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含辛茹苦抚养你,却养了白眼狼”:孩子的这项能力,越早培养越好!

海归硕士,同济大学毕业,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

如此学历加持,大概率上会是社会精英,可惜,已经48岁的他却是一个“啃老族”。

48岁的大卫,曾经一度是母亲的骄傲,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自从2012年回国后,他一直蜗居在家,不曾工作,生活基本是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如此循环往复,仅仅靠着母亲给的一点生活费苟活。

而他的母亲并非大富大贵,反而是82岁高龄,伴随尿毒症,生活拮据。

最后,母子二人对簿公堂,母亲希望儿子出来工作,然而,无济于事。

高龄老母留下后悔的泪水:

“我教育不对,样样自己包办,他从小样样都是现成的,依赖惯了。是我毁了他的前途,我有罪。”

父母包办的童年,长大后必然自食恶果。

清华大学社科院院长彭凯平也说:

真正的教养不是在温室里栽培植物,而是帮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同时教会他们独自面对世界。

与其给孩子报班补课,不如教孩子如何独立。

在日本,孩子的独立能力更像是一种习惯。如果从小不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种意识,到长大了再培养会很难。

因此,哪怕是幼儿园的孩子,也要自己穿衣吃饭、整理东西,老师和家长从不会帮忙。

甚至,学生还需要自己下地耕种食物。

日本政府一直都鼓励孩子亲自耕种食物,体会食材的来之不易。饭后,需要自己拆开牛奶盒送到指定位置。

哪怕是日本皇室的公主小时候上学,也需要自己拿着包,不会有人帮忙。

独立的意识,贯彻孩子从小到大。

很多家长想说:

“我也想孩子独立,可是他什么都不会做啊”;

“学习才重要,做不做家务什么的没关系”;

“都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万一踩坑了怎么办”……

心理学应用专家李中莹曾说过:

“家长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培养出孩子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

家长学会放手,孩子才会有成长,没有生活经历的孩子,无法自信面对未来的坎坷。

《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的妈妈也是一个“包办型家长”。

从生活中的吃饭喝水,到感情上的是是非非,就没有朱妈妈不干预的,简直是“令人窒息”的母爱。

已经70岁高龄的朱妈妈,每天凌晨4点就起来给儿子准备各种养生果汁。

即使儿子进剧组,她依然带着电磁炉追进剧组,坚持亲自给儿子准备食物。

朱妈妈这种完全失去自我的母爱,最终让朱雨辰40岁还是单身。

不会独立的人,都将是一辈子的“孩子”。家长要做的是及时退出和放手。

庭院里训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千年松。

有时候,父母给孩子留下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独自闯荡的勇气、自信和能力。

-End-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