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长期与生长周期
生长期:指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一般以指候均温≥10℃的天数衡量。一般不是指某一种作物。生长期长往往意味着一年可以熟几次,当地作物的产量大,但由于生长速度快,作物的生长周期较短,其质量可能相对较差;气候生长期短则相反,作物产量低但质量高。
如长江以南的农作物生长期较长一般在8-10个月,淮河以北3-5个月, 东北地区一般在4个月左右。
生长周期:指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一般是说某一种作物。
如玉米一般为95-130天。南方水稻从播种到成熟大致在120—130天左右,北方水稻作物则在130—150天左右。作物生长周期越长,吸收营养越充分,成熟度越高,因此东北大米的口感往往优于南方。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狭义的水资源则是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告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来常以“水资源”一词替代,包括“水利资源”。水力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阵风指短时间内风向变动不定,风速强弱变化剧烈的风;盛行风即某一时期广泛流行某一种风向的风如季风,也叫主导风;焚风指沿山坡向下吹的热而干的风,空气比较干燥,受其影响易发生森林火灾。冲积平原指河流携带泥沙进入低平地区堆积而成的平原;由三角洲发展而成的平原叫三角洲平原,常位于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地区;地形指地表形态,一般看作地貌的同义词,表现为五种不同的地形种类;地质构造指地壳及组成它的地质体(岩层、岩体)的空间展布和形态特征,如褶皱、断层。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一种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是季风气候。风化作用——是指在流水、风、温差、生物等的作用下,岩石崩解破碎的过程。风力侵蚀——是指降水少的地区,大风强,作用于地表将地表物质搬运的过程。区别——风力侵蚀一定有风的作用,风化作用不一定有风的作用。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仅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和证据。环境容量是对污染物而言,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环境承载力是对人口而言,指一定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所能养活的人数。领土和国土都是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指一国主权管辖的也域空间。但领土是国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权的部分。国土除领土外,还包括国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权利但不具有绝对占有权的海洋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部分。国土资源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的总和。广义的国土资源是指国家的全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贷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