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不死,大明还能续命百年,但他死后1年,明朝瞬间灰飞烟灭
文/虢洛西
纵观大明一朝,从始至终它便一直是在烽火狼烟中度过:从建朝伊始的对蒙作战,到中期的东南倭患,再到后来的万历援朝、满清入关,这个王朝的战争齿轮似乎一直在持续地转动着。
而在大明王朝200余年的时间里,又涌现出了不少英雄人物,从开国时的徐达、常遇春,到中期的戚继光、俞大猷,再到后来的李如松、袁崇焕,都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可以说,若没有这些人,大明的江山岌岌可危,200年大业或许可能只是一纸空谈。
戚继光影视形象
而二狗爷今天要为大家讲的这个人,可以说是大明王朝末岁之年最后的希望。此人是儒生出道,本应用文墨指点江山,但却碍于世事不安,被群臣推上了战线,成为了一名流传万世的武将英才。
他就是孙传庭。
孙传庭影视形象(左一)
说起孙传庭,了解明史的人不陌生,看过电影《大明劫》的朋友更不陌生。也许很多人会惊叹:末岁之年的大明应该是名将辈出,为何只剩下孙传庭苦苦撑着江山社稷?其实原因很简单,那些可以像他一样撑起一片天的人们——像袁崇焕,像卢象升,都已经不在了。
卢象升漫画形象
确实,当大明北方两股强大的势力——满清铁骑和闯军兵临京城重地之时,大明王朝可以调遣的有为之人已经所剩无几了:
在东北的战线上,吴三桂率领着最后的关宁铁骑抗拒着崛起的满清骑兵,战事胶着,无力抽身。而在西部呢?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陕西官员无力镇压,反而放任其壮大……
眼见形势日趋严峻,朝中文臣已经束手无策了。若没有再出现一个能担大任的武将,恐怕等农民起义蔓延过潼关,大明两百年基业就会灰飞烟灭了。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孙传庭被推上了火线。由于他满腹韬略,又溢于言表,大臣们都一致认为:此时也只有他才是救国首选了。
而事实也证明,文官出生的孙传庭确实具有救世之才。当孙传庭赶到西北剿匪第一线之后,其过人的指挥马上就显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对面的叛军已经一路杀红了眼,打败了许多当地的明军,自然也不把孙传庭的军队放在眼里。可孙传庭临危不惧,镇定指挥,不久就剿灭了陕西的匪寇,覆灭了当地自立谋反的“闯王”高迎祥。
自此一役,孙传庭很快便功名远扬了。朝廷对其降下了重赏,甚至崇祯皇帝都认为自己能从此扭转乾坤。只是,在整个大明朝中都没有人料到:在叛军之中,一个叫做李自成的人已经在众匪的拥戴下当上了新一任的“闯王”。8年之后,此人将会攻破京师,断送大明的统治。
是的,陕西一战并不能为大明带来什么实质性的转机。李自成当上闯王之后,关中、河南地区也开始陆续爆发起义。匪军所到之处,战火绵延,民不聊生,一切的景象似乎都在表明:大明王朝已经气数将尽了。
而大明这边呢?崇祯皇帝居然还想着怎么打压功臣。他一面重赏在外的将士,一面又压制他们的势力,即使是孙传庭这种全心为大明鞠躬尽瘁的忠臣,也被他打压得进退两难。
但即使是在这样上下两难的境遇中,孙传庭依旧剿灭了多处的农民军,将李自成打击得无处容身。可就在此时,东北方的清军突然攻破了长城,京师告急,崇祯皇帝急命剿匪军入京勤王。于是,孙传庭只能奉命北上,率军入京。而这时,李自成则得到了喘息之机。
说到这里,若论孙传庭生不逢时,其实也不为过。如果长城方面的明军能再坚持一段时间,说不定孙传庭就能剿灭闯军。到时再入京勤王,也许大明的危机便可就此解除,再续命百年也犹未可知。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入京之后的孙传庭居然不过多久就被诬陷入狱,而此时的名将卢象升也已经战死巨鹿。眼见自己倾力效忠的大明已经接近灭亡的谷底,又叹息自己居然在此时被奸臣所害,一气之下他竟然两耳一“嗡”,就此耳聋了。可叹时运不济,朝廷不明,一代名臣,竟在国家危机时刻落得如此境地!
所幸,大厦将倾的大明王朝并没有忘记他。3年之后,在明臣的举荐下,孙传庭终于被放出狱外。可是,在他入狱失志的这短短3年里,李自成的闯军却从被他杀得无处躲藏发展到了10万之众。而赶到前线的孙传庭,接手的却是一支刚刚大败、伤痕累累的军队。
此时已经是1642年,距离大明的灭亡仅仅只剩下2年。在了解完前线的战况之后,孙传庭想息兵蓄锐,可朝中的崇祯帝却一再催促他出关剿匪。无奈,孙传庭只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稍微发展之后率军出关,剑指叛匪。但由于准备仓促,再加上前来驰援的其它几路明军都被闯军歼灭,孙传庭也接连遭遇败北,再无回天之力。
一年之后,陷入闯军重围的孙传庭最终在潼关战败身死,大明最后的希望之星就此陨落。又一年之后,闯军攻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宫城的景山之上,延续276年的大明王朝正式宣告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