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咏虞山】常熟著名人物汇编及风土人情

常熟著名人物汇编

及风土人情


  常熟人文荟萃,虞山琴派创始人严天池、吴文化始祖仲雍、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明末清初八大才女柳如是、画圣王翚、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等一批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就生活在常熟大地,谱写了常熟历史千古流芳的华美篇章。

  常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崇教重文,俊才辈出。仅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产生了2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全国县级市中位居榜首。[25]

  常熟八状元:陆器(唐开成五年,840年)、周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孙承恩(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归允肃(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汪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汪应铨(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翁同龢(清咸丰六年,1856年)、翁曾源(清同治二年,1863年)。

巫咸

  巫咸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人物,传生于吴地。唐尧时人,以作筮著称,能祝延人之福疾,知人之生死存亡,期以岁月论断如神,尧帝敬之为神巫,并封为良相。生前封于此山,死后葬于山中,并封巫咸所住的地方为巫咸国,巫咸的儿子自然是巫咸国的国王,后被巴国兼并成为巫郡。

甲骨文巫咸写作咸戊。他擅长卜星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是神权统治的代表人物。商王帝雍去世后,他的弟弟大戊继承了王位。巫咸殁后葬于常熟虞山。商代太戊帝之国师,用筮占卜的创始者,是一个著名的占星家,治王家有成,作《咸乂》。《商书》:“太戊臣有巫咸、巫贤。”巫咸还发明了“牵星术”(在大海中航行无法定位,用以北极星为首选基准点,在低纬度(北纬六度以下)看不到北极星时,改用华盖星为基准点。)《巫咸占》一书尽管成书战国至汉初,但承传巫咸之学。这本古代星占著作中首次提出“指”这个牵星观测单位。唐代瞿昙悉达所编《开元占经》收录了巫咸的星占占辞及星表。常熟有巫山,因巫咸而得名,并有巫咸祠、巫咸墓。

仲雍

  仲雍 (生卒年不祥),又称虞仲、吴仲、孰哉。商末周族领袖古公父(后称周太王)之次子。古公父生有三子,钟爱幼子季历之子昌(后之周文王),意欲传位于季历后立昌,仲雍与兄太伯体父意,主动避位,从涓水之滨(今陕西岐山之地)来到今无锡、常熟一带,断发文身,与民并耕,当地人民拥戴太伯为勾吴之主。太伯身后无子,仲雍继位。仲雍殁,葬于虞山。今虞山东麓有仲雍祠常年祭奠。

周章

  周章,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周章,吴侯仲雍曾孙,叔达之子,周朝诸侯国吴国第五任国君。自吴国国君仲雍下传四代至周章,周章在姬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周人的后裔,故名为周章。

周章继位做吴君时,武王已灭商,建立了周王朝。

周初实行分封制,封周王亲族、灭商功臣、历代先圣后裔到各地做诸侯。周王朝寻找太伯、仲雍后裔封诸侯,因周章已做吴君,就因地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周章之弟仲被封在周原附近的虞(今山西平陆县境内),列为诸侯,建立了虞国,其后人以虞为姓。仲因此称为虞仲,如其先祖仲雍同号。

言偃

  言偃,字子游,又称叔氏。春秋时孔子学生,为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等教化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

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今划归苍南县)黄氏为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带卖卜。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鱼侃

  鱼侃(生卒年不祥),字希直,晚号颐庵。常熟人。明永乐进士。先后任刑部、工部主事,随都御史王监督漕运。因河道时有淤浅,航行不便,奏请创设“浅浦夫”(撩浅),随时疏浚,以保畅通,被时人称颂。

  任开封知府时,审理案件不受请托,人称誉为耿直刚正可比包公。母死,不取官府一物,弃官返里,生活贫苦,雨天屋漏,寒冬被褥单薄,甚或无米下锅,仍怡然自得。殁后,里人纪念他,立祀于乡贤祠。墓在报慈里。崇祯年间,巡按路振飞为他书写出墓碑,称为“第一清官”。

钱谦益

  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一甲三名进士。

  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为礼部侍郎。

简历

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出生于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

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17岁成为府学生员。

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考取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同年,父亲钱世杨去世,回乡丁忧守制。[2]

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出任浙江主考官,转右春坊中允,参与修《神宗实录》。同年,浙江发生了科场舞弊案,受到牵连遭到罚俸的处分。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因病告假,回归故乡常熟。

  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再度复出,主要承担《神宗实录》的编纂工作.。作为“东林魁首”,受到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排挤,同年,受御史崔呈秀和陈以瑞的弹劾,钱谦益被革职回乡。

  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再度复出任詹事、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此时正当推举阁臣的时候,钱谦益考虑如果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侍郎周延儒并推入阁,则名在己上,故阴谋阻止,遂派门人、礼部给事中瞿式耜进言主推者抛弃温体仁和周延儒,以成基命及钱谦益等11人面上。这件事让钱谦益与温体仁、周延儒结怨。

  钱谦益主考浙江时,考生钱千秋科考作弊,将“一朝平步上青云”写在每段话的末尾作为暗号,与考场官员金保元、徐时敏勾结,事发后钱谦益受牵连被罚俸。此时,温体仁、周延儒趁机追论钱谦益受贿。崇祯帝在文华殿亲自召见对质,钱谦益引咎撤职,坐杖罚。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受温体仁指使,常熟人张汉儒诬告钱谦益贪肆不法,钱谦益求救于司礼太监曹化淳,刑毙张汉儒,且告发温体仁,温体仁称病辞职,钱谦益削籍归乡。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59岁时,迎娶23岁的名妓柳如是,当时致非议四起。婚后,钱谦益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谦益戏称柳如是"柳儒士"。柳如是后生有一女。[1]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明亡。史可法、吕大器商议立君江宁,钱谦益暗中推举潞王朱常淓,与马士英意见不同。及福王朱由崧即位,钱谦益惧得死罪,上书给马士英歌功颂德,马士英遂推荐钱谦益任南明弘光朝廷礼部尚书。钱谦益力荐阉党阮大铖为兵部侍郎,此时,东林党预谋立潞王事被揭发,马士英尽诛东林党诸人,但放过了参与人钱谦益。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近逼南京。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

  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史敦《恸余杂记》记载:“豫王(多铎)南下江南,下令剃头。南明民众对此议论纷纷。(一日),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得厉害",突然出门而去。家人以为他去用篦子篦发。不一会儿,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时人有诗“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而当时与钱谦益交好的河南巡抚越其杰和河南参政兵备道袁枢俱誓不仕清相继绝食而死。

  南明弘光政权亡。同年秋,上京候用。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正月,清廷任其为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柳如是留居南京。[3]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六月,钱谦益称疾乞归,返回南京,清廷令巡抚、巡按随时监视上报,携柳如是返常熟。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钱谦益突然被逮锒铛北上,关入刑部大狱。柳如是扶病随行,上书陈情,誓愿代死或从死。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四月,钱谦益因黄毓祺案被株连,囚南京狱。经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斡旋,钱谦益才得以免祸,对此感慨万千:“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出狱后,被管制在苏州,寄寓拙政园。[4]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从苏州返回常熟,表面上息影居家,暗中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曾致书南明桂王政权桂林留守瞿式耜,以“楸秤三局”作比喻,痛陈天下形势,列举当务之急著、要著、全著,并报告江南清军将领动态及可能争取反正的部队。 瞿式耜得书后,上奏桂王说:钱谦益“身在虏中,未尝须臾不念本朝,而规划形势,了如指掌,绰有成算”,“忠躯义感溢于楮墨之间”。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起,不顾年迈体弱,多次亲赴金华策反总兵马进宝反清。

  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李定国克服桂林,承制以腊丸书命钱谦益及前兵部主事严拭联络东南。钱谦益便“日夜结党,运筹部勒”。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郑成功、张名振北伐,钱谦益与柳如是又积极响应“尽囊以资之”。起事失败后,钱并未灰心,仍先后与反清复明志士魏耕、归庄、鹤足道人等秘密策划,以接应郑成功再度北伐。还在长江口白茅港卜筑红豆庄,作为隐居之所,以便与各地联络,刺探海上消息。

  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郑成功、张煌言率水陆大军再度北伐,连克数镇,钱谦益欣喜若狂、慨然赋诗作《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等诗歌,歌颂抗清之师,直斥清廷“沟填羯肉那堪脔”,“杀尽羯奴才敛手”。当这次北伐再度失败后,他才心灰意冷,痛感“败局真成万古悲”。“忍看末运三辰足,苦恨孤臣一死迟"。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高龄去世,葬于虞山南麓。[3]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十二月,乾隆帝亲诏钱谦益列传《贰臣传》乙编,以示与洪承畴之别。

  钱谦益被推为东南诗坛祭酒。因政治上屡经沉浮,故早期诗歌中流露忧国忧民的思想,晚年所作则多亡国之臣怀念故朝之音。由于体裁独特,内容充实,一扫明末盲目摹古空虚诗风,开创了清初诗坛清朗活跃的新局面。著有《列朝诗集》、《初学集》、《有学集》等。

瞿式耜

  瞿式耜(1590年—1650年)字起田,号稼轩、耘野,又号伯略,汉族,江苏常熟人,明末诗人、官员、民族英雄。

瞿式耜早年拜钱谦益为师,1616年中进士, 后授江西永丰知县,颇有政绩。 1623年丁父忧返里,与西洋教士艾儒略(JulesAleni)往还,后受洗入教,取名多默(Thomas),曾为艾氏所著性学觕述作序。

  1628年,擢户科给事中,屡疏劾斥掌权佞臣,皇帝多采其言。后遭温体仁、周延儒等排挤陷害,与其师钱谦益同贬削,继而罢归常熟。式耜在乡颇治园林,以诗酒自遣,集大儒隽语为《媿林漫录》十卷。

  1646年,明朝倾覆,唐王殉国,朱由榔立于肇庆,瞿式耜进吏部右侍郎。后清兵破赣州,瞿式耜留肇庆。明年,改元永历,清兵陷肇庆,乃走梧州,旋护帝至桂林,升任兵部尚书。瞿式耜曾自澳门借得葡兵三百人、重炮数门,故一时收复失地甚多,桂林亦因之而久守,后封临桂伯。

  1650年,南明朝臣互诋,粮饷匮乏,清兵自全州进,桂林大乱,城中无一兵,瞿式耜独不去,与总督张同敞相对饮酒,日赋诗唱和,得百余首。后从容就逮,孔有德劝降不屈。又于囚中作临难表疏,与张同敞同在桂林风洞山仙鹤岭下英勇就义

  钱谦益曾有诗《哭稼轩一百韵》。

冯班

  冯班(1602~1671)与兄冯舒并称"二冯先生",自《诗经》以下逐一考订渊源,功力深厚,为中国诗歌史上的著名诗论家,著有《定远集》。瞿式耜所作《浩气吟》,气贯长虹,可与文天祥《正气歌》相比美。冯班曾师从钱谦益,反对七子、竟陵和严羽《沧浪诗话》,著《钝吟杂录》专摘严羽以禅喻诗之谬。他的诗歌沉丽细密,锤炼藻绘,根柢徐、庾而出入温、李,抒发古国悲痛,婉而多讽。《题友人〈听雨舟〉》借画以抒明亡之恨,《余生》在隐居的平静里翻滚复国的希望,《有赠》则托古喻今:“隔岸吹唇日沸天,羽书惟道欲投鞭。八公山色还苍翠,虚对围棋忆谢玄。”以史实和今景的交融写出讽刺南明不能御敌的故国哀思,寄托深沉而含蓄有味。冯班论诗有独到之处,诗歌也有个人的面目和特色,并以标榜晚唐李商隐而自张一军,势力颇大,使虞山派“诗坛旗鼓,遂凌中原而雄一代”,后来的吴乔和赵执信,或继承或私淑冯班诗论,批评王土慎的神韵说,可说是虞山诗派的馀波涟漪。

钱陆灿

  钱陆灿 (1612~1698)是继钱谦益之后的虞山诗派第二盟主,著有《调运斋诗文随刻》等。好藏书,教授常州、扬州。金陵间,从游甚众,为常州、金陵书院教授,从学者众多。康熙中,徐乾学、尤侗等人在昆山发起耆年会,他年纪最大,会中人皆以兄称之。晚居南山,老屋数间,名“东圃书堂”、“调运斋”,专以贮书。另有“大还堂”、“景福楼”等处,为校勘之所,藏书校勘精审,朱黄遍书头册尾,呤读其中。其手校过之书,均镌一印,以作识别。后世藏书家均喜收藏由其校勘过的图书为荣。所藏书钤有“陆终彭祖后人”、“书经解好梦”、“铁牛老学”、“玉斋藏书”、“懒庵居士”、“乾坤一草亭”、“杜子美白乐天同壬子生”、“臣灿顿首言”等数十枚印章。有《调运斋诗文随刻》。

钱曾

  钱曾 (1629年~1701年),字遵王,号也是翁,又号贯花道人、述古主人。虞山(今江苏常熟)人。父亲钱裔肃和族曾祖钱谦益(见绛云楼)都是藏书家,受其影响,钱曾年轻时即有志于收藏古籍,访求图书不遗余力。他入清后便无意仕途,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江南奏销案中因欠赋被革去生员。他继承了其父的藏书,后来又得到了钱谦益的绛云楼焚余之书,使藏书聚至4100余种,其中有很多宋元刻本和精抄本,成为继钱谦益绛云楼和毛晋汲古阁之后的江南藏书名家。晚年和钱谦益有隙,钱谦益去世后不久,他和柳如是的部分藏书,亦被其收去,柳如是因此而被逼自缢。钱曾的藏书室先后命名为述古堂和也是园。他重视宋元刻本及旧抄本,并认真校书,为古籍存真起了一定的作用。他先后藏书达30余年,自称“食不重味,衣无完彩,摒当家资,悉以藏书”。他还与当时的毛晋、毛扆父子,陆贻典,季振宜,冯舒,冯班兄弟,叶奕,顾湄等藏书家互通有无,易书抄校,从而使一些珍本秘籍得以流传。最喜宋版古籍,藏书近5 000种,数十万卷。建书楼“述古堂”,另有“也是园”、“莪匪楼”。与江浙各藏书家如曹溶、金俊明、叶树廉、冯舒、毛扆、陆贻典等人,借抄图书。钱氏抄书以其纸墨精良、校勘仔细而著称,世称“钱抄”,与毛晋抄本媲美。他去世后,藏书大部分归于泰兴季振宜。其藏书印有“彭城世家”、“述古堂藏书记”、“虞山钱曾遵王藏书”、“钱遵王藏书”、“莪匪楼藏书”、“钱遵王述古堂藏书”、“克庵”、“传家一卷帝王书”、“篯后人”等印。子钱沅,字楚殷,继承藏书,有藏书印为“传家一卷帝王书”等。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孙原湘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卒于清宣宗道光九年,享年七十。幼时即有神童之誉。4岁就能诵汉、魏、晋及唐李杜的诗,8岁学习《孟子》、《论语》、四经、三礼,后随其父孙镐任居奉天(今辽宁)、山西,所历名山大川皆发之歌咏,青年时代已名噪京都,却屡试不第。

  乾隆四十一年(1776)17岁的孙原湘与同邑席佩兰结婚,婚后因受妻子影响亦写诗。孙原湘在《天真阁集·自序》中说:“原湘十二三时,不知何谓诗也。自丙申冬佩兰归予,始学为诗。”夫妻志趣相同,情投意合,经常在窗前灯下,一起吟诗作对,相互切磋,留有不少佳话。俞陛云在《清代闺秀诗话》:“虞山席道华,归孙子潇太史后,共案诵读,互相师友,唱和之作甚多。子潇《赠内诗》有云:“赖有闺房如学舍,一编横放两人看。”乾隆五十三年(1788),袁枚来常熟。经吴蔚光介绍,夫妻均投师袁枚。其妻席佩兰后有“袁枚第一女弟子”之誉。

  嘉庆十年(1805)孙原湘四十六岁时方得中榜眼,为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官。不久告假归,得怔忡疾,遂不出。历主昆山之玉峰书院、旌得之毓文书院、通州之紫琅书院、本邑之游文各书院。

席佩兰

  席佩兰(1760~1829后)清代女诗人,袁枚女弟子。名蕊珠,字韵芬, 一字遗华,号浣云、道华、佩兰等,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常熟孙原湘妻。佩兰擅画兰。诗天机清妙,著有《长真阁诗稿》、《傍杏楼调琴草》。

  席佩兰,内阁中书席宝箴孙女。善画兰,自号佩兰,遂以字行。后嫁常熟孙原湘为妻。夫妇倡随,名重一时。孙原湘《示内》诗有“赖有闺房如学舍,一编横放两人看”之语。席佩兰为袁枚女弟子中诗才最著者,其诗作“字字出于性灵,不拾古人牙慧,而能天机清妙,音节琮琤”(袁枚《长真阁集题辞》),有“袁枚第一女弟子”之称。著有《长真阁集》七卷、《傍杏楼调琴草》等。《长真阁集》卷首有袁枚的题词,称“似此诗才,不独闺中罕有其俪也”。曾有诗云:“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王翚

  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王翚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被并称为“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或“四王吴恽”。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在四王中比较突出。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历时三年完成,受到皇太子胤礽召见,并绘扇书以“山水清晖”四字作为褒奖。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

吴历

  吴历(1632年—1718年)清初书画家,天主教传教士。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江南常熟(今属江苏)人 。少时学诗于钱谦益,学画于王鉴、王时敏。康熙二十一年入天主教,继至澳门进耶稣会,前后在嘉定、上海等处传教三十年。著有《墨井诗钞》、《三巴集》、《桃溪集》、《墨井画跋》。

  吴历(1632年—1718年),清代著名画家。本名启历,号渔山,桃溪居士。因所居有言子墨井,又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为“清初六家”之一。幼学画,稍长学琴。早年多与西人牧师、神父往来。1681年,吴历决意随柏应理神父赴罗马觐见教皇,原欲经澳门乘荷兰船赴欧洲,已至澳门,却未能成行,遂留居澳门约5个多月。1682年在澳门加入耶稣会,受洗名为西满·沙勿略,并遵习俗取葡式名雅古纳。常居圣保禄教堂,吟诗作画,有《渔山袖珍册》、《白传湓江图卷》、《秋山红叶图》等作品面世。此时他的绘画,明显有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之处。同时还著有《三巴集》,“三巴”即以其居地澳门圣保禄教堂之译音为名,其《澳门杂咏》30首,均与澳门有关,实为早期澳门重要的文学史料。1682年离澳,在江浙一带传教。卒于上海。

翁心存

  翁心存(1791—1862年)晚清大臣,字二铭,号邃庵,江苏常熟人。父翁咸封,官至海州学正。知州唐仲冕见心存有异才,奇之,授之学。道光二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督广东学政。咸丰元年,擢工部尚书。四年,起授吏部侍郎,调户部,擢兵部尚书,迁协办大学士。八年,充上书房总师傅,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因病乞休,复起,以大学士衔管工部。赠太子太保,谥文端,入祀贤良祠。著作有《知止斋诗集》。

  他是翁同龢之父。是翁氏藏书的始祖。早年家境贫寒,不得已来到当地藏书楼校勘书籍。借藏图书渐多,才学渐长,对版本、校勘、鉴赏等都很精通。同治年间,入值弘德殿,授读同治帝。其地位、才学,为其藏书提供了极大方便。道光年间,社会动荡,藏书家的传世珍藏多有散出,他乘机出价收购了同邑著名藏书家陈揆“稽瑞楼”藏书,有藏书共4万余册,由此奠定了翁氏藏书基础,建藏书楼曰“知止斋”、“陔华吟馆”。有三子,即翁同书、翁同爵、翁同龢。去世后,藏书多传给了长子翁同书。翁同书去世后,将全部藏书传给了翁同龢。其大部分藏书由孙辈翁之熹于1949年后捐献给北京图书馆。

翁同龢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一甲一名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先后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卒后追谥文恭。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书法遒劲,天骨开张。幼学欧、褚,中年致力于颜真卿,更出入苏、米。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晚年沉浸汉隶,为同光书法家第一。当时的书法家对他的书法造诣之高十分敬佩。

  翁同龢人称“状元宰相”、“两代帝师”。历任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对晚清时局有着巨大影响。

曾朴

  曾朴(1872~1935)中国清末民初小说家,出版家。家谱载名为朴华,初字太朴,改字孟朴(曾孟朴),又字小木、籀斋,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近代文学家、出版家。创作晚清著名谴责小说《孽海花》。

张鸿

  张鸿(1867~1941),民国藏书家。初名张澄,字师曾,一字诵堂,别署隐南、橘隐,晚号蛮公,又称燕谷老人。

  为张雯、张蓉镜之后裔子孙,江苏常熟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授内阁中书,迁户部主事。光绪二十二年(1896),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官驻日本长崎领事。民国初为驻朝鲜仁川领事,1916年回国。在近20年间,在家乡办小学、中学和孤儿院,主持建设图书馆、红十字会等社会活动。70高龄之时,开始创作《续孽海花》。性喜藏书,与藏书大家瞿氏友善,关系甚密,曾题瞿秉清《浚之先生虹月归来图》,自称“我家素有嗜书癖,琅嬛福地善本多。子孙继起恣搜集,双芙阁上相吟哦。咸同寇乱渡江去,焚香芦苇犹摩挲。乞米易薪苦相逼,巧取豪夺知奈何。”又曾为瞿良士《检书图》亦题诗。1938年夏,由香港移居上海。著《续孽海花》,去世后印行。另有《蛮巢诗词稿》、《长无相忘室词》、《游仁诗》及译作《成吉思汗实录》等。张鸿也是虞山诗派复兴的后劲。

徐兆玮

  徐兆玮(1867——1940),民国学者、藏书家。字少逵,号倚虹,又号虹隐,别署剑心,江苏常熟何市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三十三年,赴日本学习法政,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常熟代理民政长。民国元年(1912)与瞿启甲等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员。

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三十三年,赴日本学习法政,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常熟代理民政长。民国元年(1912)与瞿启甲等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员。创议设立常熟县图书馆。曹锟贿选总统,拒贿南归。居虹隐楼,研究学问。工诗古文,对《红楼梦》有独到研究,所著《黄车掌录》是红学史上研究的首部资料汇编稿。他作《游戏报馆杂咏》诗:“说部荒唐遣睡魔,黄车掌录恣搜罗;不谈新学谈红学,谁是蜗庐考索多”,为“红学”一词的出现提供了最早背景材料。藏书处“虹隐楼” ,曾名“招燕楼”,另有“芙蓉庄”藏书处,藏书善本颇富,明末清初史籍有300余种。楼厅始建于明代,该楼于1997年重建,现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刊刻古籍甚多,其中抄校本、稿本和孤本是难得的珍本,经他刻印后,得以流传。著《闰余集》、《芙蓉庄红豆录》、《虹隐楼随笔》、《虹隐楼日记》等。其巨帙遗稿《虹隐楼日记》260余卷600余册,是清末民初邑中的重要文献资料,现保存于常熟市图书馆。编《重修常昭合志》,为副总纂。为诗学李商隐、西昆体一路。曾集李商隐句为哭沈鹏五律十首,人称天衣无缝,可见其于李商隐用功之深。

  著作有《北松庐诗话》,《虹隐楼诗》、《梦雨销寒录》、《楚雨集》、《海虞闺秀诗话》、《海虞六家诗选》等。生平事迹见新编《常熟市志》

沈石友

  沈石友(1858-1917),原名汝瑾,字公周,因喜石砚,取石友为号,别署钝居士,室名笛在明月楼、月玲珑馆、师米斋、鸣坚白斋,江苏常熟人。诸生。咸丰八年(1858)八月十二日生,1917年逝世,享年60岁。平生所作以诗为多,间治古文,有《鸣坚石斋诗钞》等刊行。

他非但是虞山诗坛后劲,且藏砚颇多,亦精刻砚。善书。和吴昌硕交情至厚,多为吴昌硕诗润色。

赵古泥

  赵古泥 (1874-1933),初名石,字石农,号慧僧。后来因非常喜爱封泥古朴趣味,改号“古泥”。晚年号石道人、泥道人。由于对吴昌硕的崇拜,名其室曰“拜缶庐”。江苏常熟人。幼失慈母,只读过三年私塾,少为药店学徒,三年无所成。愤极奔姑苏寒山寺,欲削发为僧,未为所纳。不得已,乃返其父药肆工作。

  业余奋发习书练刻,每天夜半即起临池苦练,奉同乡缶老弟子李钟(字虞章)为师,得其指引,乃窥门径。后从吴昌硕学篆刻。据赵石的女儿篆刻家赵林介绍,一次“吴缶老(吴昌硕)来常熟,李先生即把我父亲介绍给缶老,而且拜了门”。吴昌硕观其作品十分赞许,不仅授以刻印要诀,并劝其辞去药店工作,介绍到他在常熟的好友、收藏家沈石友家中学艺,以增广见识。在沈家三年中,赵石读书诵诗、学书习画、鉴别古物,大补印外之功。期间,为沈石友所藏一百多方端砚刻铭,拓成《沈氏砚林》四卷,被艺林视为珍品。

萧退庵

  萧退闇 字蜕公,号退闇,又号寒蝉、辠松老人,江苏常熟人。晚年寄居苏州。工书,俊挺敦厚,篆隶更擅。又善治印,邓散木、沙曼翁出其门下。系南社旧侣,与弘一相善。退庵博通经史,兼精小学、训诂,尤工书法。其书名,不仅遍及大江南北,而且远及日本、朝鲜。又通书理,曾说:“书法虽小道,要具三要素:一曰书学,二曰书道,三曰书法。学为本,法为末,道为用,阙其一,则非正法也。”又主张多读书,多看碑,多看贴,多识字,多认得晋唐以下和清初及中叶之书法,才能得书法门户。

  他生平最友善者两人,一为李叔同,一为印光法师。李是海上友好,印是姑苏之朋辈,因此他经常往返苏沪,讨论书道,交流书法。退庵一生鬻书,其学生众多,要推邓散木、沙曼翁最有成就。散木在上海卓有书名,篆刻和诗文都佳;曼翁于籀篆各体俱精,颇得师法,也工篆刻。而曾为虎丘“试剑石”题字的越溪和尚,龙池庵雨丰和尚,吴县东山显庆寺闻达和尚亦为其佛门弟子,均工书法。他又善医道,曾从无锡名医张聿青习医,与丁福保、吴子深为同窗,为人治病,屡见成效。贫者求医,常分文不取,并施以药,颇得口牌。晚年多病,且子孙先亡,故形影只,常在茶馆独自小坐,奈求墨者不多,生活显得困难拮据,幸政府及时了解情况,才安排至省文史馆工作。

杨云史

  杨云史(1875-1941),原名朝庆,改鉴莹,又改圻,字云史,又字野王,常熟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顺天乡试南元,历官詹事府主簿,户部、邮传部郎中,三十四年(1908)出任驻新加坡领事。入民国,一度为吴佩孚幕僚。后应张学良邀,移居沈阳。“九一八”事变后回常熟。抗战时,徙居并卒于香港。诗宗盛唐,擅七古,弱冠作《檀青引》,有诗名;后所作《天山曲》,长达近二千字,前所未有。有《江山万里楼诗词钞》。

钱昌照

  钱昌照(1899年~1988年),江苏常熟鹿苑(现属张家港)人,是首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钱昌照1918年在上海浦东中学毕业,1919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1922年进牛津大学深造。建国后,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兼计划局副局长,政协全国委员会财经组副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钱仲联

  钱仲联(1908—2003),原名萼孙,号梦苕。终身教授。江苏常熟虞山镇人。1926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曾任大夏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建国后,历任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教授,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华大典·文学典》编纂委员会顾问。

  钱仲联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专于诗文词赋,尤其对明清诗文有较深的研究。主编的《清诗纪事》,获国家古籍整理评比和全国图书学会评比一等奖。还主编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中国文学大辞典》等大型工具书。主要著作有《人境庐诗草笺注》、《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剑南诗稿校注》、《鲍参军集注》、《近代诗钞》等,著述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钱仲联被收录于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的《国际人物传记辞典》和国内《文学家辞典》、《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等。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江寒汀

  江寒汀(1903—1963),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原名荻、庚元,笔名江鸿,石溪,号寒汀居士。十六岁从同里陶松溪习花鸟画,二十八岁开始卖画为生。中年流寓上海,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曾任上海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1963年2月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60岁;传世作品有《百卉册》、《百兽图》等,1960年应周恩来总理邀请为人民大会堂绘制的巨幅《红梅图》,出版有《江寒汀百兽图》、《当代名画家江寒汀》、《江寒汀百兽图画册》等。

陆抑非

  陆抑非(1908-1997),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江苏常熟人。名翀,初字一飞。1937年后,改字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古稀之年沉疴获痊,又号苏叟。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顾问,并曾任浙江省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顾问。

曹大铁

  曹大铁(1916--2009),江苏常熟人,原名鼎,字大铁,又字若木,号尔九、北野、若木翁、寂庵、寂翁、废铁、大铁居士、菱花馆主等,斋名“半野堂”、“菱花馆”、“双照堂”,江苏常熟人。从杨圻先生作诗、入张善子张大千昆仲门墙习丹青、叩于右任先生学法书。主攻土木工程余绪诗词书画,均臻上乘,有声海内。年少席丰厚履裘马清狂;中年慷慨任侠目不容俗;晚岁潜心格致醉心六法。 习绘事,功力深厚下笔有神,苍浑渊穆名播中外; 善收藏,见论高绝法眼独具,所藏名物蟫林所重; 耽右椠,版本目录过目不忘,辨析精微独树一帜, 著韵语,诗词乐府波澜壮阔,纪事详实文辞典雅; 攻土木,年轻位高学有专着,演算精湛卓有大成。“五十四米高钢筋砖烟囱”创举被列为国家通用设计。间亦司古泥法治印。 柳恽之才不及其身,数者融通诸法合一,非凡人之力可逮,实天下一奇才也!并被喻为常熟末代藏书家,而作为为土木工程专家,而兼擅诗词书画等等,乃罕觏奇才。

婚嫁风俗

两头蹲

  两头蹲,婚嫁用词,顾名思义,就是要两边住,两边照顾,两边跑来跑去。

特产

花边

  常熟花边又称常熟雕绣,已有7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手工雕绣抽纱制品之一,也是常熟传统的出口手工艺品。常熟花边精工细巧,色彩绚丽,雕绣结合,扣贴相配,素雅大方,花色繁多,既是生活用品,又是艺术装饰品。常熟花边曾荣获国家金质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

红木雕刻

  有精于剔漆的杨士谦、顾思云。如今,常熟有红木雕刻厂1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

美食

河豚鱼

  常熟长江口区,除盛产鲥鱼、黄鱼、刀鱼等美味海产外,还能捕到一种形如滚筒、眼小肥实的河豚鱼。 此种海产品虽然鲜美无比,旧时有“吃了河豚百样无味”之说。但吃时需谨慎,因为此鱼腹中有剧毒,其脊血、鳍尾、肝脏等处,都藏有毒汁,俗语有“拼死吃河豚”之戒。因此在食前,必须请有经验的老师傅将鱼腹内脏拣清,洗净,然后用油煮煎,再放入佐料反复烧煮,更烧得肉烂皮酥,方可食用。为了防止中毒 最好在吃鱼前烧煮一锅“芦根汤”以备解毒之用。总之,食用此鱼,必须特别小心,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鸭血糯

  常熟特产鸭血糯,别名红莲糯、血糯、补血糯,是清康熙年间栽培稻中变异而来的一个籼型糯稻品种。鸭血糯粗蛋白含量为13.3%,并含有生物吡咯素,有强身补血之功能。它米皮紫红,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为滋养补品,曾列为皇宫内膳“御米”之一。民间常作产妇和体弱者粥食进补。

桂花栗子

  桂花栗子原产于虞山支峰顶山,故以顶山栗子为贵,后遍布虞山。据《常熟指南》记载:“顶山之栗,质软而香囊,自古著名,其嫩时剥而食之,犹带有桂花香也”。桂花栗子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糖份,营养价值很高,既能生食,亦可煮熟吃。生食香甜脆嫩,熟吃甜糯细腻,满口桂香。

桂花酒

  桂花酒源自常熟虞山脚下百年老店王四酒家,是取上等糯米,集秋后之丹桂精心酿制而成。该酒家经过多年酿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前店后坊独特的酿造工艺。据说用齐梁古刹兴福寺“空心潭”泉水酿成,又以寺内那颗千年“唐桂”入酒,酿成的桂花酒 色呈琥珀,酒质香醇、浓厚,上口带桂花香,微甜,颇有特色。留下了翁同 的“带径锄绿野,留露酿黄花”的佳句。随着酿酒工艺的改进,桂花白酒具备了“品质优,酒度低,色泽美而透明,酒味香而甜醇,一年四季可饮,男女老少皆宜”的特点,成为品饮、馈赠的佳品。

黄花鱼

  坐落在长江口的浒浦镇,盛产味道鲜美的黄花鱼。每年农历三四月间,百花盛开,风和日丽,浒浦港渔船云集,人来客往,好不热闹。随春而来称之“百日黄”的黄花鱼上市了。黄花鱼是海鲜的一种。每年春季,渔民出海捕捞,把活鱼从网中撒入舱内,用盐腌渍,因此又称为咸黄鱼。人们买了这种鱼,回家去鳞开肚,洗净晒干,可以久贮不腐,当作家常菜肴食用。由于黄花鱼肥厚肉嫩,可以做出多种菜肴。除腌贮外,干熏、糟渍、或整条清炖或切块红烩,都鲜美可口,是常熟群众十分喜爱的海鲜之一。

绿毛龟

  绿毛龟,原产于虞山山涧之阴荫处。秦淮海诗云“ 龟藏坎水毛皆绿 ”。龟以象牙色底板,白头朱目者为贵。饲养者,必勤加洗刷,水用淡水或涧水,若遇漂粉水,毛必脱烂。春暖自坛中取出 夏初日食鱼虾。至冬初即冬眠,当入坛或缸内,不食不动,来年清明取出,每器容一头,一器多容则倾轧而秃毛不长。

杨梅

虞山之麓面临尚湖的宝岩湾,栽种杨梅历史悠久,果实汁多甘美。多年来,每年6、7月间均在宝岩生态观光园内兴办杨梅节,游客云集。宝岩原有“螳螂子”、“水晶”等13个杨梅品种,20世纪90年代,又从浙江余姚引进“荸荠种”、“李子种”和“白杨梅”,从吴县东山引进“大叶细蒂”等良种杨梅。经过长期的改良,现有“小甜山”、“荷叶盘”、“毛滴滴”、“老酸头”、“大叶细蒂”、“小叶细蒂”、“东魁”、“桃红”、“早红”、“螳螂子”、“水晶”等16个品种。不同于其他品种的黑红、紫红、桃红、淡红,水晶杨梅的底色是“玻璃白”色的,其上撒红点,是最具特色的地方品种。

支塘酒酿饼

  常熟支塘酒酿饼,是春天的时令食品,以当地的冬小麦和酒酿为主要原料。酒酿用以作药,可活血行经,散结消肿。支塘酒酿饼有荤、素之分,品种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酒酿饼以热食为佳,特点是甜肥软韧,色泽鲜艳,滋味分明,有浓郁的酒香味。

莲子血糯饭

  血糯米为常熟特产,米粒殷红如血。莲子血糯饭制作时佐以桂花、蜜枣,衬以白糖莲芯。糯饭紫红,莲芯洁白,入口肥润香甜,且具补血功效。被列入《中国小吃——江苏风味》。

叫化鸡

  叫化鸡,又名“黄泥煨鸡”。相传,明末清初,常熟虞山之麓一叫化子偶得一只鸡,苦于无炊具、调料,欲食难烹,遂将鸡粗粗加工,连毛涂上泥巴,置火堆中煨烤成熟,食之,味不同寻常。此法后经厨师不断改进,风味更佳,名声不胫而走。此菜应选用头小体大、肥壮细嫩的三黄鸡(黄嘴、黄脚、黄毛)煨烤。

蕈油面

  松树蕈油面,这种面是常熟的一个传统的特色面点,有“素中之王”之称,兴福蕈油面在常熟是出了名的。蕈 是一种野生菌,而松树蕈则是常熟虞山的一种特产。用蕈油作为面“浇头”的蕈油面,鲜美异常,非一般蘑菇可比。

  蕈油面,最早只是常熟兴福寺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后来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1947年10月19日,宋庆龄 宋美龄姐妹畅游罢兴福寺,在寺外林中野餐,一碗兴福蕈油面端上桌,清香扑鼻,宋氏姐妹品尝后觉得名不虚传,更是赞不绝口,连声道:“好、好、好,想不到小地方有这么好吃的菜和面”。

爆炒黄鳝

  爆炒黄鳝爆鳝丝、炒鳝片和响油鳝糊等都是苏式菜肴中炙人口的名菜。 响油鳝糊,因鳝糊上桌后盘中油还在辟叭作响而得名。制作响油鳝糊除掌握烹调技术关键外,外须上桌及时,否则,油降温后浇到鳝糊上没响声,那响油鳝糊就名不符实了。

方言

  常熟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常熟话古老特殊,8声调接近唐朝发音。常熟话清浊、尖团、平翘有别。常熟居民绝大部分属汉族江浙民系。

————————————

————————————

(0)

相关推荐

  • 周公太 | 瓦砾斋笔记(481—500)

    常熟记忆 今天 作者简介 周公太,研究员,常熟博物馆原馆长,江苏省馆藏文物鉴定定级专家库专家,上海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兼职教授,上海金城文物艺术专修学院客座教授. 瓦砾斋笔记(481-500) 周公太 ...

  • 常熟很小,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吸引我来到这里,美的让我嫉妒当地人

    为了能够看清常熟的真实面貌,我就像着了魔似的一次又一次来到常熟.我的家-苏州木渎,距离常熟六十公里,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我在很短的时间去了八次,每一次都是一天,每一次去的时候都是"雾里看花& ...

  • 周公太 | 瓦砾斋笔记(461—480)

    作者简介 周公太,研究员,常熟博物馆原馆长,江苏省馆藏文物鉴定定级专家库专家,上海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兼职教授,上海金城文物艺术专修学院客座教授. 瓦砾斋笔记(461-480) 周公太 461.太平天国 ...

  • 【诗咏虞山】虞山诗派著名诗人之瞿式耜诗选

    [诗人简介]瞿式耜(1590年-1650年)字起田,号稼轩.耘野,又号伯略,汉族,江苏常熟人,明末诗人.官员.民族英雄. 瞿式耜早年拜钱谦益为师,1616年中进士,后授江西永丰知县,颇有政绩.1623 ...

  • 【诗咏虞山】“虞山诗派”与明清民国三代常熟诗坛(下)

    3.明清两代,女诗人风起云涌,常熟女诗人群体尤其使人瞩目. 明末两大常熟才女:翁孺安,柳如是: 翁孺安,又名羽孺,羽素兰,嫁常熟戚施,追求名人风度,种兰啸歌,放舟吴越."能书善画兰,明窗棐几 ...

  • 【诗咏虞山】虞山诗派杰出人物之钱遵王诗选

    据<钱遵王诗集笺校>(谢正光笺校 三联书店一九九零年版)抄录 秋日杂怀八首 雾塞飙回六鹢过,月中影是旧山河. 悠悠身世长如此,忽忽人情定若何. 楚戍荒烟迷鼓角,苏台衰草阻干戈. 临风一掬新 ...

  • 【诗咏虞山】常熟状元为何多

    常熟状元为何多? 文◎陈 辽 <常熟状元>既回答了常熟状元为何多的大问题,又对科举制度作了新评价,仅此两大学术成就,它也可以在我国当代的文化研究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了. 据常熟市政协文史委员 ...

  • 【诗咏虞山】江南福地常熟及虞山诗派

    江南福地常熟及虞山诗派 常熟,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市下辖市.常熟市东北濒长江,东南邻太仓,南接昆山市.苏州市相 ...

  • 【诗咏虞山】虞山诗派杰出人物之钱陆灿诗选

    钱陆灿 [生卒]:1612-1698 [介紹]: 清江南常熟人,字爾弢,號湘靈,又號圓沙.錢謙益族子.順治十四年舉人.以奏銷案黜革.好藏書,教授常州.揚州.金陵間,從游甚眾,以一窮老書生為東南文壇領袖 ...

  • 【诗咏虞山】虞山诗派著名诗人徐兆玮七律选

    虞山诗派著名诗人徐兆玮七律选 尚湖秋兴 穷秋风雨黯江城,阻我扁舟十日程. 閗蚁河山催短景,吟虫身世悟浮生. 玉壶满贮伤时泪,瑶瑟翻成变徵声. 办得买山钱十万,碧云深处斅躬耕. 琴水虞山寄一廛,微躯生值 ...

  • 【诗咏虞山】历代名人咏常熟——晋唐

    晋·支遁 利城山居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 动求自方智,默守标静仁.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 迹从尺蠖屈,道与腾龙伸. ...

  • 【诗咏虞山】历代名人咏常熟——宋

    历代名人咏常熟(修订版)--宋 宋·李湛 乌目山五题(录一) 云门十里长,殿塔明朝阳.半夜风雨至,满山松桂香. 清猿啸远壑,好鸟鸣虚廊.尘土斯可濯,胡为语沧浪. 李湛(九*-?),或作李堪,字重任,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