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尼布楚条约》曾规定以勒拿河为界?虽是真的但也是不可能的
大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在尼布楚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两国就此确定了东部边界,即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两国的东段边界”。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当初两国的第一次谈判,清朝谈判大臣索额图曾提出“以勒拿河,贝加尔湖一线为两国的边界”,不过这个提议当即就遭到了沙俄方面的反对,因为对于沙俄来说,这完全是不可理喻的要求,那么为何是“不可理喻”的呢?这就要从沙俄当时的整个对外扩展的战略布局去讲了。
沙俄的对外扩张野心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莫斯科公国,那时候莫斯科公国在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带领下走上了急速扩张的道路,直到明末清初之际,沙俄开始向东进入西伯利亚地区,后来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有效控制,沙俄于公元1632年,即我国历史上的崇祯五年,在勒拿河畔建立了一座名为雅库茨克的城堡。
很明显,俄国人是将雅库茨克城当成了接下来占领远东地区的桥头堡,他们将大量的物资从莫斯科源源不断的送往雅库茨克,信心满满的准备接收那片广阔的无人区。
可是,随着边境线的不断东进,俄国人遇到了清朝这一强劲的敌人。
虽然那时候清朝刚统一不久,但清初统治者们对于土地的狂热一点不输于沙俄,或许这是新生政权的共性吧,总而言之,双方就土地的争夺展开了厮杀。
由于沙俄是劳师远征,清政府是守株待兔,所以战争的结果自是不言而喻了。
康熙皇帝画像
基于这场战争的胜利,康熙皇帝信心满满的派出心腹大臣索额图前往尼布楚与沙俄谈判。
谈判的过程这里不再细说,总而言之,正如开头所言,索额图一开始提出的以“勒拿河,贝加尔湖一线为界”被沙俄坚决否定,而沙俄否定的主要原因也在于,他们将勒拿河一线及雅库茨克城当做吞并远东的桥头堡。如果答应了索额图的这一建议,那么雅库茨克城的战略地位将完全丢失,而沙俄也失去了日后再占远东地区的一切可能。
所以,沙俄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的。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双方最终确定了两国最后的东部边界,而这一边界的确定,又带来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通过该条约的签订,清朝正式失去了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地区,虽然在此之前,清朝也没有真正意义上控制过该地区,但清俄双方基于土地争夺的第一次较量还是沙俄胜出了。
而第二个问题就是,沙俄利用清政府不懂国际规则及缺乏谈判经验的事实,以蒙骗的手段与清政府商定了一个所谓的“待议区”,当时具体签订内容如下:
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划,今尚未决,此事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後,或遣专使,或用文牍,始能定之
乍一看,两国商定的待议区是“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但这里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外兴安岭的走向问题”。
事实上,外兴安岭在乌第河河源处是分南北走向的,其中外兴安岭北支一直延伸到北冰洋,而这也是当时清政府所认定的外兴安岭走向,其待议区指的是该走向的东部所有地区,包括今天的堪察加半岛,而沙俄认定的却是从乌第河河源向南延伸的这一走向,而这一走向与乌第河及黑龙江地区所构成的待议区小的可怜,远不及清政府所认定的待议区。
所以,在这一点上,沙俄利用清政府不懂国际规则的事实成功的坑了清政府一把。
不过,这一行为对清政府来说其实影响不大,因为170年后,沙俄再次通过侵略的手段,不仅将当年的待议区全部收入囊中,还掠夺了清政府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我们永远也抹不去的痛。
最后我想说的是,很多人因为尼布楚地区的丢失而笃定的认为《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一个不平等条约,闻一多先生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要清楚的是,这是清政府第一次以平等的姿态与他国签订的条约,即便该条约没有让清政府获得更多的利益,但凭谈判的地位及清政府从中获取的战略主动而言,《中俄尼布楚条约》还算是一个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