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厂内三大物流的基本原则
厂内物流包括车间之物流、生产线间物流和受入物流,如图6-21所示。受入物流包括生产线物流、配货场物流和集货场物流。
一.生产线物流的基本原则
(1)操作人员安排尽量紧凑,这样可以减少相邻工位间的走动浪费。如果生产线上操作人员比较分散,会导致:
1)因为相邻操作者之间距离较大,所以送货者停车次数多。
2)因为相邻工位间距大,所以物流人员走动较多。
3)运输距离长,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载货距离长;②由于人员分散,送货者必须行走的路线长。
(2)每段物流量要均衡,物流量均衡化有利于均衡物流人员劳动强度,为买现准时化物流创造了条件。例如,在图6-22a中,物流配送员要配送三次物料,其中第一次需要16min,第二次只需要4min,第三次则需要10min,可以看出,三次配送的劳动强度相差很大,员工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工作量,易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因此,首先要使物流配送人员在每段的作业时间基本相等,如图6-22b所示,从而达到均衡人员的劳动强度的目的。
(3)利用物流山积表均衡每位物流配送人员的作业时间,并使其满负荷,在节拍内满负荷就可以达到少人化的目的,如图6-23所示。
(4)如果体积大的零件聚集在某一个工位,则占地面积大,导致该工位操作者走动浪费,而且路线长,容易越位。因此,体积大的零件部件要尽量分散,这样可以尽可能多地将同一工位的零件尽量集中放置,减少操作人员的走动浪费。
(5)重量大的零件放在货架底部,降低整个货架重心,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延长器具使用寿命。
二.配送场物流的基本原则
(l)配货场实际就是中转站,应离需求方即生产线近。因为配货场零件包装比较分散,而且往生产线送货频次多,故中转站与需求方的物流量要比中转站与供货方的物流量大,配货场离生产线尽可能近,可以减少走动等浪费。
(2)运输车的行走方向应与生产线的运行方向一致,因为从离生产线最近端开始配货可以减少载货时间,如图6-24所示。
(3)运输车上配货顺序与卸货的顺序相反。配货顺序与生产线上装配顺序相反可以减少送货时搬运的浪费。不过同时要注意,重量大的零件应尽量放在运输车底部,易损件应尽画生产量放在其他件的上面。
例如,在图6-25a中,配货场的配货顺序为:③-②-①,而生产线的装配顺序为①-②-③,这样,在生产线卸货时就可以直接从上面开始卸货,而不会出现要卸下的货物被其他货物压住的情况,从而减少搬运的浪费。
(4)配货区货架零件的摆放基本按生产线工艺顺序。配货区货架的零件按生产线工艺顺序摆放,这样可以减少配货人员搬运的次数,从而减少搬运时产生的零件擦碰现象,保证零件的质量。
(5)重量大的零件放在运输车的底层,可调节器具车的重心,便于运输,减少对其他零件的积压变形。
三.集货场物流的基本原则
(l)集货场实际也是中转站,应离配货场近。集货场距离配货场越近,走动浪费就越少。
(2)集货场的面积与混流品种、包装数量以及每日生产的车型数有关,混流越多、包装数量越多,集货场的面积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