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争认识、对手战果不同,分析王翦为何不出彩?谨小慎微的性格
导言: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打仗为何没有白起、李牧出彩?从战争认识、对手战果不同,分析王翦为何不出彩?谨小慎微的性格,不同时代与对手
风云战国,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乱世出英雄,也正因如此,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将领也是层出不穷的;在那样的时代,各诸侯国都在积极努力地寻找军事方面的天才,以对战争的胜利有着更多的把握和助益,这个时期名将辈出,有王翦,李牧,吴起,廉颇等,本篇文章所要讲的王翦,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王翦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在战国末期发动的灭国战争,王翦在攻打赵国、燕国和楚国的战争当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尤其是在秦国南下灭楚的战争当中,王翦的作用尤为突出。
在此之前,秦王嬴政曾经派遣过名将李信带领二十万军队消灭楚国,但战争的结局却让人大跌眼镜,李信所带领的20万军队不仅几乎全军覆没,更将当时部队所带去的所有重型武装装备全部丢失,让秦国蒙受了战国末期最大的失败和损失,看到如此的战果,嬴政只能亲自前往请王翦带兵南下灭楚,而王翦带领举国之兵六十万与楚进行了长期的对峙,在抓到楚国松懈的空档之后一战灭楚,为秦国的统一消灭了最为硬气的一个敌人。
王翦作战使用普通战术,很少“出彩”
我们的史书,在提起战国名将时很少侧重去分析王翦,并不是因为王翦的战绩或战功少,而是因为王翦在战斗当中很少“出彩”,我们所说的这种“出彩”,并不是说他打仗打的不好,而是王翦所运用的战法是比较普通的,他就是按部就班地使用普通战术,没有什么值得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在战国时代,因为战争的频繁爆发,所以基本上是人人知兵的,尤其是在咸阳那样的大都城,又因秦国强盛的实力和著名将领的层出不穷,人们对于战争的叙述和讨论也就越发的兴盛起来。
白起、司马错、李牧作战都比王翦“出彩”
当人们提到王翦的时候,更多的是说“上将军又胜了一仗”,对于王翦的战法却没有过多的可以讨论的地方;他与之前的白起不同,白起打仗非常的独到,每一战都会给予人们出乎意料的惊喜,与之前的司马错也不同,当初司马错千里越秦岭,轻兵下巴蜀的战争在秦国那可是得到不少人的关注的。
同时王翦也不像赵国的那几位名将,赵奢狭路相逢勇者胜,血战强敌而开败秦首战,他的军事历程也是获得了高度的关注;此外,李牧也是非常著名的将领,尤其是在抗击匈奴的战争当中能够在平野草原上藏兵数十万,并依靠着这样的作战方式一举长驱匈奴,维护了中原文明的稳定发展。
王翦作战为何采用普通战术,没有自己的特点?
但这些战争战术的惊喜,在王翦的作战历程当中却并不存在,这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王翦作战特点,看一看王翦的时代与其他将领的时代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不同?
王翦与其他军事将领所处的时代不同,对战争的认知也不同
第一个原因,是王翦所处的年代,与其他军事将领所处的年代不同,对战争的认知不同;比如说在吴起或白起这些人所统兵的年代里,他们至关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为自己的国家开疆拓土,增加整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数量以提升国家的实力。
所以说,他们是将各大诸侯国放在敌对的方式上去看待的,在他们的军事行为和战争战役中拉开差距的做法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为自己的国家寻求利益和提升,而另一个方面则就是通过破坏敌国的建设,来进一步的拉开差距。
白起、吴起领导战争是兼并战,破坏性巨大
所以,那些人的战争当中基本上,都存在着大面积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尤其是在吴起和白起这两个人领兵作战的过程当中,吴起带领的魏武卒南征北战无往不胜,每一场战争都能够攻城略地,同样也死伤无数。
白起作战更是狠辣,火烧夷陵、长平坑降,都是具有重大破坏性的战争,也完全映照了我们上述所说的那两个方面,一来为自己的国家谋取胜利,二来通过破坏敌国的建设来拉开差距,所以这些人所采取的战法也就存在着我们所谓的惊喜。
王翦领导的战争是灭国战,战争与保护并存
但王翦的那个时代却是不尽相同的,王翦所处的是战国末期,他所接手的战争大部分都是灭国之战,而既然是灭国之战,也就意味着要将其他国家的国土和人口纳入自己国家的版图,在对待那些诸侯国的时候,王翦采取的更多是战争和保护并存的,不造成大面积的建设破坏,也不造成大多数的人员伤亡,以相对来讲比较和平的方式来完成战争,并且获得战争最终的胜利。所以王翦在战争当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以及运用的一些方式与白起司马错等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所面对的敌人不同,王翦熟悉对手风格,不需要太多战术变革
第二个原因则是王翦所面对的敌人不同,那时王翦的主要敌人就是山东六国,主要的作战对象也是中原地区诸侯国和军队,虽然这些国家本身不属于同一个势力,但都是由周朝分裂出来的诸侯国,对手虽然有像赵国那样吸收了北方胡人作战特点的军队,但从本源上来讲,作战风格和排兵布阵的方式上却没有大的不同,所以王翦并不需要过多的进行战术上的变革。
司马错面对巴蜀山地,李牧面对草原骑兵
但司马错和李牧等人所面对的敌人,却并不是中原地区的国家,司马错是在攻打巴蜀的战争当中成名的,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有着天然的交通阻隔,所以在战法上自然不能够运用像中原地区战争那种一对一硬碰硬的打法,必定要寻求其他出奇制胜的道路,所以司马错才选择用轻骑跨越秦岭的方式攻打巴蜀。
而李牧面对的则是长于草原战争的匈奴人,在对战匈奴人的时候,草原战争必定是重中之重,所以伏击战也就成为了李牧最为擅长的战斗方式。
因此,不同的将领面对着不同敌人,也是他们在战争当中选择战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毕竟如果采用奇袭的方式去对抗匈奴,用伏击战的方式去攻打巴蜀,那一定是事倍功半的。所以在战法这一方面我们并不能过多的去苛求。
秦国强大的实力和压倒性的优势
第三个原因,则是秦国强大的实力和压倒性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战法的作用;我们上面已经说到,在白起和吴起的那几个时代里,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国家谋取实际的利益,也就是攻城略地和收敛财富,这也就意味着各大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还没有那么大,所以需要通过战争来拉开差距。
到了战国后期,就是秦国一家独大的年代了,那时秦国面对山东六国,不仅有着装备上的优势,有着作战实力上的优势,整个国家的发展循环也是遥遥领先的,在实力上可以说是有着压倒性的优势的。因此,在面对绝对的实力的时候,比较取巧的战法也就只能够是锦上添花了,因此在王翦领兵作战的时候并未过多的去苛求战法。
对战争战果要求不同
第四个原因,则是王翦所面对的战争有着对于战国有着刻意的要求。在此之前,各个国家发生了战争都只是局限于土地和城池的,虽然有着利益上的得失,但却不存在着国家生存的根本问题,也就是说,有的国家虽然失败了,但是也只不过是割点地赔点款,发起战争的国家哪怕没有得到胜利,也不会有着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所以王翦之前的将领对于战争的结果并未有着严格的要求。
当然,胜利是每一个军事将领都渴求的结果,就算拿不了胜利,也不会危及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可是到了王翦的时候却不同,王翦所带领的是灭国之战,也就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在那样的战争当中,对于战争的结果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因为一旦失败,不仅统一的计划会功亏一篑,之前得到的利益会损失殆尽,秦国的发展基础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受到山东六国的反扑,并且很有可能因此而蒙受巨大的打击;所以在王翦带领的战争当中只求稳而不求狠,他必须保证万无一失,必须保证最终的胜利,所以一些比较险的打法基本不会运用。
王翦稳中求胜的作战风格,最适合灭国之战
事实上,王翦是一个一生未尝败绩的名将,他所带领的战争只不过是少了那一点出其不意的惊喜,却能够收获实在的利益,其实每一个将领都有每一个将领不同的风格,白起打仗狠厉,喜欢运用歼灭战,喜欢等量围困一战聚歼;司马错灵活的作战风格让他再攻打巴蜀的战争当中独具特色;李牧沉稳的作战形式,让他在对战匈奴的时候有着长足的优势。
而王翦所处时代的不同以及他的眼界和对于结果的谋求,让他避免险中求胜,让他带领的战争无一败绩;虽然王翦的作战风格比较沉稳,但他所寻求的作战方式却是最为合适的,比如说在消灭楚国的战争当中,他的这种沉稳就与李信的那种险中求胜就有了鲜明的差距。
当时,王翦并没有急于取胜,而是让秦军与楚国的军队形成了旷日持久的对峙,那也是在整个冷兵器时代最后的一场两军对峙,直到楚国的部队出现了松懈,直到掌握楚国国家权利的贵族出现了掣肘,王翦才带领秦军一举击溃了楚国军队,消灭了楚国,让秦国在统一的战争当中更进一步,所以王翦的战法虽然没有惊喜,但是他所带领的战争结果却总能够让人感到喜悦。
王翦谨小慎微的性格
此外,笔者认为,王翦的战术战法,作战风格与其谨慎的性格有关,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楚王翦在领兵作战的时候,曾经选择过用自污来保全自身;所谓的自污也就是用贪取一些钱财和房屋来给君主留下把柄,让君主不会把自己的功劳看成威胁而致自己于死地。
这样的方式,汉朝建立之后的萧何就曾经使用过,他就曾经用贪污来保全自身,王翦同样的用这样的方式迷惑过嬴政,但嬴政与刘邦却是不同的人,嬴政从来没有残害过任何一位王公大臣,为秦国的统一做出过贡献的人无一例外的都受到了厚待,王翦这么做我们只能说他太不了解嬴政这位君主
但从他这种做法当中我们却能够看到一种极致的小心谨慎,将所有能够出现的可能都纳入了自己的考量,这是一个人的性格所决定的行为方式,必定会带到他的作战风格当中,也就注定了王翦在进行战争的时候极尽的小心谨慎,所以在带领的战争当中才会以稳为主,没有多少出乎意料的作战方式。
综述
笔者认为,一个将领有着怎样的发展和考量,与他所处的时代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的,王翦以带领秦国军队一统中原为自己的任务,他选择稳中求胜,同样也将自己谨小慎微的性格发挥到了极致,在这一历史进程当中,我们无法去否定王翦个人的劳,也无法去否定他对于整个大局势的把控,也正是他的这些能力,才让他能够成为无一败绩的名将,才能够让他 在最终的战争当中取得胜利,才能够带领着他的王氏家族蒸蒸日上。
在王翦身后,他的儿子王贲也成为了秦国著名的将领,以水淹大梁的方式消灭了魏国,又平定了韩国的叛乱,参与了消灭燕国的战争,还是后来灭齐的主将,与他的父亲一样在灭国战争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秦国统一道路上做出的贡献至关重要。
不过,我们在提到王翦的时候,也不得不诟病一下他对于秦王嬴政的怀疑,虽然能够体现王翦谨小慎微的性格,但以自污的方式来保全自身,并不是王翦必须要做的,如果他足够了解嬴政的话也就不会有这样的行为了。
王翦作为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对于中原的统一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对于封建时代的建立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在历史的进程当中,他可能抵抗不过历史的风沙,也免不了有后来人对他做出种种的评说,但他的存在却是无愧于自己的,也是无愧于它的国家的。
其实生而为人就应如此,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谋取最大的价值和利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历史永远的铭记,才不至于让本就渺小的自己化作历史的风沙,无论如何,王翦对于华夏文明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