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愷」|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杜大愷,山東黃縣人,擅長壁畫、裝飾畫,1943年8月8日生於河南葉縣,祖籍山東黃縣,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1978年10月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從祝大年、袁運甫先生,攻讀裝飾繪畫,1980年10月研究生畢業並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作品有:重彩壁畫——《屈原·九歌》(1980年)重彩壁畫——《悠悠五千年》(1983年)高溫無光釉陶板壁畫——《理想·意志·追求》。

對當代生活題材放縱式地捕獲:摩天樓、廠房、看板、轉播塔、漁村、路燈、鐵絲網、高速路、標誌牌、圍牆等等,一古腦地進入了畫面。這些在傳統中國畫看起來卑微、邊緣的物象堂皇地取代了主流題材的地位。畫面中對當下生活的敏感,對其場景隨心所欲的擇取,新筆墨書寫中的從容與悠然,以及由此形成的散文般的自由。細察之下,從每一個微小的、不起眼的景物構成和筆墨探索中,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辨識出杜大愷為中國畫新形態所付出巨大勞動的痕迹。用“煉金術士”來形容杜大愷的工作性質或許是貼切的,因為他的畫面天然帶有實驗性質——以實驗開始並以實驗收場。這樣的工作姿態,不僅讓杜大愷一直與所謂“傳統派”保持著理性的距離,而且亦與他所景仰的先輩如林風眠、吳冠中的藝術相去甚遠。因而,杜大愷的當代水墨探索之路,看上去更像是一個人的。杜大愷早年曾從事裝潢藝術創作,在陶瓷、金工、纖維、木、石、漆等各種工藝門類中均有所斬獲。所師者,如龐熏琹、祝大年、吳冠中、袁運甫等多為革故鼎新的宣導者和踐行者。略嫌駁雜甚至有些迷離的藝術起點,决定了杜大愷藝術認知結構和實踐管道的開放性,而其中不斷釀造的革新意識,則使他註定要成為對未知領域充滿好奇並加以探索的人。這種景象獨特的魅力在於,藝術家沉醉於其中,以感性創作的管道超越了中國畫面臨的一系列難題。

杜大愷是一比特藝術修養全面、多才多藝,且善於思考的藝術大家,在壁畫、雕塑、設計等領域成就斐然。曾參加過首都機場壁畫,中央政府贈送香港行政區《永遠盛開的紫荊花》雕塑,中華世紀壇《中華千秋頌》壁畫等創作活動。他創作的壁畫《唐宮佳麗》、《理想意志追求》、《江南情歌》、《絲路英傑》等,風格卓然,頗受好評。杜大愷還創作並出版了《魯班學藝》、《嶗山道士》、《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等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連環畫30餘種,並在壁畫、公共藝術及中國畫藝術理論方面頗有研究。自1990年,杜大愷先生開始水墨畫創作。杜大愷先生的水墨畫個性獨特,以塊面結構為主的繪畫語言、嶄新的風格樣式、極富衝擊力的視覺效果影響了中國畫壇。杜大愷的水墨畫擅長江南水鄉、山水和人物創作。杜大愷曾把自己的藝術追求概括為“當代的”、“中國的”、“我的”三個層次。杜大愷寫山、寫水、寫人文景象,充分映照了他的這種堅定執著的藝術理想和追求。

【作品鉴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