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应该准备干什么 有哪些备考方法
因为心情紧张,混乱等心理加大复习量,以求心理上的安慰,这就造成了因过度复习而影响了正常作息,打乱了已形成的生物钟,且复习效率不高。
高考前三天不应有大量的运动,否则会造成过度疲劳,休息时间过长,生物钟失调等,会影响高考考场上的正常发挥。高考前三天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但却不宜特殊的对待,只需要在平时复习的基础上,稍加调整,保持原有的正常作息时间即可。
2、高考前不宜再增加外来心理压力
高考前学生都会接受到来自家长及亲戚的不同程度的关心,有些家长过度的关心,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盲目,不合理的复习,且心情烦躁,觉得自己对于各学科的知识点都是模糊的,减少了对考试的自信。因此,在高考期间家长只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关心即可,若学生要求高考时不需要家长的陪同,家长应尊重其想法。
考前三天学生的大量时间应该会在家中度过,因此容易胡乱想象,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尽量不要想象高考后有关成绩的一切东西,否则会增加心理压力,减弱复习效果,只需要认真,按照自己规定的计划复习考试便可。
3、高考前的复习应该以课本知识点为主
高考前三天往往心情比较烦躁,不知道自己该复习什么,要做什么,于是进行了大量的习题训练,但归根到底知识点才是最值得学生重视的东西,因为习题的答案来源于知识点,且做题是比较浪费时间的,尤其是高考中的大题,而且做完之后还有可能会做的继续会做,不会做的继续不会。因此高考前三天加强对知识点的复习,减弱做题强度是比较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办法了。
拓展阅读:高考备考方法
冲刺阶段要考好,而不是学好
虽然我们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真正的知识,而不是应付考试,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再去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已经来不及了。
如果有些知识在高中三年,初中三年还没学懂得话,就不能指望在最后的这个阶段学会了。即使通过复习,似乎掌握了这些知识,但也只是了解皮毛,遇到稍微变通点的题就做不出来,或者做错。因此,在最后的这个关键时期,孩子的学习目标不是去复习那些自己难以掌握的内容,而是要保障能发挥出该有的水平。
定得分战略,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任何考试都有很多送分的题目,对于不同水平的人,送分的题目数量会有差别。对学霸来讲,90%都是送分题,对普通学生来讲只有60%是送分题。
但是不论自己是什么水平,那些送分题都是应该得到的西瓜,必须要100%地保住。保住95%,甚至99%都是不够的。很多学生送分的题目做错了,只是简单的归结于粗心。其实这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又非常愚笨的想法。粗心的背后是有很深层的原因:
基本内容看似简单,其实根本没有掌握好。
题目本身就看错了或者理解错了。
做题方式不对。
各科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虽然在日常学习中,要把每门课学好,但是在最后阶段复习时,只能是哪门课容易突击得分,就把时间花在哪门课上,而不是简单地在成绩不好的课上多花时间,需要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提高其他课程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