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迷途的羔羊,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其知返!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十六 · 汉纪八》

【原文】梁王由此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谋,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所为。上遣田叔、吕季主往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诡、胜匿王后宫。使者十余辈至梁,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以下举国大索,月余弗得。安国闻诡、胜匿王所,乃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者臣死。大王无良臣,故纷纷至此。今胜、诡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大王自度于皇帝,孰与临崐江王亲?”王曰:“弗如也。”安国曰:“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今大王列在诸侯,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大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大王终不觉悟。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王泣数行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胜、诡。”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译文】梁王因此怨恨袁盎和参与议论的大臣,就和羊胜、公孙诡商量,暗中派人刺杀了袁盎及其他参与议论的大臣十多人。刺客没有抓到,于是景帝估计与梁王有关;追查刺客,果然是梁王派来的。景帝派田叔、吕季主前往梁国查究此案,逮捕公孙诡和羊胜;公孙诡和羊胜躲藏在梁王的后宫中。朝廷派出的十多批使臣先后来到梁国,严厉地责问二千石官员。梁相轩丘豹和内史韩安国及以下官员,进行了全国性大搜捕,经过一个多月,没有抓到公孙诡和羊胜。韩安国得知公孙诡和羊胜藏匿在梁王宫中,就进入王宫去见梁王,哭着说:“君主蒙受耻辱,臣子应该为他而死。大王身边没有良臣辅佐,所以才闹到这种地步。现在捉不到羊胜、公孙诡,我请求与您诀别,赐我自杀!”梁王说:“为什么至于这样呢!”韩安国泪如泉涌,说:“大王自己估计您与皇上的关系,比起皇上和临江王来,哪一个更亲?”梁王说:“我不如临江王。”韩安国说:“临江王是皇上的亲生长子,又曾是太子,因为一句错话,被废去太子,封为临江王;又因为修宫侵占围墙的事,终于在中尉府自杀。为什么这样呢?皇上治理天下终究不能因为私情而干扰公事。现在大王身为诸侯,受奸臣胡言乱语的引诱,违犯皇上的禁令,扰乱尊严的法律。皇上因为太后疼爱您的缘故,才不忍心按国法来惩办您;太后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能改过自新,大王却始终不觉悟。假若太后即刻去世,大王还依靠谁呢?话还没有说完,梁王泪流满面,向韩安国赔罪说:“我现在就交出羊胜和公孙诡。”梁王就命令羊胜、公孙诡都自杀,交出了他们的尸体。

【分析】梁王因袁盎等人否决了窦太后“立梁王为帝位的继承人”的这一提议,因此对袁盎以及参与议论的大臣十分怨恨,就与其宠臣羊胜、公孙诡商议,对袁盎等人进行刺杀,不料事情败露,汉景帝派人到梁国进行查办。然而,梁王却把羊胜、公孙诡在自己的后宫藏了起来,所以,查办的人无从下手。作为梁国的内史韩安国,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在得知二人是被梁王藏匿起来后,立马对梁王进行劝说,最终成功地让梁王迷途知返,交出了羊胜、公孙诡。细读之,知韩安国的劝说手法很有一套,经研究,总结出两大方面四大要点,现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晓之以理

在案例中,“安国泣数行下......犯上禁,桡明法。”这一段中,均是在论述“晓之以理”的手法。至于具体手法,可细分两小点,以下加以分析:

1、事实对比

韩安国为何搬出临江王?其用意是让梁王在同临江王对比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临江王尚且是皇上亲生的长子,但最后由于犯错,依然被杀。然而,自己仅仅是同汉景帝为一母所生,临江王被杀的血淋淋的教训,在对比过后,深深地刺激着梁王敏感的神经!

2、结果暗示

“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仅此一句话,便把汉景帝对待犯错误之人的处理态度交代很清楚了:惩恶不避亲!加之以之前临江王血淋淋的事实对比,暗示了如果梁王如果一意孤行、不知悔改,那么其结果只有以死谢罪了。这深深地给梁王的内心敲响了警钟!

第二,动之以情

在案例中,“天子以太后故......大王尚谁攀乎?”这一段中,均是在论述“动之以情”的手法,其具体手法,亦可细分为两小点,分析如下:

1、唤以情感

“天子以太后故......大王终不觉悟。”读之,知韩安国是借用窦太后来唤起梁王内心的情感。在这里,韩安国拿窦太后说事,其目的是想逐步瓦解梁王的情感防线,在自己的劝说下,相信梁王内心的防线最终是会被攻破的。一旦打开了梁王的内心防线,情感占据主动,一切就都好办!

2、导以恐惧

“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韩安国在最后,也不忘了对梁王说上这么一句。读之,知韩安国此句是精心设计的。何以这么说?因韩安国深知梁王现尚不觉悟,是自认为自己仪仗着窦太后,汉景帝不敢拿自己怎么样!基于此,韩安国专攻梁王的敏感点,一语命中梁王的恐惧点,用最后一根“稻草”把梁王压垮了,即梁王最后命令羊胜、公孙诡自杀,并将他们的尸体交出!

(0)

相关推荐