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无趾之书”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21 03:16
X

  作者:薛林荣

  鲁迅购买书籍时,有时喜欢用特殊的指代,比如,用“无趾之书”指代国外出版社供应会员的一些非卖品。

  1911年1月2日,鲁迅致信许寿裳,先是抱怨“越中理事,难于杭州”,“上自士大夫,下至台隶,居心卑险,不可施救”,接着气得破口大骂:“神赫斯怒,湮以洪水可也。”意思是老天爷发个火,让洪水把绍兴淹了吧。当然这是牢骚话了。

  发完牢骚,鲁迅正色道:“无趾之书,已译有法人某之《比较文章史》,又有Mechinicoff之《人性论》,余均未详。”

  这里的“无趾之书”即指当时“大日本文明协会”出版的某些译著,是会员内部分配的非卖品。其中提到的《比较文章史》即法国洛里埃(F。Loliée)所著《比较文学史》,日译者为户川秋骨,大日本文明协会1910年2月出版。Mechinicoff之《人性论》即俄国生物学家、细菌学家梅契尼可夫所著《人性论》,日译者为中濑古六郎。

  “无趾”,顾名思义,是没有脚,“无趾之书”意即不公开发售流通的书。

  笔者认为,“无趾”这个词是鲁迅从庄子作品中借用的。

  该协会1914年发行的《西比利亚》(非卖品)

  《庄子·德充符》中讲了一个“兀者”,叫叔山无趾。“兀”,突兀而不稳,“兀者”,指被削去一只脚的人,这个人先是“踵行”,即用脚后跟走路,到孔子那里去求学,受到了讽刺和冷遇,他竟不卑不亢地说:“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上天不拒庇护四方,大地不拒承载万物,我仰慕先生如天地一般,未承想你竟然如此肤浅狭隘!孔子很难堪,赶紧邀请无趾进屋,无趾却拒绝了,之后又去向老子求学,并向老子告了孔子一状。老子说:“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你应该直接让他明白生与死、能与不能都是一致的,不就令其解脱枷锁了吗?无趾则说:“天刑之,安可解!”老天惩罚他,令其执迷不悟,如何能解脱!这简直是诅咒,表示绝不包容。

  叔山无趾能不辞辛苦,先“踵见”孔子,后“踵见”老子,以求闻道修养,是“自强不息”的代表人物,所以凡求学者当效无趾。

  鲁迅非常喜欢庄子,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赞《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所以,笔者认为,鲁迅从《庄子》中借用了这个词,指代小范围发行的优秀书籍。

  “无趾之书”是鲁迅与许寿裳之间通信的一个独特用词,甚至像一个密码、暗语,用且仅用于二人之间。在1911年7月31日致许寿裳的信中,鲁迅又使用了这个词。这封信是鲁迅讲述去日本敦促周作人夫妇回国,“两月前乘间东行,居半月而返,不访一友,亦不一游览……比返后又半月,始得手示,自日本辗转而至。属购之书已不可致,惟杂志少许及无趾之书,则已持归,可一小箧,余数册未出,已函使直寄北京。”这说明鲁迅在日本的时候,为许寿裳代购了一些杂志和大日本文明协会出版的一些译著。

  鲁迅用一个生僻的甚至是有典故的词指代出版社供应会员的非卖品,且不作任何解释,可见他们二人心事相通,对这个词的意义是非常熟悉的,一说就懂,这正是知音之间的交流。

  另外,正是在这封信里,鲁迅向已在教育部谋得职位的许寿裳发出了求助:“仆颇欲在它处得一地位,虽远无害,有机会时,尚希代为图之。”

  这预示着鲁迅与许寿裳在教育部会师的大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半年后的1912年2月,许寿裳向教育部部长蔡元培推荐鲁迅获批,鲁迅即赴南京,开启了自己的14年公务员生涯。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1日 16版)

[ 责编:李方舟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