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奇门遁甲学中天人合一的全息原理 [2009年02月25日

 论奇门遁甲学中天人合一的全息原理

此文在2007年北戴河举行的第四届“中华易学文化大会”上评为特等奖论文,发表在论文专集上。

【内容提要】奇门遁甲以易学原理中的天人合一观为指导,运用天、地、人三才的整体思维模式,探索天人相通、万物相感的全息原理,以其符号系统摹拟出宇宙万象的数学物理模型,为现代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把握世界万物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奇门遁甲    天人合一    全息思维

《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种一分为二的推演法,同时又是建立在八卦归四象,四象归两仪,两仪归太极的合二为一的归纳法基础之上的。体现了古人万物一体的整体思维模式。

《周易·说卦》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先哲认为人是天地的产物,人与自然相通、天地相合,人与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天地之道与人合为三才。《周易·系辞下》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易传》中以五、六两爻象征天,初、二两爻象征地,中间三、四爻象征天人。《周易·说卦》又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仪;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这充分说明天地之道与人道所遵循的法则是一致的,均以阴阳、刚柔、仁义作为变化的法则,它们之间对立统一、和谐共处,有着共同的运行规律,因此可以天人相通,万物相感。天、地、人三才的整体思维模式把人与自然合为一体,不可分离。

我们知道,海潮的涨落是受日、月引力的影响而发生的。同时日、月引力与人体也有着关联,如月亮对女性月经周期的影响,月经来潮与满月时的月引潮力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是天体运行周期与人和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科学家通过对天体运行的研究探索,发现了自然界许多事物变化的规律性,如日、月引力与地震,据有关资料分析,地震发生的次数与太阳活动兴衰的十一年和二十二年周期相关。此外,统计分析还得到地震存在13.65的周期,这与月球位置运动的半周期相关,说明地震和月球的位置有关,即日月引潮力可能对地震的发生起到重要的触发作用。另外还有,火星与人的体能,太阳黑子和耀斑活动的高峰期与洪、涝、高温等灾害,厄尔尼诺现象与异常气候,流行病及某些疾病的死亡率等存在着周期性的关系。等等现象表明,人作为地球上有生命的物体(太极宇宙整体的组成部分),天体中的星辰(至少是太阳系中的行星)能够强烈的影响人体的生物周期与节律。然而,日、月等星体引力,即对人类有危害的一面,也有造福人类的一方。

在刘新亭先生主编的《大病大难预测》(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年)一书中说:“从宏观上看,假如在太阳系里,星体引力都消失了,地球可能会离开太阳,不知掉到何处,我们地球上现在的生存环境就不复存在,一年四季、水、空气可能都没有了,人类可能会像恐龙那样灭绝,甚至,可能还不如恐龙,因为,恐龙灭绝后,还演变成了现在的化石,人类可能连演变化石的条件都没有。由此看来,星体引力对于人类是何等的重要。然而,我们人类总希望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把自己的生存环境搞好一点,让自己的生活更舒适一些。比如,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曾经指出,希望把月亮毁掉,从而改变地球的倾斜,使地球上没有春夏秋冬之分,常年只有温暖的气候。诚然,按照地球上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把月亮炸碎是可能做到的。那么,在月亮被炸碎以后,地球也就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卫星。这样,地球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晚上没有了月光,月亮的碎块可能会撞到地球上,核弹爆炸可能严重影响地球环境,……。除此之外,从星体引力角度,地球失去了近三分之二的被引力,地球、地球生物和人类,将会发生多种多样的灾难性变化。美国太空工程师谢鲁·皮尔逊博士在论述月地关系时也曾指出,当太阳系最初形成的时候,月亮即受到地球的吸引,成为地球的卫星。由于月亮对地球的吸引作用,地球上的海洋出现强烈的海汐。海水的这种起伏引起的巨大摩擦力,使地球气温剧增,导致地心熔化,熔化后的岩浆,在巨大引力之下,出现旋转式滚动,随之产生了地球磁场。而这种磁场又成了地球的'保护盾’,减少了太空辐射对地球的侵袭。如果没有这个保护盾,太空辐射线会将地球上最初出现的生命幼苗全部杀死。所以,谢鲁·皮尔逊认为,月亮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远比太阳大的多(笔者注:太阳及其它星球对地球的影响也绝不可忽视,如地球的自转受着太阳活动的间接影响),没有月亮,地球上可能根本不会有生物存在。我们觉得,无论这种认识的可信程度有多大,而月亮对地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很可能就是地球的一颗保卫之星,月亮消失之日,或许是人类灭顶之灾到来之时。”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天地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感应的,宇宙星辰影响着地球,地球同样也影响着相关星球(如地球对月亮的作用),天地之间的相互感应又影响着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黄帝内经》中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又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由此表明,在易学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模式中,非常重视天地之道与人类的关系,寓人于天地之中,天人相通,万物相感,突出了人与天地之间的整体互联关系。

现在我们引用有关资料,以月相变化对人体影响的关系为例,作一简略的论述。月球绕地球的公转是由西向东而行的,当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随着地球一起绕太阳公转,所以地球上的人类观看到的月亮有周期性的变化。月亮的这种盈亏变化名为月相,月相变化的周期叫朔望月。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月亮、太阳基本上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即月亮和太阳都在地球的同一侧,太阳光照射不到的月球的半球对着地球,所以从地球上看不到月亮,这时为“朔”也叫新月,此时太阳和月亮对着地球方向的引力汇聚在一起,对地球形成了同一方向的巨大引力。随着地球的公转,被太阳照射的那半个月面逐渐开始朝向地球,由于月亮对着地球的一面,正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了,所以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其形为为向右凸出的弯镰形,被称为“上弦”月相,这时月亮与地球的连线和太阳与地球的连线呈九十度的夹角,其综合引力小于朔、望期的引力。上弦之后,从地球上逐渐看到越来越大的月面,当太阳直射的月球那半球正对着地球时,看到的将会是一轮满月,这是由于月亮对着地球的一面,被太阳全照亮了,这种月相被称为“望”也叫满月,此时地球处在太阳与月亮的中间,日、地、月基本上处在一条直线上,使得处在日、月中间的地球受到的引力强于平时。过了望之后,看到月亮的部分又会逐渐变小,看到左边明亮的半圆时,称为“下弦”月,这时月亮与地球的连线和太阳与地球的连线呈二百七十度的夹角,其综合引力小于朔望、期的引力。之后,又逐日减小,成弯镰形,称为“亏月”也叫残月,接着是下个月朔的开始,以此周而复始。

被称为中国古代医学经典的《黄帝内经》中早以认识到了月相对人体周期性的影响,有关这方面的记载道:“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虚,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廓空而治,是谓乱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灵枢经》中亦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宽,皮肤致,毛发竖,腠理郄,烟垢著,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廓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腠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灵枢·岁露》)先哲的探索研究与现代科学不谋而合,例如由刘新亭先生主编的《大病大难预测》一书中,通过科学论证,实例分析,阐述了月、日引力与人类疾病、自然死亡、自杀、恐怖事件、空难、人的出生、人体变化等的相应关系。现代科学还证明:太空中日、月、星辰等星体引力作用,不但影响着地球上的人类,而且对其它事物同样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包括植物与非植物,生物与非生物,有形和无形,动态与静态等等。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感应的,地球的运动同时受到日、月及其它星辰的影响,而作为天地精华的人类当与其休戚相关。天地人相互影响、彼此相关,互为一个统一体,由于相互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通,从而形成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只有掌握了这种大道规律的人,才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文言》)

生命得已维持的最关键之点是它能够吸收能量,用能量创建复杂性和秩序,这表观上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矛盾,因为这个定律声称宇宙中的无秩序程度(熵)总是增加的。然而,生物代表的局部熵减少总能被其它某个地方更大的熵增加所抵消。对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我们这个减少了熵的泡是用太阳内部产生我们所需能量的变化造成的大量熵增加予以补偿的。……近来,一些科学家从一个不同角度的看待生命,提出了关于总体宇宙的新观念。1970年代,詹姆斯·拉夫洛克(James LoveIock)提出整个地球可看成一个生命体(盖亚)的假说。这个观念(虽然)是有争议的,但它促进了新的思维方式,对维持我们这类生物在地球上的合适生存条件的各种反应的作用也已经有了新的悟力。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李·斯莫林将这种类比外推,提出整个星系也可以看成生命系统:“旋涡星系的物理过程中看来存在某种生态体系,通过这一体系,导致恒星形成的结构物——旋臂和与之相连的气体尘埃云——能够以比相关动力学时间尺度长的多的时间尺度维持住……它们必定包含我们在各种非平衡状态以及生物系统中看到的那种自我组织的物质及能量的循环。”斯莫林将这个类比进一步外推,提出整个宇宙也许可能看成有生命的,而且已经进化成功(严格的达尔文进化论意义上)了好几代早期宇宙。安德列·林德也设想过达尔文式的宇宙演化情景。……正如盖亚假说促使地球科学家从不同角度考察我们居住的行星一样,这个“生物学范例”至少鼓励了天文学家以新的洞察力来思考宇宙和它的内容物。天文学家开始使用生物学中诸如进化和种群动力学等概念了,尽管他们小心谨慎地强调这些都“只是隐喻”而已。进化群种思想,比如,已经改变了我们对星系形成和演化的认识。(引自《大宇宙百科全书》,[英]约翰·格里宾著,黄磷译。海南出版社2001年)

从上面的引证可以看出,当西方理性科学走入绝境的时候,其微观思维模式只有向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宏观整体思维模式靠拢,在这种中西文化撞击与溶合之中,才会产生产生最伟大的科学壮举。

常秉义先生在《周易与历法》(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一书中说:“八十年代,我国科学界发现了地球与人体相一致的经络和穴位系统,从而首创了地球经络穴位结构理论,在国际科学界引起轰动。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地球经络、穴位结构不仅与人体经络、穴位结构完全相对应,而且与《周易系辞》中天、地、人'三才之道’正相吻合。这就有力的证明了古人“天人相应”、“人与天地参”等命题完全是科学的概念。”

奇门遁甲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将阴阳五行与四时八方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模拟天地万物的系统,由于这个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每一宫中(天、地、人、神四盘)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且分别具有阴阳五行性质,阴阳五行在天、地、人三盘的框架中发展变化,达到“合一”(信息感应沟通),这种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天人合一”理论,是通过阴阳五行四时八方的组合而构成体系的,是以物类的相似和数的机同为感应基础。站在当代科学的高度和辩证法的高度,我们就会发现,奇门遁甲时空数理模型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它的理论是唯物的,思维方法是辩证的,从多维立体时空的整体角度,对宇宙万物进行全方位综合分析与论证,体现出天人相应、天人合一、对应平衡、中和一致等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科学的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易学广大悉备、变化万千、鉴古析今、推断未来,奇门遁甲以其符号系统摹拟出宇宙万象的数学物理模型,以九宫、八卦、八门、九星、三奇、六仪、八神等符号构建起了一个宏观的宇宙系统,体现了宇宙自身及社会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其系统内部,九宫在空间上方位有序,时间上季节相依,随着时空的变化各宫中符号系统也随之发生变化,系统之间互动互联、错综复杂,运用系统之间的生克制化原理辩证分析,便可知此解彼,预测未来。

任何信息必以一定的物质为载体,因为信息出自物质。以奇门遁甲来说,符号便是主要的物质载体。而这种物质载体的主要特点则是符号之间运算的辩证科学性,其间包含了宇宙万象及其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其原因就在于符号系统中蕴藏着深奥的哲理。这种哲理就是由天盘、地盘、人盘三盘相加而摹拟宇宙自然运动和社会变化规律,是天人合一全息原理充分运用。物质是信息的载体,通过对物质现象的演绎归纳与分析,类推比拟出未知领域的变化。这种模拟方法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例如现代仿生学就是以生物的许多灵巧、快速、高效的导航、识别、计算、生物合成和能量转换系统为原型,与人造机器进行类比、模拟、仿制而成的。著名逻辑学家格·克劳斯说:“一般说,获得正确类比推理的可能性是基于自然界本身是一个合乎规律的体系,其各个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研究,为类比推理方式从事物共有的系统、信息、结构、功能等方面沟通各个领域,为实现不同学科的整合创造了条件。在探讨天体演化、生物起源、物质结构之谜时,它已经开始在分子、原子乃至基本粒子水平上运用东方文化的传统思维对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进行重新认识和研究,并借助类比推理方式,从总体上把握不同物质、不同体系、不同形态的各种学科系统。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闻名于世的十四项重大科研成果,其中有十二项与周易的理论思维不谋而合,如耗散结构理论、浑沌理论、分形几何、一元数学、物元分析、生物全息等等……。国外科学家通过研究周易原理,启发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路,创立出了许多新学说。周易学中蕴藏的深刻哲理、思维模式,为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超前的人类智慧,只要我们认真的探索、研究、挖掘、借鉴,能够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将会成为现代科学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