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 '鼻腔鼻窦息肉'的影像特点、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鼻腔鼻窦息肉

1【概述】

鼻息肉(nasal polyps)是发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的肿块,好发于鼻腔外侧壁及鼻顶部,其次为筛窦、上颌窦。多发于中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单侧或双侧发病,双侧多见。根据病因及发病部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①炎症性息肉:单侧或单个息肉形成,多由局部感染引起,切除后不易复发。其中的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好发于上颌窦,少数原发于鼻腔,青壮年居多。②过敏性息肉:常为双侧、多发,如不去除过敏原因,息肉切除后容易复发。③后鼻孔息肉:因息肉有一长蒂从鼻腔经后鼻孔伸入鼻咽部而得名。

2【病理】

大体表现为表面光滑、半透明、触之柔软、不痛。镜下改变以变态反应和鼻黏膜的慢性炎症为主,为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组织间隙明显扩大,失神经支配的腺体扩张,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其中出血坏死性鼻息肉表现为不规则暗红色、黄褐色组织,附大量血凝块;光镜下见病变表面被斑片状化生的鳞状上皮所覆盖,大部分为不规则的薄壁血管,血管中有散在纤维蛋白血栓,海绵样血管聚集区与无血管区相间,散在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并伴有斑片状新鲜的出血灶及纤维素样坏死,小部分呈典型炎性息肉表现。

3【临床表现】

鼻塞、流涕、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并鼻窦炎症状、耳鸣及听力减退等。

4【影像学表现】

影像表现为受累鼻腔、鼻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并膨胀性改变,多数不伴有邻近骨质破坏,长期慢性病变可致邻近骨质吸收。根据病变内部组织学不同,MRI可有不同的信号变化。

1.CT表现 单侧和(或)双侧鼻腔、鼻窦内软组织影,多伴有膨胀性改变,以炎性出血坏死性鼻息肉为著。长期慢性病变可导致邻近鼻甲、鼻窦骨壁吸收变薄等,病变边界清晰、边缘光整(图1A)。

2.MRI表现  病变以长T1长T2信号多见,并不均匀强化。其中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在T1WI和T2WI上分别以低信号及高信号为主,在T2WI上周边可见环状低信号及内部线样低信号分隔,增强后呈多发结节状强化,有时相互融合似菜花样,少数呈斑片状强化,而T2WI上的环形低信号出血区不强化(图1B~D)。

图1 左侧后鼻孔息肉

图A~D为同一患者。A:CT矢状面骨窗示后鼻孔区病变边缘光滑,向后突向鼻咽腔;B:MRI横断面T2WI示左侧后鼻孔区橢圆形高信号,边缘光滑,前缘可见细蒂伸向鼻腔,左侧上颌窦内病变呈混杂信号,边缘呈高信号、中心呈低信号;C:MRI横断面T1WI示左侧后鼻孔区病变呈稍低信号,相应左侧上颌窦病变中央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缘呈稍低信号;D:MRI增强后横断面T1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后鼻孔区病变未见强化,左侧上颌窦病变黏膜环形强化

交易担保 三人行医学课堂知识店铺 三人行医学课堂知识店铺 小程序

5【推荐影像学检查方案】

CT检查可以显示各鼻窦及其毗邻区域的细微结构,可观察鼻息肉的数量、范围及邻近骨质改变,为首选检查。MRI检查用于复杂病变的鉴别诊断。

6【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①典型临床表现:长期反复鼻塞、流涕、鼻音、嗅觉减退等;②CT示鼻腔、鼻旁窦内软组织影,伴或不伴轻度骨质吸收;③MRI检查示无实质性肿瘤病变。

2. 鉴别诊断

(1)内翻乳头状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起自中鼻道附近鼻腔外侧壁,向鼻腔生长,周围骨质压迫吸收,在MR T2WI及增强T1WI上病变呈卷曲脑回状外观。

(2)真菌球性鼻窦炎:应与上颌窦口区鼻息肉鉴别。真菌球常发生在上颌窦,CT上可见条状或块状钙化,周围骨质压迫吸收,相应窦壁增生、硬化,T1WI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增强后不强化,周围黏膜增厚、强化。

(3)恶性上皮肿瘤:应与出血坏死性鼻息肉鉴别。前者发病年龄较大,病程短,进展迅速,CT上骨质多为溶骨性或侵蚀性破坏,MRI信号不均匀,在T1WI、T2WI上均以等信号为主,增强后呈中等强化。

7【诊断精要】

典型临床症状、鼻镜检查,影像学检查排除肿瘤性病变即可诊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