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气味分析附子,《本经》记载辛、温、...

附子的气味分析
附子,《本经》记载辛、温、有毒,为下品药,下品药气味俱重,只能用来治病。我之所以首先探究附子是为了纠正时弊,现在有新兴的一派中医滥用附子,逢病必用大剂量附子,还自称得仲景心法,更有甚者提出常服四逆汤可以益寿延年,此弊不除不知要坑害多少生命!下品药在《本经》中写得很清楚,“不可久服”,对于此我们不妨看看历史上的教训。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长时间服用火热药保健的时期,在汉以后有很多方士为求长生而炼丹药,所谓丹药就是一些火热性质的矿石药,人一旦吃了火热药就会感觉精神亢奋,做事干劲十足,历代很多皇帝及达官贵人都喜欢这种感觉。凡是长时间服食丹药的人,最后都早早“升天”。有人说这些皇帝之所以升天是因为长时间的重金属蓄积中毒引起的,其实这些都是西医的观点,中医的理论上没有重金属中毒这一说,中医有自己的解释方法。中医认为这些人之所以会早死是因为火热药过分调动了人体的气,使人体的火气过于亢奋,这些火气发不出来,堆积日久则为火毒,就会生痈疽。现代药理研究亦发现附子有蓄积性,久服亦会有蓄积中毒。因此很多人吃了附子之类的配方后会在身上生疮,很多人脸上会起青春痘,此为火毒发于体表,如果长时间吃附子,而体表又没有发出来,则火毒就在体内郁积,甚是危险。按照西医的说法长时间吃附子对肝肾的损害是很大的,我就曾见过多个病人因长时间大量吃附子导致了肝功能损坏。现代研究发现,长时间吃烘烤食物、烧焦的鱼肉易致癌,用中医的眼光看就是长时间的火毒发不出来而致癌,而烘烤食物的火毒比起附子不知要小多少倍,长时间吃烤焦的食物都可致癌,更何况其火如虎狼之附子乎!
附子为下品药,故所采天地之气俱多,药物气味俱重,而且有毒,故可知此药的偏性非常大,辛则使气向外散,温则行,故附子能使气快速向外运行。药用部位为地下子根,且质地很硬,质重,象地之性,可知其所采地气较天气多,故而单用此药虽能使气快速向外运行,却不至于发表出汗,如此附子与甘味药合用便可辛甘化阳,当然附子用量过大或配伍发表药亦可使气从表外散。
张仲景运用附子,不外乎取附子的辛温之性来温中,或用附子走窜之性来温化水饮或温通经络。温中一般与干姜、甘草等配伍,使其温而不散,如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等,温通或温化一般与桂枝、细辛等配伍,增加其温化之力,如桂枝附子汤、真武汤等。张仲景用附子温中多用生附子,取温化或温通作用则多用炮附子。现在的附子炮制可能与张仲景时代炮制不同,但我个人认为炮制的目的应该没有差异,虽然炮制方法的变革会影响一部分药物功效发挥,但我们不能过分地把用药治疗无效归咎于药物炮制方法的变革。炮附子是生附子用大量胆巴浸泡,然后漂洗而成。胆巴为一种盐,味苦咸而无气,这种炮制的目的是为了减弱附子的味而尽量不减弱附子的气,故炮附子的味小于生附子,而两者的气相差不大。若用附子温中,则需气味俱用,故用生附子;而附子温通或温化主要用到的是附子的走窜之气,故用炮附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