲牌奏起,梅兰芳开始舞剑,单剑、双剑,慢舞快舞,闪闪剑光周身旋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段舞即将结束,有一个仰身折腰,头几乎垂到地面,双剑仍在体侧旋舞。已经66岁高龄的梅先生还能做此高难舞姿,实在难能可贵。
这出戏,霸王的角色相当重要。早年梅先生演此剧,是由武生中的“一代宗师”杨小楼先生饰演霸王。杨小楼故去后,改由名净金少山饰演。金少山曾获“金霸王”美誉。解放后,梅先生重登舞台,就由架势工稳、气魄宏大的刘连荣饰演霸王。刘随梅多年,朝夕相处,随时可切磋技艺,故与梅配合十分默契,演来相得益彰,天衣无缝。
20世纪初,博山工商业发达,庙会特别多,有些土著戏班常来赶庙会,博山爱好京剧的人越来越多。对于“四大名旦”,博山人久已向往,苦于无缘相见。30年代,我尚年幼,曾听说梅兰芳应各界人士敦请到济南演出。一场票价由两块现大洋增至三元。由剧院茶房买到再转手卖的“飞票”,每张竟达五六元之多。一般小市民自然不敢问津,也可见梅先生的演出盛况。
解放后,“四大名旦”相继来博山演出,自然受到热爱京剧的博山人的欢迎。观众场场爆满, 开演前人民剧场门前挤满了等候购买“飞票”的人。假如有人持一张飞票,必然有一群人涌过去抢购。程砚秋在博山泳仙楼演出,许多观众买不到票就在院子外静听。好在当时虽无扩音设备,声音却能传到戏院外,使大家也获得了难得的艺术享受。梅兰芳剧团来博山演出时,戏票更为“紧俏”。有人为了买到一张戏票,抱着被褥连夜排队。笔者就是这样才买到票的。有人买不到票,就在院外听,爬到树上看。梅先生看到这种盛况后深受感动,毅然把原定演三场的计划改为演五场,以答谢博山人民的厚爱。
《奇双会》梅兰芳饰李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