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门后撑的练法

《太极拳术》一书中讲道,陈、武两式拳家在讲究身法时,主张全身整体劲的蓄发相变是需要“一身备五弓”的。五弓以身弓为主,身弓以腰为弓把,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贯注,中定而不摇摆。动作时以命门穴为轴心,以两腰肾的抽换来变换身体的虚实。
顾先生的论述,强调了“身弓”对于身法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身弓备则腰脊坚韧有力,富于弹性,上与两臂相系,下与两腿相随,腰脊一转周身皆动,贯串协调主从不乱,既可八面支撑,又能八面转换. 确实体现了腰脊的主宰作用。而命门穴位于身弓的中心位置,是关键的节点,故命门运用得当,则有助于身体的动态平衡,体现的是身法中的中定作用。
重视命门部位的锻炼,在陈式太极拳套路的练习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护心捶定势时,双臂合劲向前搠发,腰背部有后撑的微动,术语称之为“前去之中必有后撑”。
由前搠、后撑所呈现的,是一幅中正安舒稳固扎实的功架,习练者本人也会有支撑稳固、劲力集中的感觉。再如“六封四闭”之定势,随转体双手斜下按时,对腰背部仍有命门后撑的要求。此时的动作是“开”,劲力的运用为“放”,劲往前去,命门后撑。
顾留馨先生在阐述“前去之中必有后撑”时说,身手腿前去时,裆劲下沉,足底着力,而内劲由裆中往上翻,经背脊透达于掌指而直射,腰脊命门穴须微往后撑,这是“有前必有后”的对称协调的练法,也可说是前后的对拉拔长,目的是为了求得全身不失中正安舒的基本状态,使前进的惯性运动受到制约,不致破坏自身的平衡(《太极拳术》,上海教育出版社)。
顾先生的解析透彻明了,对我等后学者正确掌握“命门后撑”的细致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身弓备命门后撑,强调的是“内动”,重视的是“意”的运用。正如郝少如先生在《武式太极拳》一书中所讲,习练太极拳必须靠意识的支配来获得“张弓”和“放箭”的效果,“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旨在用意,而不在于用形,切莫弯腰驼背。这样看来,“张弓”强调的是“以意代形”,是“求其劲而非求其形”。同样,也如顾留馨先生强调的“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贯注”,是“在内而不在外”。所以,“命门后撑”技法的重要之处在于以意贯注之,它所体现的仍是“意之所注,真气从之”的锻炼法则。
(0)

相关推荐

  • 练拳身备的这“五弓”到底是什么状态

    武禹襄太极拳论中指出,太极拳用劲有"蓄劲如张弓,发劲似放箭"的要求.太极拳有一身备五弓的说法,就是说躯干为一弓,两臂为两张弓,两腿为两张弓. 行拳时,这五张弓需要劲合一处,形成一个 ...

  • 命门后撑的细致练法

    陈式太极拳在讲究身法时,主张全身整体劲的蓄发相变需要"一身备五弓".五弓以身弓为主,身弓以腰为弓把,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贯注,中定而不摇摆.动作时以命门穴为轴心,以两腰肾的抽换来变换 ...

  • 命门后撑的细致练法,这样你该看得懂吧!

    太极拳在讲究身法时,主张全身整体劲的蓄发相变需要"一身备五弓".五弓以身弓为主,身弓以腰为弓把,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贯注,中定而不摇摆.动作时以命门穴为轴心,以两腰肾的抽换来变换身体 ...

  • 命门后撑与虚实转换的练法

    著名太极拳家顾留馨先生在其著作<太极拳术>一书中讲道,陈.武两式拳家在讲究身法时,主张全身整体劲的蓄发相变是需要"一身备五弓"的.五弓以身弓为主,身弓以腰为弓把,腰脊命 ...

  • “前去之中必有后撑”,命门后撑的细致练法

    清·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云:"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腰隙,俗称腰眼,位置在后腰部肾腧穴处:该穴对应于两肾,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约5cm),属足太 ...

  • 太极拳~命门后撑练法

    方法简介如下. (一)身体自然站立,左脚向左开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或略宽.按照太极拳套路习练时预备式的技术要求,调整好身体的状态. (二)随着意念前引,以腕领臂徐徐向前上方弧形上掤腕与肩平,手指自然下 ...

  • 练一趟拳不是所有的动作都需要命门后撑

    练拳时要求命门后撑,但何为命门后撑呢?不是命门这里往后撑,而是命门在后面撑起来,不是填平腰椎曲度,而是腰往前塌,让腰椎挺拔起来,而这才是塌腰!腰往前塌,腰椎挺拔起来,从命门处分上下两头走,上下对拉对拔 ...

  • “命门后撑”还不会?讲得太清楚了

    “命门后撑”还不会?讲得太清楚了

  • 一趟拳不是所有的动作都需要命门后撑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 太极拳“命门后撑”的玄机您知道么?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命门,命门穴位于两肾之间,属督脉,命门穴与任脉的神厥穴(肚脐)又前后对称,与腰的带脉又缠绕一周,有生命之门,先天之根本的含义. 身体躯干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