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京长途电话大楼
【21】铁塔安装工程纳入定额体系
【22】中国铁塔极有可能只在香港上市
【23】2016-2017年通服企业上市情况
【24】一个投标经理的标书检查笔记
【25】通信业工程总承包变革在即
U学在线在《》一文中介绍了中国第一座最新式电报大楼、当时全国电报通信的总枢纽——北京电报大楼。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下另一座人民邮电通信事业的代表性建筑、中国第一座大规模长途通信枢纽——北京长话大楼。
在住宅电话和手机普及之前,坐落在复兴门立交桥东北侧的北京长途电话大楼是北京的地标建筑,也是维系远距离信息、情感交流的一个枢纽,是我国最大的国际国内长途电话枢纽,还是全国微波中继通讯网的中心。
兴建始末
按原计划,长话大楼于1959年底开工,紧随电报大楼之后,但当时正赶上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因压缩基建投资,1960年仅完成主楼基础就停工了。1964年经济好转后进行续建,1966年再度搁浅。
在长话大楼建成之前,北京长途电话业务在电报大楼及东单营业厅办理,机务及维护人员在原宣武区的厂甸即现在的3区厂甸局。由于发展空间有限,设备难于扩容更新,限制了首都长途电话的发展,长话大楼的建设也被重新提上新中国通信发展的议事日程。
上世纪70年代,国家开始大规模进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北京要建设长途通信综合服务枢纽,因此筹建长话大楼。按照周恩来总理有关指示,1972年6月长话大楼正式复工建设。
1976年7月1日,北京长话大楼竣工投产,成为北京长途电话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设计构造
长话大楼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其中主楼2.4万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12层,地面以上高87.3米。
大楼外墙为米黄色釉面砖饰面,双层密闭钢窗,檐口及窗间线条为水刷石面,上部微波天线塔、采用蜂窝玻璃钢板围墙。主楼中部为现浇钢筋混凝框架、楼板其余为现制框架预制楼板结构。
当时,最让广大通信职工自豪的是,长话大楼从建筑设计到施工,以及全部通信设备的生产、安装、调测都由中国人自己完成,可以说是一座百分之百国产化的通信枢纽。长话大楼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长途通信基础建设中最大的工程项目,可以说这是新中国通信科技的骄傲!
内部设备
长话大楼建成时,除了人工长途话务台外,还有长途180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终端设备、60路对称电缆载波设备、明线载波设备、长途电话自动交换机等长话设备。
长途自动交换机房
自动计费设备
1800路电缆载波设备
在长话大楼的八层建成北京微波总站,安装了600路和960路微波载波设备以及微波天线系统。
960路微波设备
长话大楼的三层是著名的人工长途话务台,这里话务员最多时有700多人,她们昼夜轮班,每人值守着属于自己的一块小小机台,每天交接班时,成为一道壮观的风景。
1986年3月,北京第一套2000路程控长途电话交换机在长话大楼开通,同年7月长话大楼开通200路国际直拨程控电话交换机,从此长途电话直拨迅速发展起来。
1998年,北京至各省市的长途干线全部实现光缆传输,原有的电缆传输方式全部淘汰,标志着自70年代以来长途电缆通信阶段的终结,一张更大容量的光缆“神经网”已经建成。
长话大楼密集波分复用(DWDM)设备
2002年开通的同步数字系列(SDH)传输设备
大楼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住宅电话与手机的普及,长话大楼虽依然屹立在长安街畔,但已“光鲜”不再。40年过去了,北京已经不再是我国唯一的国际长途出口城市,长话大楼也不再是北京唯一的国内长途出口局。
在多次电信业改革中,北京长话大楼先后从属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虽然许多老人还是喜欢称呼“北京长途电话局”,但长话大楼里的机构正式对外的名称是“北京联通网络设备维护中心”。长途电话业务在这个大楼里已经不存在,但长话大楼仍有一颗强劲的年轻的心。
没有了昔日的熙熙攘攘,长话大楼在夕阳里没有迟暮。现在长话大楼主要开展语音、图像、数据和信息等业务,作为最大的枢纽局和转接局所在,近年来还开展了视频会议等新业务。长话大楼拥有世界最前沿的组网方式,对外开展数字专线,租用线路等业务。除了联通、电信,市面上的其他所有宽带运营商,都是租用长话大楼里的网络线路,其实也可以说在建设维护信息高速公路。
从人声鼎沸到门可罗雀,长话大楼依然像一座巍峨矗立的丰碑,静静地看着我国通信技术进步。这座大楼其实就像一座博物馆,保留着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进步的历史。
部分资料来源于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