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丸的15种用途
▍来源:药店经理人
▍特约撰稿:尹于华
补中益气丸首见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脾胃论》著作中补中益气汤,为“补其中而升其阳”,李氏开创了“补土(脾胃)派”的一代先驱。
药物组成:
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方解:
方中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黄芪以益气补中;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和营,用少量升麻、柴胡,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诸药合用,则脾胃强健,中气充足,劳倦得之,寒热自除,气陷自举。
作用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剂型与用量:
有颗粒剂(含糖或不含糖),小蜜丸,大蜜丸,口服液等。一日二到三次,每次视剂型变化而不同。
临床应用举例:
1、低血压:症见乏力、无神,舌质淡而无华,舌苔薄,脉现沉弱的患者。
2、肥胖病:症见气虚乏力,心慌悸动,舌质胖嫩,舌苔薄润,脉现沉小的患者。
3、慢性肾炎:症见气虚浮肿,懒言少语,纳差胃胀,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现弱小的患者。
4、慢性胃炎:症见面色淡黄,反胃呕吐,腹胀下堕,卧则稍安,动则愈盛,舌见淡红、薄白苔,脉现缓弱的患者。
5、打呃(膈肌痉挛):嗝声虽频繁而音低,得暖则缓,少气懒言,舌见淡白而苔薄润,脉现弦小的患者。
6、肾下垂:症见立久或劳累后则双肾区酸胀绵绵,卧则稍缓解,夜尿多,舌质胖嫩,舌苔薄白,脉现沉缓的患者。
7、子宫下垂:症见神疲乏力,腰酸及少腹下堕落感明显,尿频则少,舌质淡而无华,舌苔薄白,脉现沉弱的患者。
8、膀胱下垂:症见尿频尿急多日,屡服消炎药无效,尿色如白开水,伴眩晕乏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现沉弱的患者。
9、心动过缓:症见心慌心悸而失眠多梦,脉搏每分钟少于60次,面色痿黄无神,纳差,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现缓弱的患者。
10、眩晕症:症见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或视物旋转等,失眠多梦,心烦恶心,舌质淡,舌苔薄,脉现沉小的患者。
11、久泄久痢:症见不思饮食,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现沉细的患者。
12、脱肛:症见久泻久痢后致气虚不固的肛门括约肌下垂,舌质淡白苔薄,脉现沉缓的患者。
13、慢性咽炎:症见面色不华,咽中自觉不适,遇寒则干咳频频,舌质淡,舌苔薄,脉现细缓的患者。
14、支气管哮喘:症见面色淡黄,眩晕乏力,纳食少,哮喘迁延不愈,时好时发,畏寒怕冷,咳痰清稀,胸闷心悸,舌质淡白,舌苔薄润,脉现沉细的患者。
15、自汗盗汗:症见纳差食少、口淡无味,腹胀便溏,气虚神困乏力,舌质淡红,苔现薄白,脉现沉缓的患者。
气虚释义:
补中益气丸是针对人体气虚而导致一系列病症的患者。
气虚证是指元(真)气不足,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或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气虚见于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呼吸气短,神疲乏力,或有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质淡嫩,脉虚等。
气虚的形成,常由久病、重病或劳累过度,而使元气耗损;
或因先天不足、后天饮食失调,而使元气生成匮乏;
或因年老体弱,脏腑机能衰退而元气自衰等导致。
由于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故出现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
气虚不能上荣,则头晕目眩;卫气虚弱,不能固护肤表,故为自汗。“劳则气耗”,所以活动劳累后诸症加重;
营气虚不能上承于舌,故舌淡嫩;气虚鼓动血行之力不足,故脉象虚弱。
由于元气虚,往往导致整个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减退,故临床上有心气虚证、脾气虚证、肝胆气虚证、肾气虚证等的不同,同时各脏腑气虚证还可兼并出现。其辨证以并见各脏腑的气虚证候为依据。
而中医中“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关系,足见气血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故补气能生血,气与血是互根互源,互生互存。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本品由大量甘温药物组成,凡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凡病邪未尽,正气尚盛者忌用。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 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