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从哪里来,病在哪里出?这些地方出汗要特别小心!
中医认为,汗是人体五液之一,人体内的津液出于腠理,就叫做汗。《素问·评热病论》说:“汗者,精气也”。中医还有“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之说。
这是因为,中医认为心在脉为血,在津为汗,汗与血同源,由阳加于阴,气化而成,故称“汗为心之液”。
出汗到底是好还是坏?
因运动而产生的排汗是主动出汗;因天气、环境或心理压力造成的出汗称为被动出汗。
被动出汗只是在人体浅表层出汗,如蒸桑拿;主动出汗才是真正的深表层出汗,也就是让人从里向外出汗,如运动出汗。
俗话说“伏天汗不流,病来急白头”,夏天出汗能排毒防病、提高免疫力,好处多多。但如果在同等条件下,相比于其他人,你的某些身体部位特别容易出汗,那可能就很可能是你的身体出了异常情况。
这些部位总是出汗,可能身体出了问题
前胸总是出汗:心虚
如果平时前胸总是出汗,就表示你的心虚了。这个要特别注意,需要补心气。补心用莲子,补气用糯米。用莲子和糯米一起熬粥喝,既补心气又补肾气。
【做法】:把十几颗带心莲子泡软,加糯米一起煮成粥。
手脚心爱出汗:心肺功能比较弱
有人其他地方不太爱出汗,一出汗,就出在手心、脚心。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一般是心肺功能出现障碍后导致的问题。
首先,这人的肺里应该有寒,而且是陈年的积寒。这种陈年的积寒被关在肺里,导致出汗的功能出现障碍。所以,身体别的部位就不容易出汗。
其次,这人心脏功能可能还比较弱。心脏功能弱,肺里又有积寒,那么,就会导致其他部位的汗排不出来。因此,汗只能从最容易出汗的地方——手心和脚心出来。
这种情况,往往是小时候开始并长期积累形成的,不容易转变。只有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调理,才会起到缓解的作用。可以尝试以下这个比较方便坚持的小方法来调理。
【做法】:晚饭的时候,把2~3瓣大蒜切碎了,搁置20分钟,让它氧化一下,大蒜的有效成分是要跟空气接触以后才能发挥出来的。然后,可以在吃饺子、吃面条的时候,生吃这些大蒜。
蒜是走肺的,它能够帮助肺热起来,有一定的驱赶肺寒的作用。对于心脏功能,它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饮用,有平肝功效。
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议】:肺气不足主要是因为其天生体质虚弱造成。没事的时候用双手敲打双臂,并按压双臂的左右内侧,因为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
百合玉竹粥
玉竹,有滋阴润肺,养气,生津止渴之效;又因其补而不腻,可补益五脏,滋养气血。百合恰好有清肺养肺、镇咳平喘、清心安神的功效,可以改善肺部功能。
这种情况出汗,暗示身体健康问题
睡觉时爱出汗:阴虚盗汗
有的人睡觉时爱出汗,睡着睡着,身上就湿了,觉得燥热不舒服,就把被子撩开。撩开被子又冷,盖上又出汗,这就是典型的阴虚盗汗。
夏天,北方的饭馆经常提供酸梅汤,里面有乌梅,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止汗,二是养阴,其解暑清热作用要好于绿豆汤。加上乌梅养阴,出汗多了就阴虚,所以酸梅汤是一个最佳选择。
有条件的还可加点五味子、黄精,能补肾补阴。孙思邈建议人们从农历五月份开始吃五味子,就是怕夏天汗太多,耗散太重。
一动就出汗:气虚
如果身体平时没有其他特别的症状,但一动就出汗,这是气虚。气虚可以用黄芪和大枣一起煮水喝。
【做法】:每天用30克黄芪,加6个掰开的大枣,用熬中药的方法,连续三煎三煮。黄芪属于根部,熬的时间要长一点,才能熬出它的药性。把3次熬出来的药汁合在一起喝就可以了。
【注意】:感冒的时候不要喝黄芪大枣茶,上火的人也不要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