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药-鲜竹沥
竹沥 Zhuli
《名医别录》
来源同竹茹。系新鲜的淡竹和青杆竹等竹杆经火烤灼而流出的淡黄色澄清液汁。
性能:甘,寒。归心、肺、肝经。
功效: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应用:
1.痰热咳喘。
本品性寒滑利,祛痰力强。治痰热咳喘,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常配半夏、黄芩等,如竹沥达痰丸(《沈氏尊生书》)。
2.中风痰迷,惊痫癫狂。
本品入心肝经,善涤痰泄热而开窍定惊。治中风口噤,《千金方》以本品配姜汁饮之。
用法用量:内服 30~50g,冲服。本品不能久藏,但可熬膏瓶贮,称竹沥膏;近年用安瓿瓶密封装置,可以久藏。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对寒痰及便溏者忌用。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
2.《本草衍义》:“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膈可开,皮在四肢可散,痰在脏腑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又如癫痫狂乱,风热发痉者可定;痰厥失音,人事昏迷者可省,为痰家之圣剂也。”
3.《本草纲目》:“竹沥性寒而滑,大抵因风火燥热而有痰者宜之;若寒湿胃虚肠滑之人服之,则反伤肠胃。”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十余种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创木酚、甲酚、苯酚、甲酸、乙酸、苯甲酸、水杨酸等。
2.药理研究:竹沥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但无平喘解热作用,其止咳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有增加尿中氯化物的作用,还用增高血糖的作用。
3.临床研究:以金果饮、复方鲜竹沥联合中成药剂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患者,与传统的西药组(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进行对照,结果中成药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3:14);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胃管注入鲜竹沥,用治重症乙型脑炎,疗效满意(《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2:114);竹沥油涂搽患处,治疗体癣,获良效(《四川中医》,1992,5:封三);鲜竹沥口服,又可治疗氯氮平引起的流涎(《河南中医》,1989,3:25)。
橘杏医道 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