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故事:借医术为入世之谋

烈日炎炎的夏日,怀揣着香港西医书院毕业证和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发奖状的孙中山,要回乡下去看看,路过澳门时,却恋恋不舍,漫步在圣保禄教堂的遗址上。

  孙中山知道,圣保禄教堂始建于1602年,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整个工程直到1640年间才完全竣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教堂。只因为1835年的一场大火,直烧得就剩下教堂正面的前壁和堂前的石阶。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国传统牌坊,本地人便称为大三巴牌坊。

  孙中山拾级而上,来到牌坊前面,伸出手去触摸到那用麻石砌成的大三巴前壁。

  近两天来,孙中山一颗高贵的心一直有点儿烦,有点儿恼。当他的手触到石牌时,仿佛有一种来自久远、神圣的祥霭在温润他的心,驱散他心中的烦恼。

  “我对这举世闻名的圣保禄教堂应该有足够的尊重,就象对自己也应该有足够的尊重一样,我不该为一点小事受挫就生气。”

  孙中山这么想着,目光欣赏地注视着石牌上的花纹。他感到有些放松,手仍然虔诚地、极有涵养地一来一回地轻抚着石牌。

  他刚说到的一点小事,指的其实是他香港西医学堂毕业后失去的首个工作机遇。

  根据孙中山在香港西医学堂学业上突出的表现,他的恩师、英人康德黎请求港督威廉·罗便臣推荐他赴京任职。威廉·罗便臣接受了康德黎的请求,至函英帝国驻北京公使,希望英公使能把孙中山推荐给北洋大臣李鸿章。英帝国驻北京公使采纳了港督的意见,极负责地将孙中山推荐给李鸿章。

  看过公使的推荐信和孙中山的有关资料,李鸿章接纳了孙中山,授予孙中山“钦命五品军牌”、每月俸暂为50元,“可以至京侯缺”。

  从小到大,一直以来,孙中山都在勤苦地学习,无论学习什么,目的都是济世救民。如今,西医学院刚刚毕业,就能获名臣李鸿章推荐,得月薪五十元的“钦命五品军牌”之职,这无疑是报效国家的良好机遇。

  更何况,李鸿章是香港西医书院名誉赞助人,深受孙中山恩师康德黎盛赞,就在1892年孙中山的毕业典礼上,他还聆听了康德黎盛赞李鸿章“信仰科学”、为“中国之俾斯麦”的演说,心里对李鸿章充满好感,只想能跟着这位“中国之俾斯麦”,干一番强盛自己国家的大事来。

  孙中山满怀美好愿望,兴匆匆地到广州去办理赴京手续。接待孙中山的,是李鸿章的哥哥,担任两广总督的李瀚章。

  这李瀚章,从1889年8月8日奉旨接替张之洞两广总督的官职,作为广东、广西两省之最高统治者,清王朝的封疆大吏,可能是在官场上混得太久,看多了一些丑恶的事情,办起事来颇为刁钻。他见孙中山持了哥哥李鸿章的信函来,不仅不好好款待,反而百般刁难,不停地问这问那,抖露出许多不信任不说,最后还要孙中山填写三代履历。

  孙中山父亲孙达成,早年在澳门闹市内著名的板樟堂街开一间鞋铺,当鞋匠十多年,积累了为结婚用的“老婆本”,三十多岁才回家乡翠亨结婚。

  这些,又有什么呢?就是中国的皇帝,其中还有要饭的。一个人的出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是我来为朝廷做事,与我三代何干?更何况,一脸的不信任,仿佛手上他哥哥李鸿章,还有恩师康德黎,以及港督罗便臣这些人主动为我亲笔写的推荐信,都是我用不正当手段换来的。

  孙中山这么想着,又气又恼。他一甩袖子,扭头走出两广总督府,放弃了赴京任职的美差。

  他人推荐的工作没法做了,自己可以做一份自己热爱的;直接报效国家的机会丧失了,还可以间接地报效国家。

  “不为良相再做良医”吗!孙中山想到这里,不由自嘲地笑了笑,在心里问自己:怎么,我怎么走回到檀香山杜老师走的路上来了?

  他笑着摇摇头,抬起来,望了望牌坊上湛蓝的天空,心里有了主意。

  大约过了半小时,孙中山已经出现在镜湖马路上。就在这条路的南端,有一所镜湖医院,在他还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时,这家医院的董事曹子基、何穗田就曾热情地邀请他到这里来行医。

  镜湖医院,1871年时由澳门华人创办,是当年南中国颇具规模的中医院,不仅设备完善,而且管理机制十分先进,遗憾的是当时还没有兼设西医。

  就在孙中山于香港西医学院毕业的前一年暑假,回乡时露过澳门,偶听人说有一病人肾囊大如斗,久病不治,已然快要毙命。

  当时说者无意,听者却有心。孙中山一听有病人要死,即动了测隐之心,追问病人住址。赶到那里,却正是镜湖医院。

  孙中山看过病人,又问过病情,声言说:“我可以治!”

  这言语一出,不啻是一个震天的惊雷。堂堂的镜湖医院,一流名医不多也有七八人,大家诊治了那么久,病情都不曾见好转,你一个学生,怎么就敢出此狂言。更要命的是,这病人是谁?正是澳门大绅士、镜湖医院董事曹子基的亲戚。

  虽然孙中山敢口出狂言,却没人能做得了这主。孙中山看着病人痛苦,像是自己难受一样,心里着急,两眼一瞪大声催促说:“快去找能主事的人来!”

  于是便有人匆匆跑去找来曹子基。这位澳门著名的绅士看看孙中山,又看看自己生病的亲戚,良久,一挥衣袖说:“就让他替你诊治吧。”

  奇迹出现了。孙中山先用银针刺出病人大如斗肾囊里的水,然后再进行手术。他一双神奇的手,竟从病人的体内取出一个大如鸡卵,重一两七钱的结石。

  现如今,这种事已是不足为奇,可在当时,去实属罕见,直惊喜得老绅士曹子基对孙中山翘起大姆指,真诚地对孙中山发出邀请说:“西医利害,我信了。你毕业以后,就上我这儿来。”

  孙中山当时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只是挥挥手就赶回乡下去了。现在,孙中山回来了,他挺着胸膛,一步一步地朝镜湖医院走去。

  澳门开埠几百年,长期华洋混集,中西文化融汇,彰显“两先”之新兆,既得风气之先,亦敢领风气之先。至于镜湖医院,更是有作为、有创意的组织,能给予西医西药发展以良好机遇。

  我要抓住澳门这“两先”的机遇,在镜湖医院这个平台上,在华人社会中竭力提倡西医,宣传科学,强壮我国民身体,为国家的强大出一份力。

  孙中山抱了这样的想法,1892年9月,正式走进澳门镜湖医院行医,成为澳门有史以来首位华人西医。从此,与这座小城结下不解之缘。

  镜湖医院办院宗旨是“赠医施药、为民解困、兴学育才”,这些正合孙中山的口味,他不但身体力行,还又推出“自愿赠医”、“药局赠药”的办法。在《中西日报》上,孙中山公开声明:“每日10点至12点钟在局赠诊,不受分文,以惠贫乏”。

  除此之外,他还始终不忘医人之心,在行医过程中,帮助乡民破除迷信。

  这天,孙中山进镜湖医院还不到半年,听到翠亨村民陆檀生的妻子难产,痛了一天一夜,都没有分娩,村里有名的接生婆,竟然吓得满脸是泪。孙中山知道后,立马急行30里路,赶到陆家。

  让一个男人来接生,当地人认为主家会倒大霉,便百般阻拦。

  “再不让我为她接生,你家女人就要死,这世界上,还有比死人更倒霉的事吗?”孙中山诚恳地开导他们。

  结果,没人阻拦了,孙中山为产妇施行手术,最后用钳子夹住婴儿额角,把婴儿拖了出来。母了平安,合家欢喜。

  这之后不久,孙中山又医好一个患痔疮二十余年、求医各地未能医治、名叫魏恒的人,还有一个十数年的肝风、两个数十年的脑患和两个六十多岁咯血的人,他们一一都在孙中山的医治下恢复了健康。

  为此,1893年,澳门的《镜海丛报》以“镜湖耀彩”专栏,登载了孙中山一连治愈的六个病例,盛赞他医术高明,说:“数月病源,一朝顿失。复荷先生济世为怀,轻财重义,药金不受,礼物仍辞。”

  澳门知名人士卢焯之、陈席儒、吴节微、宋子衡、何穗田、曹子基等还联名在报章上两次刊登《春满镜湖》广告,介绍孙中山行医情况,以及他高尚医德。

  一时间,孙中山的医名鹤起,精湛的医术为众多澳门人所折服。人们都称赞他的举动为“悬壶济世,贫苦受益”,求医者因此接踵而至,就诊者户限为穿。

  然而,由于孙中山经常义诊或免收药费,尽管求医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孙中山医馆仍然收不敷支。

  孙中山不以此为意,除了行医医人的病,还非常地挂念着自己的国家,思谋着如何来医好这个千疮百孔腐败的清王朝。

  当时香山的前辈中,有两位著名的“改良主义者”,一位叫郑藻如,一位叫郑观应。郑藻如是香山濠头乡人,官至大清朝内阁侍读学士、鸿胪寺卿等,还出任过驻美国、秘鲁等国公使。早在1890年,孙中山还在读书,就上书郑藻如,提出学习西文先进科技,立法禁止鸦片、办学育才等建设家乡的主张。

  郑观应可是个了不得的人,他虽为工商巨子,却一刻也不曾停止对中国命运思考。此刻的他,正隐居在澳门写他的《盛世危言》。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指出国弱民穷的根源在于专制政治,并首次提出“兵战”不如“商战”的观点。

  《盛世危言》刊出后,人们更是竞相传阅,被时人称为“医国之灵柩金匮”。

  1895年光绪皇帝看到此书,命印刷2000部,分发给大臣阅读。

  几十年后,美国著名的学者R·特里尔在他写的《毛泽东传》中也说:

  “一本倡导改良呼吁技术进步的书——《盛世危言》,使毛泽东形成了这样的思想,为了拯救自己的文明,中国必须借鉴西方的东西。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具有改良思想的买办。他使毛泽东产生了这样的考虑,为了中国的命运,他应该走出韶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在他更早写出的《易言》基础上完成的。此刻的孙中山,已经看过郑观应的《易言》和另一部《救世揭要》,对郑观应很是敬佩,便常会去他那里走动,与他谈论一些救世的想法。

  “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自强之道战胜列强,这是医治眼下中国的根本。”郑观应沉思着说,见孙中山领悟地点着头,便非常高兴地接着讲道:

  “要国强,必须重视西学,发展教育,注重掌握西方天文、地理、人学的新式人才的培养。按古今中外各国立教养之规,奏富强之效,厚本首在学校,艺院日多,书物日备,制造日广,国势日强。”

  “现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取材之地、牟利之场’,遂采用'兵战’和'商战’两种手段来对付我们。依我之见,商战比兵战的手法更为隐密,危害更大,所谓'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捭可敝国无形’。所以我认为,'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往’,'我之商一日不兴,由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为此,我们'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郑观应与孙中山,两人虽然相差24岁,却是一见如故,很快成了忘年之交,老的侃侃而谈,少的心领神会地聆听。每次离开郑家大宅,孙中山心里都有不少感慨。

  孙中山医院生意日隆,引起当地葡萄牙籍医生的嫉妒。当时澳门法律,在澳门的西医,只能凭葡萄牙医科毕业证书请领行医执照,一些葡籍医生抓住这点,状告孙中山。

  无奈的孙中山,只好去广州行医。他在镜湖创立的中西药局,却维持营业了多年,并成为革命党人在澳门活动的据点之一。这是后话。

  孙中山到了广州之后,以合股的方式在沙基开设东西药局,不到半年,便名扬羊城,成为知名的医师。孙中山却一点也不以此自满,反而常是忧心重重的,因为在行医的过程中,他已经深深地感到:

  “医术救人,所济有限”。

  现今的中国人,不是因为身体有病,而是因为缺乏精神,才会被列强侵略和压榨。中国古代的兴衰和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历史教训,不是早已说明:

  “国人必须要有坚决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才以救亡图存。我既然明白了这一点,该怎么做呢?”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得好:'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对,我不应该局限于医病,应该做一个关心民众疾苦、扶危济难,发挥更大价值'医国’的'上医’。

  既然这样,我从今往后就借医术为入世之谋,救国救民、为争取国家的自由平等奋斗。”

  把这个人生的目标想清楚了,孙中山心中欢畅,脸上露出淡定地笑容,抬眼眺望湛兰的天宇。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0)

相关推荐

  • 论中医的医术。

    现在还有多少会看病的中医大夫,又有多少中医大夫会号脉,望闻问切,现在还有会的吗?现在的中医都是披着中医外科的西医罢了,看病都是按照西医的方式检查,抽血化验,还有中医吗?

  • 往昔|孙中山:引进红十字救护知识第一人

    READING 中国红十字会诞生于1904年3月10日.但在此之前的几十年中,有识之士就已为在中国创兴红十字会而奔走呼吁,掀起一波又一波"启蒙运动"的浪潮.在"西学东渐& ...

  • 《我要一件满后毛衣》皇帝小说最新中国奢侈品故事第8集入世秘诀

    作家:皇帝,全球独家发布于皇帝小说 十年前的中国很多产业链都没有打通,能有台电脑上网,都已算是互联网时代的标配了.那时候沟通主要还是靠电话. "昊天!人家都削尖了脑袋往大城市里钻,你却逃离北 ...

  • 经典故事 | 借钱

    内容来源:胡传虎 阿毛从小就跟着母亲到处乞讨.阿毛虽穷,却一心想读书,和母亲乞讨时,遇到有钱人家的私塾,他就在窗户外边听先生讲学.母亲为了让儿子多听一会儿课,宁愿少要一口饭,就坐在儿子不远处等着. 十 ...

  • 民间故事     借计除奸  

    吏部尚书金盛是个十足的奸臣,而且一直觊觎着宰相的高位,希望手中能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因此,他认定薛宰相是他往上爬的挡路石,成天想着怎么把薛宰相搞垮.薛宰相有个八岁的孙子,大名薛登,很受薛宰相喜爱,经 ...

  • 民间故事 借种

    古时候,登文县的富商叶员外为自己的儿子叶子安娶了号称第一美人的李婉娘为妻,得意不已.谁知三年过去了,婉娘一直没有怀上身孕.叶员外和叶太太都很着急,他们只有叶子安一个儿子.可叶子安只喜欢吟诗作对,死活不 ...

  • 春天的故事大赛119 | 巴凸:谋画

    作者简介 巴凸,本名罗代毅.重庆市城口县人.2009年开始间断性小小说写作,先后在<颍州晚报>.<意林文汇>.香港<成报>.<杂文月刊>.<微型小 ...

  • 民间故事:乞丐被富少诬陷谋财,殊不知他能轻而易举买下富少的家

    古时有个年轻乞丐在街上乞讨,只见他身穿干净整洁的旧衣,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面色红润,气质不凡. 一群乞丐认为年轻人多半是是富家子弟觉得无聊来耍着玩.其中一个老乞丐上前询问他的来历. "我叫张清 ...

  • 《借你一把伞》绘本故事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别人的道理. 2.学习观察画面的细微之处,体会小动物们互相帮助的温馨情感. 活动准备:投影仪.图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看图书第三页. 下雨了,娜 ...

  • 古人断案故事御史蒋常设诱饵引蛇出洞,智破奸夫借刀杀人案

    唐朝贞观年间,卫州版桥客店老板张逖的妻子回娘家探亲. 有魏州三卫(禁卫军士兵)杨正等三人到客店投宿,次日天未破晓就起身上路了.就在这天夜里,有人用杨正等人的腰刀杀死了张逖,而后又把腰刀插进了刀鞘中,杨 ...

  • 揭秘天安门广场孙中山画像背后故事

    揭秘天安门广场孙中山画像背后故事(图)|天安门广场|孙中山2016-10-01  蓬莱阁327展开全文 贺羽正在给画像上色 画像打底稿步骤,创作需要在升降机上进行 今天凌晨,巨幅画像被吊装摆放在天安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