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面纱》:敢于扯下生活的面纱,才能找到真正的安宁与自我

文/淳于朵

题记: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于192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面纱》。这部小说甫一问世,就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多的热议与争端。毛姆以跨时代的洞察力与悲悯心怀,讲述了一个背叛婚姻的女人凯蒂·费恩,在经历了婚外的激情与幻灭、经历了丈夫的憎恨与死别、以及自身欲望的波澜之后,尊严与灵魂彻底觉醒,最终涅槃重生的故事。

毛姆之所以为这个故事取名为《面纱》,灵感来源于英国诗人雪莱的一首诗:《别揭开这华丽的面纱》

别揭开那些活着的人们,

用来形容生活的彩色面纱。

尽管这上面都是些不真实的假象,

它只是用随意涂抹的色彩,

模拟着我们能够相信的一切事物,

在它后面隐藏着恐惧和希望,

交织着不同的命运。

请别揭开这华丽的面纱——往往这面纱之下,皆流淌着泥沙俱下的命运之河。悲凉的河水,裹挟着短暂迷茫的人生,奔向逝者如斯的永恒。

  • 面纱之上——美丽的皮囊与失控的欲望

凯蒂·贾斯汀是个空有美貌,却轻佻无知的富家千金,她频频流连于伦敦的上流舞会中,虚掷了许多韶华,却始终没有觅得富贵多金的夫婿。

迫于悭吝母亲施加的压力,凯蒂在匆忙之间,接受了深爱她的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尽管她丝毫也不爱他。

瓦尔特·费恩是个内向寡言的男人,他博学多智沉稳善良,是一位优秀的医学博士和细菌学专家,在当时的英属海外——(中国)香港,为政府部门工作。

因某次舞会上的邂逅,瓦尔特被凯蒂的美貌和活泼所吸引,立即就爱上了她。但是他却刻意忽略了凯蒂的美貌之下,那由她母亲调教出来的浅薄头脑以及不安分的个性。

当凯蒂答应与他成婚时,欣喜若狂的瓦尔特,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却丝毫没有预见到,自己的命运之河,即将奔向痛苦的远方。

婚后,瓦尔特携着凯蒂一同去往了香港,尽管他对妻子呵护备至,百依百顺,她却满腹的怨言,只觉得丈夫保守沉闷,毫无魅力可言。

也就在这时,外表潇洒优雅,实则徒有其表的政府官员查理·唐生,出现在了凯蒂的生活里。

面纱之下的故事,自此便拉开了难堪而又沉重的幕布······

  • 面纱褪去——幻灭的情网与命运的迭荡
  • 三个月后,凯蒂便成了查理的情人,相较瓦尔特的沉闷无趣,查理总是精力充沛情话绵绵,天真的凯蒂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渐渐地沉沦在虚幻的情网中,迷失了自我。

    当瓦尔特发现了她跟查理的私情后,出于尊严和教养,并没有立即发作。惴惴不安的凯蒂,此时反而盼望能够和瓦尔特离婚,转而嫁给唐生。

    痛苦不已的瓦尔特,终于向凯蒂摊牌了,他一边诉说着心中热切的爱意,一边痛斥着凯蒂的轻浮行为:

    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瓦尔特极度愤怒,他给了凯蒂两个选择:要么立即离婚,同时查理也得离婚,马上娶凯蒂为妻;要么凯蒂随瓦尔特前往内陆的霍乱疫区,接替已故医生的工作,救治病患。

    其实,瓦尔特逼迫凯蒂的目的,是要她看清楚查理的真面目,因为他本就是个无耻小人,既虚伪自私,又卑劣不堪。

    果不其然,查理在闻听此言后,为了保全自己的前程和名声,立即就抛弃了凯蒂,使她瞬间堕入了无尽的痛苦之渊。

    虚假的爱情幻灭了,心碎已极的凯蒂,不得不跟随瓦尔特,踏上了命途未卜的路程。

    她与他,将去往一方未知的苦难之地,在那遥远神秘的东方,等待着他们的,是沉沦,抑或救赎?

    • 迷惘之期——残酷的世相与零落的皮囊

    湄潭府是一座饱受疫病折磨的城镇,可怕的霍乱肆意蔓延,成百上千的百姓染病而亡,无情的疾疫在这块土地上,悬起一柄危危欲坠的利剑,直指渺小脆弱的众生。

    仆仆风尘的跋涉后,他们终于抵达了这里。筋疲力尽的凯蒂,望见远处寂然的山坡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它看起来华丽又庄严,却蕴藏着些夕阳西下般的沉郁和凄惶。

    凯蒂莫名觉得,这座古老的牌坊,在朝她发出隐隐的嘲笑声,使她的心头,愈加弥漫出无尽的痛苦与悲伤, 她连梦中,都在哭泣。

    夫妻之间横亘了无法逾越的鸿沟,瓦尔特昔日的温情与笑容,都已消弭不见,只剩下一张冰冷又疏离的面庞,使痛苦难安的凯蒂,深觉自己的灵魂,再也无处安放。

    曾经有多爱,如今就有多恨,瓦尔特无法原谅凯蒂,更无法原谅他自己。常常都是这样,越深情的人,也越绝情,爱得越深的人,恨也越深。

    苦痛交加,他把全部的自我,都投入到工作中,舍生忘死地救治病人,拼尽全力地消灭瘟疫,仿佛唯有这样,才可以稍稍平复心头的创伤。

    瓦尔特陷入了怨恨的梦魇之中,他徘徊在善与恶的两极,灵魂不得安宁,却又辗转期间,不愿转圜。

    其实人生,从来都不是单选项,既然饶恕很难,倒不如彼此放过,无论何时,任凭心中的执念入渊,都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 循道而往——通往安宁的路,只能自己找寻

    貌不惊人的海关官员韦丁顿,是个心地善良智慧非凡的男人,他洞悉这对夫妇间的异常,对他们抱着由衷的善意和深刻的理解,他将引导着凯蒂,找出一条得脱苦难的“道”。

    之后,凯蒂受到修道院院长和修女们纯净灵魂的感召,决心抛下过去,找寻灵魂的归宿。她主动承担了照顾孤儿的工作,在这个澄澈净洁的精神花园里,凯蒂不断地思考着,也在不断地成长。

    在见到那位高贵优雅、神秘端庄,不在乎世俗偏见,深爱着韦丁顿的满洲格格后,凯蒂感受到了东方女子追求爱情与理想的深邃之美,对世间万物的真知灼见,她更加孜孜以求。

    凯蒂深深忏悔曾经的愚蠢行为,并真诚地向丈夫道歉,希望得到瓦尔特的原谅,希望他能从苦痛中解脱出来,哪怕是为了他自己。

    怎料凯蒂的意外怀孕,还是成了压垮瓦尔特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灵魂碎裂一地,这些怨愤与执念,终于拖曳着他,坠进了永恒的地狱之渊。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人即地狱。

    在这段婚姻之中,瓦尔特既是受害者,又是施虐者,怨恨使他沉沦。在所有业已扭曲的关系里,不放过别人的人,也是在毁灭自己。

    最终,在经过与原欲的厮杀之后,在看清了禁锢人性的枷锁之后,彻底反思了自我的凯蒂,激发出了内心的全部生命力,找到了通往灵魂深处的,安宁之路。

    • 人生价值——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结局

    作为非常关注个体与人性的作家,毛姆的《面纱》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先锋意义,他对复杂人性的观照与解析,对男人和女人的情感认知差异,对逾越在道德之外所谓爱情的本质,对人生意义和真知灼见的探索和思考,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借鉴,体会。

    其实对于女性婚外情感的描绘和探究,早在毛姆之前的19世纪,就引起了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关怀与思索。

    他的名作《包法利夫人》写于1857年,女主人公爱玛,渴求经历“长有玫瑰色羽毛的华丽巨鸟”般的绚烂爱情,她盲目地步入婚姻后,十分嫌恶丈夫包法利医生的木讷。

    为了追逐不切实际的爱情,爱玛不断地越轨,放纵,沉沦,堕落,在屡屡被卑劣的男人抛弃后,她不仅债台高筑,心中的爱情美梦,也彻底地幻灭了,最终只好以自戕的方式,结束了悲惨的人生。

    爱玛的悲剧命运,固然有着社会压迫,以及他人戕害的原因,可是究其根源,却更在于她自己。

    她渴望通过浪漫的爱情,找到自我的人生价值,但是却从未认真思考过,何谓自我的正确定义与价值。她不仅无法看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龃龉,反而沉湎自身的欲望,肆意放纵,毫无尊严。

    正是她对自己不负责任,对自身欲望毫无节制,才导致她不断落入下流男人的爱情陷阱,以致无法解脱,走向最终毁灭。

    人生路漫漫,谁都不能笃定,自己不会迷失方向,偶尔走错了路,要记得反思和自省。无论对与错,人生都没有白走的路,且众生平等,都值得怜悯。

    最不该的是,一味放纵自我,以致重蹈覆辙,自此万劫不复。

    • 精神觉醒——实现生命的意义,唯有依靠自己

    从凯蒂和爱玛的情感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唯有彻底领悟爱情与人生的本质,通过不断的成长与反思,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够完成自我救赎,迎来真正的觉醒。

    在叹息爱玛的结局,欣慰凯蒂觉醒的同时,我也深深认同凯蒂对于女性价值的定义:

    当我回首我是个怎样的女孩时,我非常恨我自己,但是我无能为力。我绝不会让我的女儿重蹈覆辙。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自立的人。我希望她是个无畏、坦率、自制的人,不会依赖别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哪个男人睡觉,从此把这辈子依附于他。我希望她像个自由的人那样生活,找一份好的活计养活自己,而不是像我。

    诚如张小娴所说:一个女人成长的标志,是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从经济独立的层面来讲:当代的大部分女性,都有能力通过自身的成长和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不必依附于爱情或婚姻。

    从灵魂独立的层面来讲:我们对安全感的渴求、对精神慰藉的需求、对灵魂安宁的诉求,也应该通过积淀与思考,转向对内在的自我寻求,而非依赖任何不可知的他人。

    唯有做到完全独立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也才更有勇气去面对,所有的爱与不爱、幸与不幸。

    动画大师宫崎骏有言:要认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就这么一辈子,下一世你可能就不在这个世界了,任何烦恼和忧愁,唯有丢掉了,才有云淡风轻的机会。

    结语:无论我们曾走过怎样的弯路,经受过怎样的磨难,都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要敢于承担所有的因果:人生的苦与甜、对与错、波澜与平凡、荣华与落寞,全都可以一力承担,勇敢向前,绝不退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