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到了中旬,房地产的从业者的注意力几乎都被土拍市场的风云变幻所吸引,毕竟这是两集中供地政策落地后,22座热门城市中的几个首次集中供地,所以上演了神仙打架、联合竞拍等各种精彩纷呈的戏码,一时之间好不热闹。但进入五月一来,整个房地产行业还有一项数据值得注意:各家房企陆续公布了前四个月的销售业绩。保利发展签约金额1754.84亿元,同比增加61.57%;招商蛇口签约销售金额1016.8亿元,同比增加82.54%;世茂集团合约销售总额约927.4亿元,同比增长59%在看了克而瑞的房企前四月销售业绩数据后,我们发现——有四家房企——建发房产、中国铁建、中交房地产、华侨城的同比增速超过了200%;有13家房企累计同比增速超过了100%,分别是金地集团、旭辉集团、绿城中国、中梁控股、龙光集团、滨江集团、佳兆业、美的置业、首开股份、新希望地产、宝龙地产、越秀地产、弘阳地产;有3家房企累计同比增速超过了90%,分别是中国金茂、融信集团、雅居乐;有10家房企累计销售同比增速在70-90%之间,他们分别是融创中国、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中南置地、正荣集团、奥园集团、祥生集团、中骏集团、合景泰富、金辉集团。也就是说在TOP50房企中,有接近四分之一的1-4月累计销售同比增速超过了100%,有六成超过了70%。虽然个别房企4月单月销售较弱,但1-4月整体销售增速仍维持高位。
典型房企前四月业绩完成情况与年度目标的完成度,数据来源于克而瑞之前艳姐曾经说过,房企在今年三道红线加身之下,只敢制定小目标,不少过去都把增长定在25%以上的企业,今年都显得非常保守,把增长目标降到了10%左右。恒大甚至把目标只定在了7500亿,增幅仅为3.7%。虽然制定目标的时候大家都很低调,但销售起来一个比一个狠,不少房企前四月都完成了年度目标的30%以上,在传统的金九银十旺季还没有到来之前就有这样的表现,看来完成年度目标对绝大多数房企来说都不是难事。旭辉实现销售额831.6亿元,完成了全年2650亿元销售目标的31.38%;金地集团实现销售额1003.2亿元,完成了全年合约销售金额2800亿元目标的35.82%;从制造业进军房地产的“新贵”美的,前四月销售额完成530亿,今年他们的销售目标是1500亿,也就是说,美的置业已经实现了年度目标的35%;滨江更为夸张,前四月销售583.5亿,站到了年度目标1200亿的48.6%;前五十的房企,已经平均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30.8%。
四月百强房企的大多数都实现了单月和累积业绩的同比增长,前30的房企中,有22家单看4月的业绩就好过了去年的平均月度水平,占比73.3%,表现优于行业整体。
而排名51-100的房企,有65%实现正增长,甚至有10家企业的业绩增幅超过50%。
业绩增长的同时,进入排名的门槛也水涨船高,从销售操盘金额来看,行业十强、三十强、百强的准入资格越来越难拿到。
如果你想进入行业前十,2019年的同期你的操盘金额需要达到520亿,但今年这个门槛已经提到了857亿,增长了65%。如果你想进入行业前一百,可能你要面对更大的增速挑战,2019年的同期你的操盘金额需要达到36.7亿,今年这个门槛提升到了73.4亿,增幅达到了103%。
数据源自克而瑞
根据克而瑞的数据报告,无论是在销售还是在操盘拿地层面,前十名的房企基本没有变动,而在整个千亿俱乐部中,国有企业有九家,百亿级别中的国企占据了103席,超过了民营企业。
之所以各家房企在今年四月的业绩如此出色,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在三道红线政策之下,不少房企都踩中了其中一条甚至几条红线,这也让他们把今年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改善财务状况,让三道红线全部转绿上。也正因如此,各家房企在今年2-3月楼市进入小阳春阶段后,就加大了营销和销售的力度,以求尽量回款,避免企业对外部资金的过度依赖,增强对抗风险的能力。在已经结束的北京、重庆、杭州、广州等热点城市中,第一次集中供地的土拍大战给从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州为了争夺一宗宅用地,34家房企派出了320个马甲企业竞拍,平均每家要上将近10个小号,足可见房企对土拍的不容有失之心。230多家房企参与了北京首次土拍的角逐,北京本次一共推出了30宗地块,但最后有10宗因为达到了报价上限,转入高标准住宅建设投报。供应力度大、优质地块多,而且还没有限购政策的重庆这次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地异常火热,46宗地块中有31宗地块溢价率逾40%,最高溢价率更是接近130%,甚至整个重庆的最高地价接连4次创下了新高。销售出色,就有了更多回款,相当于有了更多弹药,这样才能在土拍市场上大显身手。而前四月销售额高企的房企在热门城市的拿地中也表现十分出色。
在争夺较为激烈的重庆、北京、杭州、广州四城中,成为头号玩家的融创、越秀、卓越、融信均为前四月业绩的前35名。
而传统豪门招商蛇口,虽然在土拍大战中并没有太多存在感,不显山不露水地成为了前四月拿地的头号玩家,以407亿元的拿地总额高居榜首。
从土拍的结果来看,政策打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9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微降4%,同比仍增长16%。
但不同级别的城市,甚至同级别城市之间的分化更加明显。
一线城市依旧热度不减,北京的限竞房、核心区位的共有产权房销售火爆;上海远郊的刚需房供不应求,不少楼盘出现了开盘当天即售罄的情况,据悉,上海还将集中上市第二批新建商品房,共计47个楼盘、13969套房源;广州的黄埔、增城这类热点区域成交热度不减。
除了四个一线城市外,重点监测的25个二三线城市表现参差不齐。
七成二三线城市成交好于去年同期,南京、宁波等长三角城市热度不减,成交同比甚至翻倍,天津、长春等北方城市则比较落寞,成交同比在下降。
重庆、武汉和成都等中西部地区则开始上扬,除了长沙外,其他几座知名二线城市的成交规模都创下了年度新高。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大陆未来的房地产行业主旋律将不再是周期性轮动,极有可能出现一个区域,甚至是一个城市一个行情,供需关系将会成为决定一地楼市的决定性因素。
主动控制拿地节奏的城市,因为有较强的需求支撑,地产市场将会保持热度,而供地过量的城市,将会出现购房者保持观望的情况,所以当地房企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促销力度,来加速回款。
从前四个月的行业走势来看,我们可以大概预测一下今年剩下七个多月时间,主流房企会如何经营。首先,销售额大概率会超额完成,在三道红线和两集中供地之下,房企一边面对融资的紧缩,一边必须不能错过拿地的机会,所以必然会加大力度回款,尽快增加销售业绩。其次,头部房企将会进一步放大马太效应,资金状况良好的他们弹药充足,融资上有绝对优势,可以在集中供地中占得先机,从而实现一种良性循环。中小型房企在这种大环境下恐怕需要转变思维,或者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绕开热点城市,避免同头部房企进行正面决战,在热点城市周围的城市寻找机会;或者抱团取暖,在土拍中联合竞拍,比如不久前在北京以187.27亿摘下四块地的卓越,其中有三块就是凭借联合拿地拿下的。房住不炒政策自2016年就已经提出,今年开始落实的各项政策也正式让行业进入了下半场,未来是吃肉还是喝粥,可能都会在今年决定。
数据战报!1-4月房企销售业绩盘点,地产锐观察
前4月房企业绩“亮眼”:17家完成超三成年度目标,每日经济新闻
头部房企发布前4月业绩 销售额超1.6万亿元 ,环球网
2021年1-4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克而瑞地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