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半月时间,我凄凄惨惨地考上了研究生 | 河海大学MJC经验贴

数数也快一年啦,最开始你在公众号上看我写福柯,现在你可以在公众号上看到我写你,这样比较起来,是不是福柯和你的距离只差一点点了嗷。

2019年5月,在秃头所公众号看到班总写福柯。当时我想,写得真好啊!我什么时候才能这么博学又潇洒。

2020年5月,收到河海大学拟录取通知,班女士邀请我写份经验帖。天哪!我居然有机会出现在秃头所公众号!我觉得我离博学又潇洒只差一点点了。

「 🌊 」

按照国际惯例,先自报家门:我本科是三本学校,学的新闻专业。报考河海新传专硕,初试378(校线364),复试232.6。到初试,一共用掉4个半月时间来复习。(尽管去年5月已经关注秃头所,但实际上8月中旬才正式开始备考)。

很显然,我的成绩不如很多秃头所的其他宝贝。与此同时,相较于鸡血文或者逆袭文,我的考研经历实在凄凄惨惨切切。(这个后面再说)

总之,这篇推文,大概不会有诸如“只要你....,你就能考上”的建设性建议,有的只是一点关于复习的想法和一个反转故事。

如果现在的你在焦虑的边缘反复横跳,这篇推文也许能给你些力量。

-

  阅读指南  

关于复习

(公共课、专业课、复试、tips)

她和她的故事

(好啦,不会写成青春伤痛文学)

「 🌊 」

  关于复习  

作为懒惰型选手,我坚守着“能不背书,就不背书”的信条,秉持着“只要我能理解,我就能答题”的原则,开始考研。因此:

🚩 英语复习「75分不上不下选手」

英语上,我做的事有:看了两遍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的配套视频课、两遍词组背多分的配套视频课;做完两遍英语一真题;做完一遍英语二真题。

从时间上说,我每天花3—4小时学英语。8、9两个月主要是看恋练有词和词组背多分的视频课,一天看4节课。(这两本书加起来一共230节课,因为时间紧,所以我2倍速学习)

10月开始,我一边重复看上面说过的视频课,一边做真题(主攻方向)。这次刷视频课是为了保持语感,同时尽量记住单词的词根词缀,以及词根词缀的情感指向。(夸一下朱伟老师,这个男人不仅喜欢摇滚乐,还很会讲段子。我没有理由不爱他。你知道,喜欢就是动力!)

另一边,我以英语一的真题作为主要练习对象。因为英语二近年来难度和风格逐渐向英语一靠拢,并且英语二真题仅10份(2010-2019),作为练习题而言,实在不够。

在做英语一的时候,我主要精力放在阅读上。第一次刷真题时,做两件事:先做一遍真题,然后根据做错的题目分析错误的原因——没在原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没看懂句子、错误选项太妖娆...当找到错误原因以后,就开始归类总结+对症下药。比如,如果没在原文中找到对应语句,且题目不涉及事实细节,那么这题答案多半是文章或段落的主旨。

第二遍刷真题时,除了验证之前总结出的做题技巧,主要用来看文章逻辑和答案的关系。比如,转折后面的句子一般会设置正确答案。同时,我也用这次机会练习了翻译——把长难句拿出来口译,实在不会的,就抄下来,通过 拆分句子结构+查不会的单词释义+对照答案上的翻译 来练习。

做完上面的工作,就到11月下旬了,这时候我拿出英语二真题,进一步完善做题技巧,同时练速度。(我给自己的要求是15分钟一篇阅读)

总体而言,我把精力主要放在了阅读题、新题型和翻译上。至于完形填空和作文,我几乎没时间练习,只在最后两周简单看了朱伟的写作宝典(蓝色那本),以及带着视频课刷出来的语感,就上了考场。

补充一下,我英语基础一般,六级只444分。时间充裕的姐妹,在作文上还是可以多花些时间。(我当时实在时间太紧啦!)

🔍 英语二参考书:

朱伟《恋练有词》

朱伟《考研英语词组背多分》

朱伟《考研英语(二)写作宝典》

华研外语《2020考研英语真题集训》(英语一真题)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真题真练》(英语二)

朱伟《考研英语二预测卷》(这个可有可无 还是以真题为主)

🚩 政治「59分悲情选手」

惨痛的事实告诉你,不背书有多惨!!!姐妹们,一定要背书啊!!!

我复习政治的时候,除了肖4肖8,其他资料都来源于徐涛。b站有很多徐涛的课程,我用两个月看完了全部课程;10月的时候因为预测卷没出,所以这个月我没复习政治。11月以后,肖大大和徐涛的预测卷陆续发售,我才恢复练习和开始背大题(懒惰+时间紧,所以只背了肖8大题的答案框架,但去年他的预测有些失手)。

考完以后,看微博说,徐涛都预测到了,我实在难过。看到成绩的时候更难过,如果当时早点背书就好了!(至少能背完徐涛的预测题...)

还有一点,就是对待政治千万不要偏科。我很喜欢政治里哲学的部分,所以主要精力也放在哲学上,对其他内容只是得过且过的态度。

总之,如果能再来一次,我一定努力背书,认真对待政治所有内容(唉!)

🔍 政治参考书:

徐涛《2020考研政治核心考案》

徐涛《2020考研政治通关优题库真题版》

徐涛《考研政治预测8套卷》

徐涛《考研政治冲刺背诵笔记》

徐涛《考研政治考前预测必背20题》

肖秀荣《考研政治终极预测8套卷》《考研政治终极预测4套卷》

🚩 专业课

专业课复习,我做的事有:报了秃头所的暑假班+答题班+实务班+模拟考、关注秃头所的公众号、补充看前沿论文、理解记忆名词解释;

去年7月我从公司辞职,8月中旬才正式开始复习。我的心和剩下的备考时间一样的紧张。不过,靠着些本科学习的底子,加上秃头所暑假班,我在8、9两个月快速过了一遍基础知识;同时,我还看了两遍秃头所的名词解释小册子,不是背诵,只是熟悉基础概念+了解热点名词。至此,我顺利从一个已经忘记卡尔·霍夫兰的废铁选手,成功晋级,开始形成了自己关于新闻和传播知识的框架。

10月份,实务班和答题班轮番轰炸。先说理论知识的复习,一方面我不断做题+修改+做题,不断修改自己答题的切入角度和论述逻辑;另一方面,我也利用做题,开始做自己的专题笔记。以国际传播专题为例,我整理的笔记有:基础知识(概念、提出者、缘起)、现状(专业媒体的实践、自媒体的实践、新理论)、答题班相关的题目、其他(公众号里相关内容、自己平时的感悟等)。

第一个“答题”是答题班的题目。蓝色字的内容是我当时的想法、论述逻辑、分析学姐论述结构 等补充性内容。“四全媒体”是从论文和公众号里摘录的干货。
第二个“做题”是秃头社公众号的推送,当时觉得花总的论述太精彩了,没忍住就一字不漏地抄下来了。
现在想来,寻求复习的捷径都是徒劳,只能不断地练习。依靠答题班做成的专题笔记,是我专业课复习过程里最重要的资料。(啊,我真的推荐秃头所的答题班!挽救我的关键性因素!)
说完理论知识,就到了实务内容的复习。除了实务班,本科的学习、新媒体相关的实习经历给我带来一定“红利”。我好歹明白消息、评论的基本写作格式。但最为重要的是,多看多写。我当时主要看的有: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新京报评论、红辣椒、光明论、澎湃新闻评论。尽管在秃头所最后的模拟考里,我的评论只是中等分数,但平平淡淡才是真。(至少咱不是低分,对吧)
今年河海新传的初试考题相较难大来说偏基础,有关新闻写作的基础概念较多,还意料之外地没有新闻评论,却有采访策划。但无论如何,我都认为大量练习如何答题,以及大量阅读新闻和新闻评论,都是必不可少,甚至相当关键的举措。
🔍 河海大学专业硕士参考书:
# 初试: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
《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名词解释》
秃头研究所《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南大新传2014-2019真题)
# 复试参考书: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 我的课外阅读:
勒庞《乌合之众》
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曹林《时评中国》
🚩 关于复试
复试前,班女士给我做了一次模拟。她指出我说话时的小动作,还给了我无数信心。(啊!她超级温柔,爱了)所以,复试前,有条件尽量进行一次模拟哦!
一句真心话是,复试除了知识,还要,敢问和真诚!
河海的导师们都很和善,在我没听清的时候,为我重复了5遍英语题目(捂脸.jpg)。只要真诚和导师们沟通,他们会体谅你的。另,一个小建议是,如果没听清题目,不要一直“pardon?”,你可以尝试告诉导师,你具体是哪个单词没听到,这样,你和导师的沟通才不会太尴尬。
🚩 tips
❓ “需要手抄笔记吗?”
书上的内容就让它在书上吧。做一个知识框架,加上自己的理解,最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就已经相当优秀了。(嘿嘿嘿,这是当时上课的时候,听班班说的。)
❓ “好无聊啊,我不想学了...”
刷会微博吧,姐妹。我想,大概新闻与传播就是正在发生的,我们的生活;那些理论和概念也许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内容。如此,不局限于文本内容,关注正在发生的日常,学习新传就不会觉得太枯燥啦。
❓ “我每天都觉得自己不行,我没信心了”
如果你真的超级紧张,你可以试着倒立,有奇效。另外,不要试图通过多洗澡缓解压力,只会让皮肤角质层受损(别问我怎么知道,难过)。
「 🌊 」
  她和她的故事  
2019年开春的时候,我总觉得掉进了一个巨大黑洞。那是地地道道的黑,任何有形的东西都无法辨别,包括自己的身体。处在黑洞中,我觉得自己从肉体中飘出,在虚无缥缈的空间里来回彷徨。我开始长时间发呆,我躲在房间里不和任何人说话,男朋友提出分手,朋友们都在别处努力生活。
我和周围的一切断联。
决定辞职去考研的时候,有人问我读书有用吗?说实在的,我明白他们的意思,读书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
但于我而言,考研其实有些逃避现实的意味。从小我被要求能考100就绝不能考99,为了达成这个要求,我几乎把用于兴趣、和朋友交流的时间耗尽。高中的时候终于不再有任何动力,高考前的一个月几乎不再学习。到了大学,家里老人的逝世、即将毕业的焦虑将我拖进更深的无可奈何。就这样,我反反复复地飘在黑洞里,反反复复地体会虚无,我已然开始怀疑活着的意义。而考研,只是暂时将我和那些堆积在身上的期望隔离开,让我逃进一个相对简单的空间。
8月,我开始复习备考。尽管我和周围的人断联,可实质上我做不到独处。这也是我采用大量视频课学习的原因:我需要转换注意力,我需要不用我说话就可以完成的沟通。简言之,房间里得有声响。
日复一日,我重复着前一天的复习内容,听课、记笔记、听课;日期这一概念几乎从我脑子里消失,昨天的后面是今天,今天后面是明天,日出日落,月升月没。我知道这样下去我势必做出不恰当的举动,但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我体内没有丝毫可供改航道的动力。
然而,转机来得悄无声息,毫无预兆。
起初,我以为,自己是不断被考研结果诱惑,以至于不断在其上投入注意力:我开始以一个月为准规划复习进度、为了保持长时间学习我晚上走一万步来锻炼身体、为了吃早饭我开始在早高峰挤进包子铺...
10月,为了保证答题班作业的提交和修改,我开始恢复与人的正常交流:一开始,是和批改作业的学长学姐说两句;后来,是考研群里的大家相互输送温暖,我甚至遇到了深夜叫我嗑糖的姐妹。
初试结束,我才意识到,距离上一次长时间发呆、彻夜哭泣的日子,已经很久了。
春节,我斗胆问爸妈为什么对我考研丝毫不关心?以前他们从来只会让我在考完第一时间冲去逼问老师考试成绩。
我妈说,“你中考紧张得写不出字,那时候开始,我反思是不是我给你太多压力。现在,我只希望你能顺利地写完试卷。所以不问你情况。”
和这世界连接上了,我想。那些觉得一无所有的日子、那些觉得生命毫无意义的日子、那些觉得孤立无援的日子,骤然反转。
被拟录取以后,有朋友放弃和对象过521跑来找我、有朋友调休出来找我、有朋友开始规划夏天是不是要一起去看海...
我快要走出我的黑洞。
如果非要现在就给这个故事一个结尾,那就援引我朋友在我复试前两天说的一段话好了:
“现在吧,就两条路。一条呢,你佛一点;另一条呢,你就逼死自己。但如果是我,我选第一条,因为我佛慈悲。”
是了,我佛慈悲。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